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之居所

2009-07-23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灵山佛教建筑

3年前去台湾,曾被邀请去南投的台中禅寺参观,面对一反千年来中国佛教禅院木构七进旧制,以高层建筑形式和新材料应用来展示佛教圣地的大胆尝试和美轮美奂的16层九重天效果,我曾被深深地震撼,一方面感慨中国的宗教场所已可以与西方的华丽教堂比肩,一方面感叹俗界尘世的人们对彼岸世界的想象是如此的庄严、纯净而富丽堂皇。

本以为这仅是台湾建筑师大胆实验的特例,但2009年3月,当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灵山隆重开幕,当梵宫——这座融合佛法与艺术的宫殿揭开神秘的面纱,我突然对滚滚红尘中的人们对天国的梦想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中国的政府、佛教界、建筑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及装饰公司、材料公司,合作打造出了国内最美丽的佛之居所,她融合并展示出东西方宗教及建筑和艺术的精华,寄托着大众对来世、对和谐世界的美好追求与虔诚。

中国的宗教建筑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

一、规划师的造梦之旅

把无锡灵山建成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完整、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景区,也是世界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佛陀文化建筑景观群是规划师的梦。这个梦想之旅开始于1992年。到1997年一期88米高灵山大佛的建成,形成中国五方五佛的圆满格局,2003年以“九龙灌浴”为主体的二期工程,完成了佛祖四相成道的轴线布局,使得灵山胜境这个“释迦牟尼佛根本道场”蔚为大观,令人震撼。三期建成后的灵山梵宫基本形成“21世纪世界佛教新圣地和世界人文旅游目的地”的形制格局。

本文要重点介绍的梵宫三期工程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体规划布局以佛教的三宝,即“佛、法、僧”作为规划设计的出发点。三期的总体规划简要概括为——一条主线;二大目标;三项主体;四大功能;五个创新,六大意义。

一条主线——释迦牟尼佛根本道场。灵山发展的经验证明,突出释迦牟尼佛的中心形象,依托佛教文化的本原,有利于得到世界各国不同佛教宗派的一致认同,有利于更加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对佛教文化有兴趣的游客,进而也有利于提升灵山胜境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胜地中的地位。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秉承一期、二期的主题,紧紧围绕“释迦牟尼佛根本道场”这一根本文化主题,与灵山大佛、九龙灌浴互补衔接,全面展示释迦牟尼佛“诞生一成道一说法”的佛教本原,整体布局力求实现三个协调:三期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三期建筑与一期二期的协调;三期建筑内部关系间的协调。

两大目标——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新圣地,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灵山胜境三期工程建成后,与灵山一期、二期共同构成规模宏大的新的“灵山胜境”,在佛教建筑特色、佛教旅游吸引力、佛教文化魅力、佛教道场规模和佛教盛事规格五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为将灵山胜境建设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新圣地,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大主体——灵山梵宫、五印坛城、梵宫广场。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由灵山梵宫、五印坛域、梵宫广场。三大主体工程,灵山禅修中心、灵山慈恩宝塔、灵山佛学院三大配套项目和相关辅助建筑组成。

四大功能——论坛会址、艺术殿堂、心灵归所、旅游奇观。

1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特色会址。灵山三期工程暨灵山梵宫按照举办国际会议的标准及要求设计,整个梵宫除了拥有1200人规模的超大会场之外,还配套建设有各种规格的大小会议室,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能同时举办各种规模会议和相应主题的各种展览活动a灵山梵宫建成后,将成为富有文化艺术特色的佛教专用会议场所之一。

2展现佛教文化魅力的艺术宝库。巨大的灵山梵宫内,将汇集当代知名艺术家和工艺大师的佛教文化艺术品,涉及绘画、雕塑、书法、木雕、铜雕、景泰蓝、金银器等。也是一座生动活泼的佛教艺术大学校,这里常年举办来自世界各国、体现各种佛教宗派独特魅力的佛教文化艺术展览、展示、讲习和交流活动。

3净化众生的心灵归所。将围绕社会各界的美好祈愿,广泛地接纳社会各界人士、家庭、情侣、企事业单位、机构、团体,在这里举办各种以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心灵美好、身体健康、爱情幸福、婚姻美满、事业有成为主旨的祈愿、庆祝、表彰等祝颂仪式和主题活动。

4令人震撼的旅游奇观。

(1)宏大建筑的空间震撼。灵山梵宫将创造世界最大的佛教文化单体功能建筑的奇观,无论是数十米高的穹顶,还是数十米高的数十根金碧辉煌的廊柱,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同类建筑相媲美,在佛教文化建筑上独树一帜。它让每一个看见它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受它的吸引,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会被它宏大建筑的空间所震撼。

(2)金碧辉煌的艺术震撼。灵山梵宫将世界各国、各宗派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集于一宫,汇于一殿,它将带给人们神奇而美好的佛教艺术世界,也带给人们金碧辉煌的艺术震撼;它既让人为艺术的美而倾倒,又让人为佛教的善而折服,引导人们接受美的熏陶而走向从善之道。

(3)梵宫集合了世界佛教最原本的精神元素和世界各宗派佛教最智慧的文化符号。它以超凡脱俗的气魄带给人们崇高神圣的心灵震撼,而最能体现这一精神伟力的,是由国内外著名导演、佛教音乐家、佛教文化专家等共同创造的佛教文化演出。它将成为整个灵山梵宫最具吸引力的一个亮点。

