APP下载

散文世界的“兼类”作家

2009-07-24喻大翔谷方彩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兼类王鼎钧散文

喻大翔 谷方彩

王鼎钧,一个世界华文的重量级作家,尤以散文成就而著名。

然而,王氏长期居留海外及不善张扬的个性,使他在一般读者心目中,仍然是个模糊的影子。大陆学者楼肇明曾有过一番议论:“人们熟悉作为散文革新家的余光中的名字,而另一位也许艺术成就更大、意境更为深沉博大的旅美华人散文家王鼎钧,则是为大陆读者所知不多和相当陌生的了。”他同时也认为,余、王二氏“可谓珠联璧合,共同为完成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石”①。由此可见王鼎钧在散文界的重要地位。

四大文学体裁及其擅长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华文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里,是一个历史性动态的成长过程。那些文学大家之所以被称作大家,原因就在于他们擅长于吸纳人类一切艺术手段、让所有文学文体深度互渗,进而成为推动文学创作不断前行的领航者。

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界,根据创作方法和文本内容的侧重,一般将散文一体厘分为抒情、叙事和议论三种类型,一般人看来可谓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可是这种分法恰恰忽略了将抒情、叙述、描写、议论、比喻、象征、通感等种种方法融合起来,写成软硬兼施、阴阳互邻、古今连袂、中外合流的三不像甚至四不像散文。这是需要更大才气,更大力量,更大抱负才能成就的大散文,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兼类散文”。

王鼎钧就是“五四”以来最早认识到兼类散文审美气度的作家。他在《千手捕蝶》一书中说:“在台湾为及早力行将小说戏剧技巧融入散文之一人”②,真是煌煌大音,大音而稀声,至今才引起两岸四地、五湖四海偌大空谷之回应。王氏的散文勇于打破千年百地之常规,将四大文学体裁的种种表现方法弄得浑然一体甚至光芒四射,创造了世界华文散文直到目前堪称无与伦比的文体奇迹。

一、议论散文

议论散文,也称议理散文。这在新文学中是最早发生的形态,也是最典型的散文文体。③既然名曰“议理”,所以在这类散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相互依存的逻辑推理就成了文章必不可少的,事实上,议论散文正是通过推理方法来传达思想。可是,这并不妨碍散文大家能运用具象化、类型化、机智、幽默等种种修辞技巧,使抽象观点或讲道说理尽量形象化与艺术化。

王鼎钧的议论散文大致可分为励志小品和杂文两大类。《别再埋怨妈妈啦!》④是一篇杂文。谈论这篇文章,得从吴钧尧先生的《一直无法原谅我妈妈》一文说起,文章沉痛叙述了母亲的教育方法是如何局限了作者身心成长的问题,使他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屡屡碰壁。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与共鸣。对此,王鼎钧提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表现出广阔的胸襟与优雅的气度。文章开篇,作者从容承认了母亲的局限,提出母亲那“贫穷时代的价值观”,已经不可能适应现今的“新人类”,“照着她老人家的话做,怎能‘踩伤一排排的肩膀功成名就?”当我们以为作者也是在批判母亲时,作者话锋一变以排山倒海的磅礴之势提出了三大观点,以证明:妈妈不能预见社会在改变,她老人家不是先知;所有的妈妈都是完美的,而缺点是时代的;母亲宁愿放弃自己而使孩子伟大。在王鼎钧笔下或者说在他的心里,这才是母亲真正的形象之所在。为了起到釜底抽薪的反驳效果作者继而提出,“谁教曹操,谁教赵高?”在他看来那种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从而出人头地的事,没法子教,也不用教,文章至此结束。可谓是情中带理,理中蕴情,让人不得不为作者的功力所叹服。有人评说,吴钧尧提出了别人从未提出的问题,而王鼎钧则给出了别人不能给的答案。

