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满激情地上课

2009-07-23曹姿芹

甘肃教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知识个性感情

曹姿芹

〔关键词〕 知识;感情;个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7(A)—0059—01

充满激情地上课指的是教师的一种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教师对知识的痴迷与渴求,是一种完全投入其中的忘我境界,是对学生形成的一种巨大的感召力,是一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与广度的授课方式。

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两种尴尬。一方面是为了应试,教师不得不将精美的典范之作肢解割裂,上语文课和上数学课一样,不断地寻求答案;另一方面是上课时教师客观冷静地讲解,所讲的内容连自己都不能被感动,却让学生分析和发掘语境的深层含义。这样,语文课的独特性没有了,应具有的魅力消失了,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活动的失败。

所以,教师需要充满激情地上课。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渴求丰富的知识

这一点应贯彻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师的知识层次和知识范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知识渴求对学生的感染力 。只有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才能让学生有所触动。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几本文学史和固定不变的语法知识,讲修辞时永远是那几个例子,就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不能有力地影响学生。如果没有对知识的巨大渴求,并将这种渴求具体化为不断的提高和超越,具体化为开放性的悬念,具体化为不断的深入和拓展,那么,语文老师就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二、酝酿饱满的感情

任何一节课,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都应是个性化的。上课和写文章一样,最怕的就是流于形式和平铺直叙,最忌讳的就是心平气和、毫无波澜。从教师的授课行为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视每节课为将要出生的生命,赋予它们以无限的生机、活力和希望。在孕育希望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篇课文应充满激情地去关注,去开掘,去欣赏。要做好这些,主要的就是寻找恰当的角度。而这个角度就是酝酿饱满的感情。有了这个角度,教师就能创造性地设计问题。如果教师连自己的劳动和设计都无动于衷,怎能让学生进入听课的良好状态,怎能让学生兴趣盎然?

三、追求鲜明的个性

鲜明的个性是教师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这种鲜明的个性,不是刻意的装扮和粉饰,而是一种明心见性的直率与坦诚,是一种敢于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勇气,是一种能够接受学生的建议和批评的胸怀与大度,是一种将自己和学生紧紧融合在一起的亲切与平易。但是光凭这些还不足以显示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能墨守成规,一丝不变,而是敢于引申和拓展,敢于突破。引申与拓展是指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敢于突破是指对某些文章和问题,教师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这是一种在知识积淀基础上的大胆猜想和缜密的推理,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达到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性格魅力应仍以理性关照为主,以突破创新为其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这样的魅力,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榜样。

四、运用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其实就是以上所述追求的外化,它是教师形象的最直接的显现。语言的修养来自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来自于不断的吸收和借鉴,来自于不断的提炼和净化,更有一点,来自于教师心灵的深处。形象、生动、鲜明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又是无止境的。教师的认知程度,知识积累,对问题的思考成熟与否,都直接决定其语言的力度。信息量的丰富与否,学生感知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审美趣味的表述风格等,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而语言的艺术性,是决定教师的课堂语言成熟与否的标志,是显示教师能否高屋建瓴、游刃有余的一种尺度,也是显示教师的思想内容与教学技巧的重要方面。所谓艺术性,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在阐述、分析问题时,应有暗示性、启发性、伸缩性,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知识个性感情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