五大创新。

1佛教建筑形态的创新。梵宫将在继承中国佛教建筑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历史的局限,以石材等坚固耐久的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等,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使之成为既充满传统文化元素、又富有创新意识的传世建筑。

2景观建筑功能的创新。梵宫独创了多功能景观建筑的方式,融合旅游、艺术、文化、会议于一体,集博物馆、演艺馆、艺术廊、讲堂、博览会于一身,以鉴赏、体验、参与、互动、研习等多种方式,全面、立体、多元展现佛教文化的魅力。

3佛教文化艺术的创新。梵宫将创造性地把世界佛教三大语系的艺术融于一体,荟萃世界佛教文化艺术的精华,使之成为具有独创性和开创性的佛教文化艺术集大成者。

4佛教文化与科技的创新。楚宫大量使用最新的建筑技术、装饰技术、灯光设计、声控智能技术及数字多媒体,在佛教与科技结合方面进一步创新和突破。

5旅游体验方式的创新。通过梵宫内部佛教文化演出,在旅游体验方式上也创造了“深度震撼与自然浸润相辅相成:寂静冥思与欢乐愉悦互衬互映”的对比复合模式,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多重快感和多层愉悦,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此找到伟大崇高与平凡人生的相同点,都可以得到丰富多彩的回报和单纯有趣的欢乐。在形态设计上充分考虑其佛教层面上的寓意性和对佛法内涵的表达。整座建筑结合基地山势走向,体量呈退台处理,与山体紧密结合,宛若天成。梵宫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象征佛教中的“三轮

身”,五座莲花塔借用中国古代华塔的基本形态,按照五方五佛的格局设计,五塔也象征佛教的五智。中心最高的佛塔作为佛的法身“大毗卢遮那佛”;周围围绕四个经幢,与华塔四方呼应表现虚云山五峰聚汇、并驱的气势。其四周的多宝塔,是法身佛的四身,称为“四身佛”。整体效果,是“法身曼陀罗”,构成了“一佛四智小曼陀罗”与“一佛四智大曼陀罗”两个曼陀罗。巨大的塔顶被层层莲瓣托衬,表达《华严经》所说的“莲花藏世界”。华塔下的莲花每一层由八叶组成,层层叠加,象征四方的四佛四菩萨,三层两侧栏杆上各立了8个小塔,代表8个供养人。整个梵宫构成了“五智三身”与“八叶九尊”的佛教意境。灵山梵宫共有五个门,均为仿石窟门造型,每个门上均有一尊佛,代表五方五佛,意寓佛祖无处不在。游客走过这五道门就如同走进另外一个世界,开始一次奇妙的身心旅程。

二、设计风格定位

据该项目的设计总负责人田文之和钱健介绍:灵山项目源于1994年春天的一个电话,无锡马山要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造88米高的灵山大佛。筹建处的老总声称,东方明珠是谁设计的,大佛就请谁设计,于是电话打到华东建筑设计院。业主先是造了灵山大佛,效果不错,于是又修建了二期的九龙灌浴、阿育王柱、佛足坛、五智门等。为了举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才开始了三期梵宫的策划和设计建造。所以三期工程的总体效果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的,所谓“佛、法、僧”三条轴线也是在建设过程中逐渐确立。灵山项目的投资方是灵山实业有限公司,共投资约为20亿元,其中梵宫投资约为10亿元。

田文之介绍说,其实开始建大佛只设计结构,对华东院来讲是很“小”的项目,后来二期的一些也仅是“构筑物”,只有到了三期梵宫才是真正的建筑,却是一个有着极大设计难度的建筑。这难度不仅在于对项目的定位有一个不断认识和完善的过程,更在于有众多方面的参与。他举例说,就以圣坛为例。近100米直径的大穹窿空间,建筑的难度不在话下。可是在设计过程中,有关演出的策划对建筑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比如,穹顶下不能设置柱子,幕布拉开后即能观看演出,墙面可自由移动并且“隐藏”到台后,舞台同时可以升降,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想法,方案一改再改。廊道、藻井、圣坛等关键部位更多的是建筑设计之外的其他艺术家的构想。

钱健介绍了华东院设计团队如何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做了五轮17个方案,然后一轮轮筛选后剩下3个方案,再到2个方案,最后的方案获得各方肯定回应的艰难过程。整个历程与其说是设计的过程,不如说是政府、业主、佛教界、旅游界对项目的认识,或者说项目的政治、宗教、文化与商业各种定位互相争论、影响、妥协、统一的过程。究竟是宗教建筑还是旅游建筑,是景点还是会场,是要体现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还是民俗文化,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立足点与侧重点。