王鼎钧还写了不少议论散文,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就创作方法而言:欲抑先扬,驳发力强。先承认一个观点,并且列出它使人折服的理由,当读者信服了,继而又以更为强大的攻势推翻已有观点,提出新的论点,达到欲扬先抑,加深后出论点的效果。上文可算是一个有效例证。这一方法的变形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驳斥或者说是反讽。在《性爱·劳改与文学》⑤中,作者论述了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对大陆社会以及文学界的影响。王鼎钧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有力地驳斥了劳改可以净化心灵,使“性”这个不净的概念(中国传统观念这样认为)在理想与热情中融化的观点。从而揭示了劳改营中“性”问题的严重性:它既得不到合理的满足,就演化成各种不合理的满足,而任何一种不合理的方式都与创设劳改营的初衷相悖。观点新颖,发人深省。

2.就文章题材而言:缘事而发,揭示深到。他的议论散文往往是针对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孩子的溺爱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的观点认为溺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而王鼎钧却是力排众议,在《爱孩子》⑥一文中,他以大陆人爱孩子的现实,反驳了“文革”以来国外对于中国的所谓人情淡薄的印象。他认为只要人民还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就不可能淡薄,不可能太坏。所以他不但不反对这种对孩子的宠爱,而且认为越爱越好。如果说关注社会现实是议论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那么王鼎钧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不仅关注人的生活现实还关注人的心灵、思想现实。他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融化在书本里,希望年轻人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少走弯路。“人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少走弯路的人?等等,这些问题很复杂,可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放的人生》一书,作为人生修养的重要著作,以开放的态度,探索、剖析了这些人生问题。一篇篇几百字的话语,却轻易达到了浸润心灵的效果。作者以中肯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坦荡的心胸、坚定的信念,把一个个人生哲理化繁为简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容易接受。“花不开放,怎能散发芳香;山不开放,怎能采掘矿藏;人不开放,怎能照射智慧的光芒”⑦,这些警句,论证清晰,不拖泥带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二、叙述散文

由于抗战,王鼎钧十五岁后就离开老家山东兰陵,从此身如飘萍,开始了朝不保夕的流亡生涯。少年时代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作者影响很大,因而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1949年前在大陆的漂泊生活为背景。因此,王氏叙述散文的一大特征是追忆往事,带有自传意味。细说之,他的叙述散文特点如下:

1.细腻描写,身临其境。在《一方阳光》中,作者通过对母亲最喜欢的一方阳光热情洋溢的歌颂,展现了母爱的温馨与伟大。文章开头先是大篇幅地描写了北方的四合房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天井,进而娓娓透出文章的核心:一方阳光。一方阳光的好处是因为它有热量,中年回首,恐怕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暖和。文中每一样东西都是暖色调的:麦秆编成四周裹着棉布的坐墩,矜持的小脚以及脚边的针线筐,还有那褐色虎纹的狸猫与教导孩子读书的母亲,一切浑然一体,交织成一幅母爱图……每一样都是平常的事物,可是其中却装满了暖意,读之欲滴,感之欲流。“我清楚地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冲进我的棉衣,棉絮膨胀起来,轻软无比。我清楚记得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无需再为了抵抗寒冷而收缩戒备,一切烦劳似乎一扫而空,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⑧

在一方阳光里,母亲教孩子读《三国演义》和《精忠说岳》,儿子则帮母亲找白头发。孩子长大之后,不能还像孩提时一样,总陪在母亲身边,所以母亲说:“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父母总是这样,希望自己的小孩长大成材,就算牺牲了自己也无所谓。作者并没有对这些感情过多地渲染,可是通过平淡而有侧重的细节描写,这种情丝已经展现无遗,看似不经意,其实感染力极强。

