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作为高三复习的突破口

2009-07-24徐庆伟

考试周刊 2009年23期
关键词:复习方法理解能力高三

徐庆伟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语文高考说明》明确指出:“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这五种能力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大包围,每一种能力都是每一个高中生不可或缺的,而且相互联系。这些能力要求,理论上讲学生应当在高二以前就形成,而从学生实际来看,似乎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平时努力培养的“能力”,在高三复习时大多派不上用场。平时根据教材进行的教学,大多处于一种感性的、紊乱的状态,进入高三复习时,总给人一种处处牵连,却没有头绪的感觉。高三复习与平时学习的东西相脱节,常常是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惑。

《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料都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看似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但是在高三复习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感觉这些方法对学生而言似乎用处不大,学不好语文的学生似乎占了大多数,甚至有些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说不出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语文教学处于一种近乎神秘的混沌的朦胧状态中,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方向不明。

从《考试说明》规定的要考的五大能力来说,其中一些能力虽然是要继续培养的,但在高三一年中,要将学生的能力提高到很高的水平,已基本不可能。如识记能力,大量地识记确实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果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还未完成这个任务的话,要在高三阶段达到《考试说明》的要求,实际是不可能的,只能相对提高一些。近年的高考,要求学生完成语音、字形、名篇名言的背诵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了,更何况为了形成修养而需要大量地阅读和识记。我们即使十分重视这一点,列出识记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学生也会在大量功课的压力下放弃这方面的内容。再如鉴赏评价能力,一般教材和复习资料在谈到这方面问题的时候,模棱两可,不可捉摸。尤其近年来,高考大力强调鉴赏评价能力的时候,人们被它的神秘感所困惑,想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却无处下手。其实在高考试题中,这类试题测试的能力并非要求人人达到,它只是用来区分语文能力的一个点而已。表达应用虽然必考,但表达能力的形成也是需要长期训练的,而且一般的考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种能力(汉语毕竟是我们的母语,会说话就能表达,能识字写字就能写作,只是水平不同而已)。

通过对《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的研究,我认为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是语文学科最为关键的能力,其既是调动学生积累的知识(识记能力),让学生形成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能力的中介,又是通过理性的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形成的能力,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可以说,形成了正确的理解能力,学生就能应对高考的大多数试题,就能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高考语文成绩。在高三复习中,以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这里说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并非单指做现代文阅读试题,它既包括阅读题中的文章材料理解、分析综合又包括各种题目的题干、语言材料的理解、分析综合),理性思维训练与感性积累相结合,就能带动其他能力的形成。

要想走出题海,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弃一些做不到的事。以此为指导思想,我在多年的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实践中,大胆取舍,选择了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突破口的复习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高三语文复习法。从2001届至2003届,我均舍弃了全面覆盖知识点、能力点的复习方法,而以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为复习重点,使学生在一年时间内将已有的感性积累充分发挥,运用智慧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发挥到极致,从而提高语文应试能力。要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大胆取舍,风险极大,是需要胆魄的,将一些内容舍弃,或将一些内容淡化处理,而在整个复习中重点只抓几个方面的重点,这受到不少同行的质疑。但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但前提是自己要对《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语文试题有充分的科学的研究。我的复习方法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感到语文复习有事可做,有据可依,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就能提高语文水平。具体地说,我基本上放弃了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复习和作文的常规训练,在抓好一般题型的常规训练的基础上,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上,在涉及阅读理解问题时精讲精练,减少学生的训练量,集中精力攻克阅读理解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高考语文成绩。而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用课文来完成和用训练题中的阅读材料来完成,其本质是一样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一篇文章、一本书,语文学习是全方位的,无所不在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学,师生在复习教学中应牢记这一点。

采取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突破口的复习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际做出的选择。我校学生,尤其是补习班的学生,大多语文水平较低,基础较差,在高考应试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读不懂,一是读不懂阅读题的阅读材料,二是读不懂试题,对试题设定的语言环境缺乏基本的理解,因而做题没有方向,没有答题的标准,而且大多习惯以做题代替复习,习惯题海战术,找不到复习的方向。我在教2002届补习班的时候,由于开始时把复习重心放在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基础训练上(这些训练看似都脱离了高考试题),第一期总共做了4套整题(包括“一模”),学生意见很大,要求每周做2套题,直到“一模”后,语文考试成绩明显上升,学生才体会到了这其中的妙处,从而产生了更大的语文学习热情。学生的热情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师生互动更强,语文成绩便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由于这种复习法重视语言的应用,因而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应试中也有受益,我校文科综合教师在听过我的复习课后,深受启发,在试题材料阅读理解上借鉴此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猜你喜欢

复习方法理解能力高三
基于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学专题复习方法实例探讨
高三·共鸣篇
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复习课的要求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高三语文冲刺复习方法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我把高三写成诗
中考英语“三轮五环节”复习方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