风格之争存在于政府、开发商、佛教界与建筑师之间。如政府强调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开发商注重既有宗教方面的要求又强调民俗性与商业性,旅游经营者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以民俗文化提升景点的旅游价值,游客需要得到与其文化背景相适宜的旅游或宗教文化。而设计师在协调以上文化层面要求的同时,又要在设计中符合建筑文化的基本特点,遵循时代建筑的价值取向。具体而言,当地政府的观念是以佛教本缘(印度)的建筑样式来解决对于不同佛教教派的风格之争,同时加强佛教界和各地信众的认同感以符合世界佛教大会的要求。业主基本认同政府的观念,同时提出必须形成宏伟、壮观的佛教景点并提升景区的景观价值,争创5A级旅游区。佛教界认为佛教是在中国发展到巅峰,既然世界佛教大会在中国召开,风格应以汉传佛教为根本。游客的观点,是通过方案评选来了解的,七成游客在风格各异的六个方案中(包括古典、现代、北方式、江南式等样式),选择了实施方案,体现了多数游客的基本态度。

选取塔为代表形象。建筑师首先提出的观念是以现代的手法来创造符合佛教精神的建筑空间,再通过一定的装饰和构筑物展现佛教文化;建筑应地景化,缩小体量以与环境相融合。最终方案并没有实现设计师的初衷,而是进行了妥协和再设计:风格上以中国佛教建筑的构成元素为框架,以佛教界广泛认同的“塔”的形象作为主要形态元素,同时采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段来加强建筑的宗教色彩,给游客以更为深刻的视觉感受。

塔是佛教特有的建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死后遗体被火化,烧出上万颗舍利,由弟子将这些舍利拿到各地去安奉,把舍利埋入地下,上面建筑圆形土堆,即是塔最初的形式。后来这种形式逐渐演化,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建筑传统的地区形成形态千变万化的塔的样式。

佛教建筑在中国自唐宋达到高潮之后,明清时期形成了固定型制使其建筑的多元性和艺术性大大降低;又由于经历了几次宗教浩劫,到目前佛教建筑与当代建筑技术与思潮的发展完全割裂开来,佛教的思想与活动与现代人生活的距离也进一步拉开(有别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以,当灵山业主和佛教界人士建设大尺度的佛教风格建筑时,视线指向不是现代建筑而是佛教建筑顶峰时期的菩提加塔(印度)和吴哥窟(柬埔寨)。由于缺乏自古代佛教建筑到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历程,所以用现代建筑来诠释佛教文化不为大多数佛教界人士、佛教徒乃至多数游客所认可。当建筑师痛苦地按要求以传统(原始)的佛教建筑的典型形态、装饰元素、佛教艺术品来反映佛教建筑的文化性时,建筑的文化性也就逐渐向民俗文化的属性倾斜。

除了建筑,佛教文化还包含其他方面,如法轮、莲花、光板、字符、念珠、菩堤树、曼陀罗及六色旗等。这些作为佛教象征与佛象造缘一起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佛教艺术永恒的表现载体,所以这些也被运用到梵宫建筑中。

佛教建筑向旅游建筑的妥协没有被普遍接受。非常多的人士反感将梵宫与旅游建筑联系起来,仿佛如此就将建筑文化的层次贬低了。如果将灵山胜境以旅游学的范畴归于主题(佛教)公园的人造景观则更是业主、政府、佛教界和建筑师避之犹恐不及的。

项目建筑师应该清晰地去认识该项目的旅游属性特征,自觉运用其设计原则来实现建筑的文化性和功能性。事实上,梵宫在目前阶段相对于同处无锡的“三国城”等主题公园,较成功的原因首先得益于佛教的悠远历史和广大信众。也因为作为一、二期主景的88米大佛、九龙灌浴从形象上都摒弃粗制滥造,较能符合广大信众和游客的审美。但这并不意味着梵宫工程的风险就会因此减小,如果不能通过三期工程提升灵山景区的旅游价值,仅依靠申办2008年世界佛教论坛而获得的资金和广告效应来维持,可能反而会成为开发商的巨大包袱。

梵宫以符合佛教教义来获得广大游客尤其是信徒的认可,创造个性鲜明、独特的建筑形象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和认识的需求,以具有故事性、神秘性的佛教图

案和艺术品来装饰建筑和提升旅游景点的价值都是符合主题公园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

通过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应该充分在设计中反映这一更多体现大众民俗文化的需求,同时以细致的分析研究,科学的设计方法作为设计手段,使旅游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最终方案的形态是以退台的建筑主体上方设置五个塔型屋顶作为基本的形态特征,但采用怎样的塔的形式与佛法的主题应和,同时又能与建筑物共同形成统一的建筑形态是设计的关键之一。在对各种资料的查阅中,一种名为华塔的较特殊的亭式塔逐渐为设计师所注意。现有的华塔,最早的一座是山东历城九顶塔,此外尚有敦煌华塔、河北寿禅寺塔等十余座,通常下部是单层亭式,上面耸立巨大塔顶,表面饰有很多莲瓣,每瓣上立一座小塔,尖顶立一较大之塔,含义是表现《华严经》所说的“莲花藏世界”。中间的大莲花,花中心为毗卢舍那佛,周围每一莲瓣代表“如微圣殿”的一个小世界,整体共同构成“莲花藏世界”是对佛界的立体表征。因为华塔为中国特有,形态简洁而有标志性,并且易于与建筑相结合形成室内空间的穹顶而成为塔的样式的首选。至于五座塔分别代表了佛教金刚界五部主佛即中央的毗卢余那佛,东方由于对于五方五佛的主题佛教教义和各类艺术品中都有详尽的评述,所以为建筑形态设计和室内的装饰都提供了设计的主题和依据,形象有特有的故事性,满足了民俗性的要求。