2.浓情叙述,真挚动人。《红头绳儿》⑨是这类文章的代表作。作者叙述了在战争背景下,一段天真烂漫的童稚之爱。作者与校长女儿“红头绳儿”的一些生活画面,带领我们重新回味了那段懵懂的时光。学校上课钟声响起,作者被挤到了红头绳儿身边,当“我”的手与她的手相触时,心里萌发了那种“好快乐好快乐”的感觉。由于大家都怕迟到,所以快速地跑向教室,可是只有“我”总是傻傻地跑在红头绳儿的后面,观察她并且幻想着“如果她跌倒,由我搀起来,有多好”。红头绳儿是没有母亲的孩子,可是大家请校长吃饭时,太太们总会把红头绳儿抱在怀里捏她、亲她,平时还会给她做新衣裳。与她有关的事情,一件件出现在作者与读者眼前。后来在防空坑里相遇,“我们的脸都红得厉害,我有许多话要告诉她,却说不出来”。结果“警报解除,她走了,我还在坑里打腹稿儿”。后来“我”决定给她写一封信,并且最终鼓起勇气在空袭时把信塞到了她的手里。作者把初恋时生理、心理的变化和情感上的萌动都非常真实、自然地描绘了出来。这一切都发生在抗战的艰难时期,没有这个大背景,校长不会教我们挖防空洞,教我们实战演习;校长也不会决定带“红头绳儿”回家乡抗战,也就不会把钟埋在地下,“红头绳儿”也就不可能在空袭时跳入埋钟的坑,造成不能确知的死亡悲剧。是时代成就了童稚之爱,也是时代使它破碎了。作者在回忆中童真般的深情叙述,让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禁不住生出淡淡的悲悯之情。

3.审时度“世”,悲且前行。《红头绳儿》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而《哭屋》⑩更是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抗战爆发后,原有公立学校一律关闭了,伪政府办的学校家长不敢送孩子上学,可是又希望孩子可以学知识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到千里迢迢的大后方求学,“我”的年纪又似乎太小,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选择让“我”读四书五经。于是有了到三先生处求学,听闻二先生故事的机会。文章细致描写了二先生三次不中进士,三次痛不欲生的经历。最后二先生选择了在书屋上吊自杀。从此,书房里就有了哭声的传出,哭屋由此而来。通过对哭屋的叙述以及“我”对哭屋的成功“探险”经历,作者得出了对一个人而言,读书是如此重要,又是如此可怕的结论。二先生的经历让“我们”了解了旧时代读书的凄苦,可也是二先生的故事让“我们”坚定了为新时代而读书的信念。是时代的大潮,使二先生迷失了;同样也是时代的大潮,推着“我们”不断前进,奋力拼搏。

王鼎钧的叙述散文还有很多佳作,它们大多收集在《碎琉璃》、《山里山外》等自传性集子里。作者壮年回首自己的生活,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事件书写,更带有深远的人生体味,因而如陈年老酒,滴舌而沁心。

三、抒情散文

世界再大也不过人情物理二端。文学乃人学,凡文学无不有情也无不写情,但写谁之情、如何写却不尽一致。抒情散文中的情绪,都与真实的“作者”多少有些关系,有时还充满偏好、偏爱与偏执,但仍能写得那么生活化、那么细腻,也那么真切动人。{11}物中、景中、事中、理中,一字一句都浸透着作者的现实情感与文化情感。

王鼎钧的抒情散文往往把“社会”的气息带入

“私人空间”进行加工、糅合,再从个人的体会出发,把情从“个体”推及“群体”,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大致而言,他的抒情散文有以下特点:

1.托物依人、意味绵长。抒情散文的题材多种多样,可以是所见所闻中的一切事物,亦可以是思想的一瞬间,所谓闪光点。“旧曲听来空遗恨”,《旧曲》{12}就是抓住了这几个字,道出了老歌在我们心里的地位。老歌留住并封存了我们的过往岁月,让我们可以从中回味已逝的青春年代;同时也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亦即生命的过往,见证了人在时间面前的无可奈何。《最美与最丑》{13}讲述了抗战胜利之后,满洲国遗留下来的可以说是最后一位娘娘与忠心伺候她的太监的故事。这两个本来应该是声名显赫的人物,可是他们在人们心中却失去了重量。“娘娘”每天坐在租来的破旧“皇宫”里,过着清贫的日子,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等必要的事情外,不看、不听、不说、不动地坐在床上。她决定不再结婚,靠卖首饰为生,卖完首饰,她就会自杀。老太监每天无偿地照顾“娘娘”,却不吃娘娘的一粒米。为了生存,他低头哈腰,出卖尊严、满足人们对太监的猎奇。娘娘的存在成了他活着的理由,所以每卖一次首饰,娘娘就哭一次,他也会呜呜大哭。他们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们的存在不妨碍任何人,可是人们却把他们当成了玩物。文章以作者离开北京,失去关于娘娘的消息结束,其重量却永远地压在了读者的心口。

