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搞好聋校的阅读教学等

2009-07-23邱以亮

黑河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聋哑聋生品德

邱以亮 邱 琨

聋哑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课本,并且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阅读教学对形成他们的语言,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智力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改进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

1以训练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聋校教师的最大弊病就是不给聋哑学生充裕的时间去读书。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度过的。其结果。教师无法调动聋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聋生的阅读的能力。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把时间还给聋哑学生,帮助他们找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材料,以训练为主,充分去阅读、去欣赏、去品味,在阅读中培养聋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2创设情境,善于启发和设疑。

课上,善于创设情境,感染聋哑学生,抓住聋生的情感。使他们置身于课文之中;课下。教师要认真研究聋哑学生的心理和阅读情趣,向他们推荐一些可供聋哑学生阅读的文章和读物,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分析、理解和享受。同时,还要用有效的方法设疑、激疑、诱疑,使聋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聋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3利用板书做师范手段。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是教案的缩写,是教师认真专研教材的结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可以把课文的层次和脉络加以提炼,构成一个完整的课文缩写展示给聋生。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中,为了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板书和其它教学的辅助手段。

二、交给聋生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去“精读”。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聋生学会自己读书。面对各式各样的课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精读”这种训练。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就效果而言,精读就是准备。让聋生自己读书。把每个细节都读精,从而领会作者意图,理清课文的脉络,抓住阅读的要领。

2充分运用工具书。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聋生养成查阅词典、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鼓励聋生利用上下文孙测词义,使聋生在阅读中能做到以下几点:需要翻阅资料的。自己翻阅资料;需要查阅字典的,自己主动地查阅字典;应当仔细分析的,自己仔细地分析;应当综合理解的,自己尽量综合理解;意在言外的,要能够体会辩解出亩外之意,从而逐步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

3注重“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训练。

教师在指导聋生阅读时要使聋生弄懂“阅读——思考——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阅读要求聋生懂得怎样读书、怎样抓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思考,需要教育者引导聋生运用解决如“什么”、“怎样”的问题。表达,要求教师引导聋生在头脑中消化知识、形成文字。聋生如能达到以上几点,就说明读懂了文章,学会阅读。

(责任编辑武之华)

《品德与生活》教学之我见

刘秀芝

《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舞台,让孩子们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呢?

一、课前探究性指导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力求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怎样让学生“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呢?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课前的准备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都布置学生搜集和本节课有关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内容。课上孩子们有的带来了家乡的照片,有的带来文字资料,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知识说出来,整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课前探究活动不是简单让学生“自发”地“生成”,教师要给与必要的指导,如提前明确要求和必要的示范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进行活动。

二、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策略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展开教学的。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转变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的主体参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步转变了教学观念,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多种活动形式,还可打破场地的限制,根据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到室外的场所去教学。

其次,联系生活,在发展中学会生活。《品德与生活》就是要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和发展儿童,因此教学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来自生活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上《春天来了》一课时,我事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踪影。生活就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价值。从而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课后实践活动策略

我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多样的活动环境,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建构。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等于教育活动的结束,所以课后的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课堂上的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后的实践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应将品德实践活动和其它学科有机结合,例如学校的德育活动,少先活动等等。教师应捕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进去。

《品德与生活》作为活动课程,要提高其实效性,就必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课前、课后的各种策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责任编辑武之华

猜你喜欢

聋哑聋生品德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两个好朋友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