钱健介绍,从方案筛选的过程来看,业主是希望建造规模、体量比较大的宫殿,希望能展现宏伟、气势成为“之最”,而作为建筑师多考虑建筑的体量和造型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方案其实是妥协的结果。比如采用退台式结构,就是为了缩减整幢建筑的体量,因此虽然梵宫宽度150米,但看起来并不像一幢七、八万平方米的建筑那样“庞大”。

可见,在梵宫的建筑设计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师是被作为工具,通过建筑的手法和语言来表达各方的思想。比如建筑的造型到底以什么为蓝本才能满足各方的想像。设计师认为,不一定是纯粹的仿唐建筑或者汉传佛教或者南传佛教等,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以及不同门派都有其特点,最终统一在“佛教本原”上,可以说是较好地满足了各方的口味。从梵宫正面看到的五塔造型,华塔形式以及莲花花瓣都与佛法的主题相呼应。

在采访中,两位设计总负责人不断地引用印度“梵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故事,以及《华严经》所说的“莲花藏世界”等佛教文化来阐释他们的设计过程。“过去对佛教其实没有很深的研究,这次为了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努力。”钱健说,在参与梵宫的设计建造时,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各方面的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领悟到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对建筑设计有了不断的思考和认识。

三、突破结构施工难题

据梵宫工程承包方中建八局总工程师张晓勇等介绍:灵山三期工程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灵山梵宫、五印坛域、梵宫广场三大主体工程,而核心建筑——梵宫,由于建筑功能的复杂性,其主体结构也错综复杂。为了适应大跨度的空间使用要求,使平面布置灵活,主体结构主要采用了框架结构;在高耸穹顶及超大面积的厅堂屋面,则采用了钢结构;而在梵宫的各个楼盖梁中,还大量运用了预应力技术,用以改善梁的挠度变形及裂缝宽度,提高其工作性能,增强其耐久性。

在梵宫建筑22.4米标高处有一个转换层,该转换层将其上部的高达21.3米的筒体结构和高达17.3米的钢结构的所有荷载传递给下部的框架结构,由于该转换层的梁跨度大而且受重载,是结构非常重要的构件,故采用了预应力技术。

施工面临的难度是:1、由于转换层预应力梁内同时配有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在转换层各个柱节点处存在多根梁汇交(最多达4根)在一起,预应力钢筋与普通钢筋交错在一起,导致节点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相混干扰,无法保证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的正常位置,如按正常的普通钢筋应避让预应力筋的施工原则,将导致柱中普通钢筋大量被割断,费工费时,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进度。2、柱节处大量预应力钢筋汇交于该点,柱子节点处承受巨大的压力,如何保证局部压力满足强度要求而不发生破环?3、严重超筋的主节点处混凝土如何保证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为此,施工中采用以下办法:1、将预应力筋绕过柱子,通过环绕柱子加腋,既扩大了局部受压的区域,又使得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尽量不相互干扰,方便了施工。2、预应力筋加腋尺寸的确定:满足预应力筋张拉端的排列的构造要求,根据构造要求确定加腋的高度、长度及宽度。3、预应力筋加腋尺寸的构造钢筋的配置:预应力筋的加腋承受巨大的压力,其局部压力易使加腋部分产生局部压破坏,针对加腋所承受预压应力,需要对预应力加腋处的钢筋进行配筋计算,然后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再确定加腋处的构造筋的配筋量。4、针对柱节点处严重超筋,普通钢筋间距过密的情况,为了保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在柱节点处采用比设计强度高一级的C45细石混凝土浇注,并派专人现场监督,确保振捣密实。

通过对节点处预应力筋的处理和施工质量的精心控制,终于将原来在柱节点处无法施工,难以保证施工质量的转换层预应力梁,加腋后既满足了设计要求,又方便了施工,使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

据施工方介绍,工程中一层楼面板(9—17/E-S轴,22-25/K—N轴),因设计使用荷载及跨度较大,结构设计采用原建设部推广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板厚360mm。CHF管直径250ram,间距300mm,板筋:下层筋三级150mm,上层筋三级150mm。本工程空心楼盖的施工在设计院及CHF生产厂家的指导下进行,应特别采取可靠的抗浮措施。CHF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面积:5000m2,CHF(250)芯简数量:1000mm长的9000根,500mm长的1600根,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就是按一定规则放置埋入式内模(筒芯)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楼盖。这种实用、经济的建筑结构体系,能满足人们对各类建筑的层高、大开间、灵活隔断以及隔声隔热、抗震等诸多方面的更高要求,突破了传统建筑结构模式,实现了现浇混凝土楼板空心、无梁(或无次梁,减少主梁高度)、无柱帽,从根本上缩短了施工周期,减轻了建筑物自重,降低了建筑物综合造价,优化了建筑物使用功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利用预制空心楼板的概念,平行受力钢筋方向按一定间距放置空腔筒芯(内模),纵肋布置受力钢筋、构造钢筋与网片钢筋绑扎