2.意象凄美、结构诗化。王鼎钧有些抒情散文的意象,特别富于古典诗词中那种永不褪色的凄清美艳。《旧曲》当中,同一格调的意象反复变奏、反复回旋:“而今,而今,时间已远、空间已远。乡音已改,乡梦模糊不清,陌上无花,林中无子规。人有情时间无情,眼见陋巷成通衢,桑田又变新巷……”{14}在多重比喻和象征中,我们读出了诗歌的含蓄美。《邂逅》{15}中,作者截取了在金港餐厅里面,作者、游客与女人的一次偶遇情节。文中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金港餐厅的豪华,制造了一个邂逅的浪漫氛围。接着又以许多的赞美之词来刻画女主人公,一切东西都是为了配合她而存在,这是一种书画的美感,一种浪漫的情调,使她成为整个餐厅的焦点。可是结尾处,女人离去了,“所有的男观光客都希望她是一个娼妓,所有的女观光客都希望她是一个弃妇。而她,在厅外继续走。”生发浪漫气息的人与物仍在,可是人们的态度却发生了逆转,文章的中心也发生了突变。诗歌的张力效果在散文结构中得到发挥,意味深长。没有必然的原因,没有必然的结局,仿佛一切只是信手拈来,可是它们却在诗化的推进中给人们留下了一行古典式的足迹,尽管这些足迹通向的目的地可能不同。

四、兼类散文

真正富有创造力的文学家,才知道文学里没有绝对的写作、绝对的文体,因而也就没有绝对的分类。王鼎钧曾说过:

诗,小说,散文,剧本,是那棵叫做文学的大树上的四枝,是文学大家族中的四房屋,并非像动物和矿物截然可分。——为了便于观摩学习,必须夸张四者相异之点,寻求他们个别的特色。这以后,层楼更上,作家当然有不落窠臼的自由,兼采众体的自由。③

相对于包括大陆在内的其他世界华文散文家,王鼎钧的散文创作早就跳出了文体的局限,成就了他独特的兼类散文。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看出他的议论散文中有叙事的影子;而叙述散文中又有诗歌的味道;抒情散文里还有戏剧的气质。事实上,王鼎钧的很多散文将议论、叙述、描写、抒情等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立体派”文学。

对此笔者曾把这样一类散文命名为兼类散文{16}。兼类散文是散文史中存在的,颇多读者、学人在散文分类中常感无奈,又无人归纳的一种类型。从表达方式和文章类别说,即指那种兼富议论、叙述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难以牵强划入以上三型之一中去的复式散文或立体散文。

王氏的许多哲理小品,都是议论、叙述、描写、抒情等完美结合的典范,属于兼类散文的代表之作。在《开放的人生》之后,王鼎钧又出版了《人生试金石》和《我们现代人》,三书均以小故事代替说理,文章短小精练、寓意丰富,表现了他散文诙谐、睿智、俏皮的一面。人生在世,要做到如《六字箴言》{17}中老族长对年轻人所说的那样: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作者要论述的人生经验,是智慧的浓缩,属于议论。而这些智慧并不是直白的、空洞的,它们以年轻人向老族长请教的故事为依托,进而得以表达。《大漠弱者》则通过讲述一位弱者不能坚定信念,保持希望,最终失去信心开枪自杀的故事,阐述了“有信有望有爱”的人生哲理:“有信无望,信必不能坚;有爱无望,爱必不能久。”③同样是喻理于事的佳作。《面具人间》比起前几篇,更显幽默。它把人们所戴的处世面具看成是魔鬼的杰作,而与此同时,上帝则给予了人们奇特的绣花针,用来刺查面具。为了彰显人心向善,作者以上帝之口规定,如果对方戴着面具,你也得赶快戴上,这是保护自己的办法;可是如果别人没有戴面具,你也得摘下你的面具。结尾处作者诙谐地认为,当地上的人们不用再戴面具的时候,世间就成了天国。在宗教般的故事讲解中,道理也变得不言而喻起来,这就是功力之所在。