形成整体,现场浇筑成型,使原实心砼楼盖变成空心楼盖。

施工过程中,安装工程的预埋工作必须与钢筋绑扎、CHF管安装等工序交叉进行。CHF管下的预留管线盒、预埋管线交叉点应可能布置在管间肋位置,必要时该位置的CHF管可断开或在CHF管管身锯缺口并堵填,让出管线位置。由于CHF管为密封的圆形中空管,在浇筑混凝土时因振动棒的振动和CHF管本身的浮力(混凝土塌落度越大浮力就越大)而导致CHF管带动楼板底筋上浮。为确保钢筋不整体上浮,J必须采用12#铁丝每间隔0.5m距离扣在底层钢筋交叉点上并穿过模板锚固在模板上并扣紧,在四边及转角处加固时应适当加密,以确保楼板钢筋不整体上浮;同时,管之间肋筋绑扎必须按图施工,确保CHF管管间、顺管间距,上下翼缘厚度及CHF管与暗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排管应符合质量验收标准。抗浮铁丝是CHF管控制上浮的关键,既能保证CHF管纵横间距的正确与控制CHF管上浮,又能防止管子带动底层钢筋网片的上浮。抗浮铁丝采用16#铁丝,应安装在CHF管两端20cm左右处。

浇筑混凝土空心楼盖时,暗梁或大梁处可用普通振动棒,管与管间肋处应严格采用插入式小振动棒进行振捣,面层砼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先将插入式振动器在管间缝隙中振捣,不宜直接接触压薄壁管进行振捣,管间混凝土密实后可采用平板式振动器随振随找平,随捣随抹;先浇筑梁,再浇筑板,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筑。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泵管下料时,冲击力较大,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芯管挤倒,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芯管,造成芯管移位。

严格执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重点要验收CHF管安装抗浮固定,是否可靠,确保万无一失;重视和加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砼浇筑,按照结构要求技术配制砼和振捣,杜绝楼板砼出现蜂窝,麻面现象。与一般楼板体系比较,钢筋混凝土造价降低5%~15%,模板损耗降低50%,节省竖向水、电、电梯、空调、内墙、外装饰费用10%~15%。无需吊顶:由于楼板下无梁,无柱帽,房间无需吊顶,节省吊顶装饰和吊顶更新所需的费用。如果采取降低建筑层高,显然可以节省空调等设备运营费。封闭空腔结构减少噪音传递,克服上下楼层的撞击噪音干扰,解决了厂房、住宅、图书馆、教室等特殊场所的噪音干扰问题。无梁板的钢筋混凝土定额单价为有梁板的80%,降低了钢筋混凝土单价:降低了楼板钢筋混凝土的总重量:由于自重降低,支承楼板的柱、墙和基础荷载也相应减少,这样又可以减少构件截面,减少配筋;降低了层高,提高了净空高度,节约竖向构件费用,还可利用每层梁占领高度增加楼层,此项引起的综合造价可节省费用1%~2%。据统计,现浇空心混凝土无梁结构体系,依跨度和荷载不同,可降低建筑总造价5%~20%,且施工简便,速度快,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四、装饰人的贡献

当众人惊叹于梵宫的瑰丽华美之时,却很少有人知道,曾经有一群建筑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和建设者们在这片“佛门圣地”奋斗了五百多个日夜,用自己的双手装点这座东方的艺术殿堂。他们是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设计师和工人们。

总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的灵山梵宫南向太湖,以南北为轴线,呈东西对称分布的格局,依山势的进退而建,层层推进。整个工程以灵山梵宫为核心,依次分布着梵宫广场、香水海、曼飞龙塔以及五印坛城等佛教文化景观建筑。

该工程主要功能区域有廊厅、世界佛教协会主会场、办公接待区、餐饮服务区、办公会议区和宴会厅等场所。业主方对该项目无论在组织、投资、设计、咨询、施工各方面都极为关注,定位于做成一个传世工程。

金螳螂公司管理八区杨雪平项目组主要负责其中的梵宫和圣坛前厅建筑部分。作为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灵山梵宫具有功能建筑、景观建筑、精神建筑、纪念建筑四大性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宗教文化的元素,集塔、殿、堂、厅、廊于一体。梵宫内部各建筑空间既独立又相互贯通,从南往北,依次分布着门厅、廊厅、塔厅和佛教圣坛,以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以及以莲花瓣状的灯光营造的氛围,多维立体地展现佛教的神圣庄严和博大精深。无论是高达60多米的圣坛穹顶还是由金箔莲花灯饰打造成的环境,无一不体现出恢弘的气势和庄严的景象,在佛教文化建筑上独树一帜,成为21世纪中国独具特色的标志性佛教建筑艺术传世杰作。作为“世界佛教论坛”会址之一,灵山梵宫将拥有既能满足国际会议要求又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各类会议场馆,能同时举办各种规格的国际会议和各种规模的主题展览活动。

工程设计风格融合了藏传、汉传、南传等风格的精髓,并利用空间的深度、雕塑、金箔画和一些佛教元素等等来转换视觉效果,达到身临其境的佛教世界。同时也把传统和现代的装饰手法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无形变有形,有形更具形的动感美化。

杨雪平坦言自己当初接这个工程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一来是没有接过这类佛教主题的工程,经验上相对缺乏;二来自己也深知工程的重要性。

脚手架搭设工作是项目组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也是工程一大难点。梵宫主体部分有5个塔,其中主塔高66米,两个中塔高42米,最小的两个塔高度也有3S~36米,脚手架要一直搭到塔顶,光是这项工作就花费了项目部两个多月时间。任何去过工地的人看到现场那些盘旋而上、密密麻麻的脚手架,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工程量之浩大。

工程材料的运输是另一项费时又费力的活。梵富的主体材料是木雕和石材。以金丝楠木为主的木雕给殿堂营造出浓郁的中国风昧,巨大的石材也彰显了殿堂宏伟大气的建筑风格。整个廊厅中楠木用量达800多立方米,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工程所用的石材大多采用整块荒料雕刻,动辄七八百斤重,几乎都要十来个工人才能拖进场地,大厅中的柱基每块更是重达两三吨。由于无法使用起重机,几乎宫殿内所有的材料都是工人自己扛上去的。

由于工地上有很多电焊工作,夏天塔内的施工环境相当闷热。据杨经理介绍,七八月份的时候主塔温度往往高达六七十度,加之高空作业,施工安全问题就是他最关心的一环。为此,项目组列出了细致的排班计划表,要求工人每一到两个小时轮一次班,让里面的人出来透透气,以保证班组人员的安全并使工程效率不受环境影响。同时,场内大量的木雕也成为炎夏施工的安全隐患。项目组有4个安全员,一方面监督检查人员安全,另一方面也做好防火措施,保证材料安全。

工程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事先没有完整的设计,而是在施工过程中边设计、边放样边做,灵活度相对较

大,对各单位配合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出于对梵宫项目的重视,工程聚集了全国相关方面的多位专家学者前来助阵,为工程增添了不少光彩。对项目组人员来说,大师们的较真和严谨令他们深为敬佩,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施工人员的压力。

时至今日,这座风格鲜明的佛教建筑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轻盈多姿的飞天、七彩琉璃的华藏世界、精致纯净的圣坛前厅、史诗般的巨幅油画以及深邃神秘的模拟星空,杨经理和他的项目组用自己的双手将整个梵宫装点得庄严而华贵。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则承担了梵宫最具特色的主会场圣坛及圣坛前厅的精装修工程。

梵宫圣坛是2009年“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是一个集会议、演出于一体多功能超大型剧场。剧场为圆形设计,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该施工区域包含了世界上顶级的LED灯光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升降旋转式舞台的设计安装、270开启的巨型实木门等。剧场上方是高度达30米的巨大穹顶,千余盏金光灿灿的莲花灯瞬间依次亮起,7种色彩或螺旋式上升或间隔变换,明灯拱聚的圣坛,仿佛星光灿烂的天穹,绮丽而唯美。圣坛看不到演出舞台,也看不到观众席,硕大的铺满金黄菩提叶地毯的中心区域由最大直径达50米的四层同心平面组合而成,整齐排布的精致蒲团座位可容纳1500余人。在演出活动时,中心舞台可以升降和旋转,四周8扇大门在270度范围内任意角度开启,观众可以零距离身临其境地感受一场超越感官、超越空间、超越思想的佛教文化盛典《觉悟之路》的大型演出。演出场景或呈现在弧度270度、长度超过160米的舞台帷幕上,或变换于帷幕四周的实景舞台上。其间,20多幢10余米高的印度宫殿群横空出世,一棵10米高、12米宽、11万余片树叶的参天菩提大树拔地而起,巨幅天幕从天而降,彩蝶纷飞、大鹏展翅、天花烂漫……四周都是舞台,四边都有风景,满眼都是精彩,满心都是震撼。

圣坛前厅堪称进入高潮前的优美序曲,其穹顶是灵山梵宫中一处创意独特、风格鲜明、空间宏大且佛教文化魅力浓厚的衔接空间。圣坛前厅由6个直径近10米的穹顶构成,结合穹顶的独特建筑形态,利用圆阔的画面空间,数十名代表当前敦煌壁画创作最高水平的画师历时数月,将一幅幅神秘典丽的敦煌壁画《天象图》在灵山梵宫完美呈现。现场绘制而成的壁画《天象图》,以炽盛光佛、九曜星全图、十二宫等为主要构成元素,以金黄褐色为主调,在稳定中追求动势,凝固而不滞重,流动而不散漫,使每一个穹顶都富有起伏变化的美感。为圣坛前厅营造出庄严华贵、圆融明丽、舒展大气的佛教艺术气息,彰显出东方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海建工装饰承担了(南北两翼BCD区域的佛教酒店大堂、宴会大厅、汉传风格多功能厅、藏传风格多功能厅、南传风格多功能厅、公共活动空间的精装修,是梵宫工程体量最大装饰标段。

作为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灵山梵宫既能满足国际会议要求,又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各类会议场馆,能同时举办各种规格的国际会议、各种规模的主题展览活动。2008年11月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将以灵山梵宫作为主会址。

从建筑面积和层高状况看,本工程为大型建筑装饰工程,并具有大跨度、大空间装饰工程的特点。上海建工装饰的施工区域,是今后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酒店会议区、餐饮包房区、廊厅塔厅的公共走道区域,施工区域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为梵宫的主要功能部位。会议区、餐饮区和走廊卫生间区域的装饰风格,融合了佛教图腾与宗教艺术的氛围。

在设计上,秉承了佛教的本位意识,展开历史的艺术想象,使之在根本上拥有宗教的氛围,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华文化,表达精美的艺术语言以及精美的艺术造型。同时,努力用现代的艺术造型语言,继承传统的文化艺术内涵,表现出时代的艺术特征,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清晰地留下我们当下的智慧与文明。