散文与小说本来是文学体裁的两个大类,散文诉说的是作者的真实感悟,情于内,而感于外,以理动人;而小说是虚构的故事,在曲折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心理中重构理想的人世。然而王鼎钧的不少散文却融合了小说的特长,往往一个文本既有散文的直观感悟又有小说的曲折故事;既有散文的多理多据又有小说的多事多境,因而可以兼看作是典型的小说化散文,以至于《碎琉璃》、《山里山外》等书中的一些篇目甚至既进入这一家的散文选,又进入另一家的短篇小说选。丰子恺的叙述散文虽然也有大量的叙述,有小说的痕迹,可是不同的是,丰子恺的散文在叙述描写当中,大处落笔比较多,对人物的心理、感受的细节不及王鼎钧细腻。

抒情散文,本来应该以抒发情感见长,可是王鼎钧的抒情散文用了大量的叙述与描写,有些甚至是全篇的夹叙夹议,叙述议论完成了,情感的表达也就结束了。在《有一种艺术家》{18}中,文章通过夹叙夹议的方法,寄情于事,将抒情、记述、描写、议论等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

王鼎钧优游于波诡涛谲的文体之海,他用他的散文实现了世界华文中流与流的融合,水与水的互渗,让散文的文体得以转变与创新,并出现在纽约这样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现在,开始向一条一条的大河返流了。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喻大翔,同济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谷方彩,同济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① 楼肇明:《谈王鼎钧的散文》,《王鼎钧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3月版,第1页-第2页。

② 王鼎钧:《千手捕蝶·王鼎钧自述》,台湾:尔雅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81页。

③{11}{17} 喻大翔:《用生命拥抱文化——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的文化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279页,第280页-第281页,第281页。

④王鼎钧:《别再埋怨妈妈啦!》,见《风雨阴晴》,台湾:尔雅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5页-第9页。

⑤ 王鼎钧:《性爱·劳改与文学》,见《风雨阴晴》,台湾:尔雅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21页-第26页。

⑥ 王鼎钧:《爱孩子》,见《风雨阴晴》,台湾:尔雅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5页-第19页。

⑦ 王鼎钧:《开放——开大门走大路》,见《开放的人生》,台湾:尔雅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2页-第3页。

⑧ 王鼎钧:《一方阳光》,见《碎琉璃》,台湾:尔雅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4页。

⑨ 王鼎钧:《红头绳儿》,见《碎琉璃》,台湾:尔雅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9页-第60页。

⑩ 王鼎钧:《哭屋》,见《碎琉璃》,台湾:尔雅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79页-第194页。

{12}{14} 王鼎钧:《旧曲》,见《风雨阴晴》,台湾:尔雅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253页-第260页,第225页。

{13} 王鼎钧:《最美与最丑》,见《王鼎钧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3月版,第29页-第34页。

{15} 王鼎钧:《邂逅》,见《王鼎钧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3月版,第17页-第20页。

{16} 王鼎钧,《散文》,见《文学种子》,台湾:明道文艺杂志社,1982年5月版,第58页。

{18}王鼎钧:《六字箴言》,见《开放的人生》,台湾:尔雅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34页-第35页。

{19}王鼎钧:《大漠弱者》,见《风雨阴晴》,台湾:尔雅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223页-第224页。

{20}王鼎钧:《有一种艺术家》,见《王鼎钧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3月版,第35页-第38页。

{21}王鼎钧:《胜利的代价》,见《王鼎钧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3月版,第39页-第44页。

猜你喜欢

兼类王鼎钧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现代韩国语兼类词表征研究
——以《新国语词典》(第5版)为例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基于统计的《HSK词汇等级大纲》动名兼类词标注研究*
基于统计和规则的常用词的兼类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