在装饰材料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新型的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学习掌握能力,是对一个装饰公司技术管理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公司对机会的把握。公司在无锡灵山梵宫项目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将这一综合性强、装饰材料复杂、装饰风格非常规的项目,做了深刻的分析,针对技术条线上可预见的情况进行有序的整理和研究。

灵山梵宫项目,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宗教文化的元素。特殊装饰效果是该工程的亮点,同时特殊外加工材料的控制也是难点,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

由于该项目的装饰内容有很多涉及佛教艺术,对图案的诠释需要艺术家的审核,所以需要专业厂家深化的装饰艺术构件的内容很多:艺术造型灯、洁具及卫浴五金、造型地毯、造型门五金、装饰铜制品、装饰木制品、装饰石材制品、装饰石膏、琉璃、彩绘制品等艺术构件。

根据这一特点,公司将该项目的技术管理重点,落在对这些特殊外加工产品的控制上。首先整理出外加工产品清单,将各个部位的外加工产品从方案深化、小样确认、加工工期、进场时间、安装交叉等一系列工作排入计划,从而控制外加工产品的成品质量和施工工期。这是常规的主材过程管理方式,但由于这个项目的外加工产品种类繁多,且工艺特殊,所以特别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诸如:基层施工的先后顺序、相同部位不同产品的加工周期、新型工艺的试验性样板开路、和相关单位的配合施工、节前节后厂家的加工情况等。

灵山梵宫项目,除了装饰艺术构件的内容多,还涉及造型水景、钢结构玻璃采光顶、FCS天棚帘系统等一系列专业配合工作。

在面对不曾接触过的特殊专业内容时,我们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从门外汉,到初步了解。再到掌握特殊专业的技术重点,为己所用,充分发挥了一个现代知识型技术管理公司的特长。

该项目有多处水景景观,C区会议中庭的景观水景是该工程的亮点,同时由于涉及中间的服务吧台、喷泉、水下LED彩灯、水泵及循环水系统及土建结构和装饰面层的交叉施工,显然是一个技术难点。通过和专业厂家的反复探讨,并向公司技术部门寻求技术支持,充分考虑了今后可能出现的石材渗水、钢架腐蚀、水质污染、存在死水域和涡流急流水域等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采用不锈钢钢架、增加水中含氧量,确保防水层施工到位。

灵山梵宫项目的景观水池,对管道防水处理的要求很严,通过攻关研究,我们提出了以下施工技术方案:

1在孔内设有水景设备及水处理设备管道,每根穿越楼层管道上设有钢性套管,穿越出楼层后的设备管道采用防水封堵材料,将开孔部位与钢性套管、水景与水处理设备管道封堵固定。

2进水池内的水景设备与水处理设备管道前设有隔水圈,将隔水圈留在水池底板与水池池壁内,水池整体混凝土浇捣后,水池内壁需做一层整

体防水层。

3所有进水池内的管道必须使用防腐、防锈材料,如PPR、PVC及#304不锈钢管等。

技术工作没有难点,只有由于轻视而产生不可预料的情况,所以对项目的技术管理重点的正确分析,是装饰技术和艺术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技以修身,冀望未来”,相信通过孜孜不倦的工程实践和自我修炼,上海建工装饰,必定能为中国建筑装饰产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五、突破性照明设计,见光不见灯

灵山梵宫的塔厅、廊厅、圣坛3个部分,共使用LED灯具6500套,控制器212套,地址解码器2750套。虽然照明器具较多,但力求节能,除了采用最新的照明科技外,设计师们还设计了严格的照明控制与调光控制系统。他们对所有的照明设计进行智能化集中控制,整个建筑的空间尽量在一些使用中结合可能的场景,实现按需的场景控制。如中庭空间利用自然光进行日光补偿。在门厅、廊厅和整个中轴线的空间,均采用了调光系统,以此对每个灯都进行调光。同时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在这样高大的空间内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和安全效果。如果哪个灯坏了,系统可以立即反馈。

“光是从建筑中自然发出来的,不是我们安排在哪里的,是建筑本身,这就是我们做照明设计的时候一直在寻求的东西。”上海ATL照明设计公司设计总监汪建平说。比如在做圣坛的灯光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暗藏灯槽等细部处理。为了让每一块蓬花板的光有直接从里面透出来的效果,还沿着轮廓表面进行了背光的技术处理。见光不见灯这一效果实现的另一个原因有些被迫性。在做廊厅、塔厅的照明设计时,设计师们发现没有位置可以放灯。像廊厅的跨度、高度都是22米高,两侧的顶面16-19米高,包括元宝粱,似乎都没有空间放灯,他们不得不解决灯的隐藏问题,同时还要体现精美的雕刻、飞天图案等的效果。既要把要体现的东西体现出来,又不能被一眼看到,这才使灵山梵宫的照明有了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1基于网络的系统场景切换。采用工业PC机做场景模式的管理,利用TCP/IP组网技术,可以将DMX信号长距离地传输到相距数百米的各个功能空间。实现诸如:宗教模式、参观模式、重要活动模式等的控制。应用到灯具的种类有:点光源、投光灯具、轮廓灯具、地埋灯具、筒灯5大类,LED以3W700MA为主。控制器,有两种系列,一是以RS485通讯为基础的DMX控制器,另一是以串行移位寄存方式的串行控制系统。多种灯具、多种系统,在梵宫建筑丰富的空间内,将LED的色彩、动感按照设计师的设想在渲染。

梵宫内部空间,因其艺术的展现,变得极其复杂,整个工程的布线如果不加以规划,也会变得复杂起来,进而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长期运行的可靠性。针对这样的环境,设计时灯具内部集成了220V的开关电源、恒流驱动器、DMX的解码模块,灯具连接组成系统时,采用航空接头连接器,将电源、信号手拉手连接。方便工程施工和调试。

融入宗教艺术场合的配光设计:圣坛投光灯具的配光,在做全彩配光时,设计师为突出宗教的艺术氛围,突破传统地设计了3A+RGB组合方式:品字型RGB像数混光均匀,能够在短距离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色斑:此外,75米高的苍穹,用白色LED点光源,在深,蓝背景下闪烁,出现虚幻星空效果。

梵宫内部最为辉煌的是文化艺术长廊——rg厅,近百米长的廊厅为拱顶结构,两侧高大雄伟、雕刻精美的廊柱,与相间的12幅展示世界文化的巨幅油画相辅相成。拱顶照明采用LED轮廓灯(c3073F),合理的灯具布置能使廊厅上照度均匀,光线射向适当,无眩光,并能做到整齐、美观,与建筑协调。

以七彩琉璃打造的“华藏世界”华美异常,大量镶饰黄金、猫眼、翡翠、珊瑚、玛瑙、红蓝宝石等珍贵的材质。琉璃背光采用LED投光灯具(F3011A)营造神秘、纯洁、梦幻的意境,巧妙突出材质效果。

廊厅中央的塔厅,是整个建筑室内空间的华彩部分,穹顶结构的塔厅与花塔上下贯通,气势磅礴而宏大,空间高达60余米。

站在塔厅向上仰望,高大的空间和精美的穹顶装饰令人惊叹。与之对应的塔厅中央地面“盛开”有一池莲花,将人引入心似莲花开的高雅圣洁的清静境界。60米高的苍穹,采用白色LED点光源(C1051),在深蓝背景下闪烁,出现虚幻星空效果。灯光的作用,以上最明显的例子是能将空间面积扩大或缩小,这当然是在视觉上形成的效果。灯光将塔厅墙壁照亮,具有扩大空间的功能;墙壁灯光的运用,容易产生错觉感,同时形成延续照明的效果。

圣坛是一个集会议、演出于一体的多功能超大型剧场。剧场为圆形设计。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可容纳1500名观众,是目前全国首个超大旋转舞台。梵宫中最宏伟神圣的地方莫过于圣坛,高度达30米的巨大穹顶,三维立体的舞台,上有万佛拱聚的天穹,配上全彩变化LED灯具投光灯:灯瞬间开启,仿佛星光灿烂的苍穹散发着神圣的光辉,人生仿佛浓缩成一刹那,无我、无他,融入宇宙之中。灯光变幻中,一场情境、意境、心境交融的音乐大典《觉悟之路》在如梦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开帷幕。以声、光、电形式综合演绎,使人产生心灵共鸣。

六、东阳木雕展现异彩

灵山梵宫外部的5座塔顶以敦煌壁画中的华塔为原型设计装饰;室内装饰金丝楠木为主材,结合精湛的东阳木雕工艺,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特别是在廊厅和塔厅内,融入了大量的东阳木雕建筑构件和装饰构件,赋予其浓郁的中国味。据统计,整个灵山梵宫的木雕装饰面积达15000平方米。

自2007年11月起,灵山梵宫木雕装饰领衔承接者、东阳木雕工艺大师陆光正就召集了由10位国家级和省级木雕大师组成的设计班子,对灵山梵宫的佛教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解读,结合东阳木雕的经典元素,提出了设计方案。灵山梵富的内部木雕装饰具体如何,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参考,“因为谁也没见过佛教中描绘的灵山圣境,但我们必须用东阳木雕体现灵山梵宫庄严、神圣、纯净的气氛,体现佛教和谐的精神内核”。在陆光正看来,众多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和谐运用,本身就是对和谐理念的最好注释。

如果说精心设计体现了东阳木雕深厚的文化功底,那么加工时的精雕细镂则体现了东阳木雕精益求精的技艺水平。灵山梵宫的廊厅和塔厅是此次木雕装饰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区域。从侧面看,廊厅是一组卷梁搭成的卷棚,其中的每一根梁柱都要雕上吉祥花纹和佛教故事图案。塔厅的每一层无处不雕花,特别是弧形天花板上将密布飞天图案。如此多的木雕产品,将用去1400立方米的原木,要用23节火车车皮才能装运。陆光正说,塔厅主体高6。米,许多木雕图案其实用肉眼

很难看清,但他们绝不会由此而降低工艺标准,力求让每个细节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对陆光正来说,灵山梵宫木雕装饰工程,最难的不是设计和加工,而是安装施工。首先是单体构件太大,不少单件重达上千公斤,由于室内施工无法使用吊车,所费人工可想而知。其次是空间太大,梵宫这样的空间规模是东阳木雕装修过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最后,在如此大的空间内,没有任何附着物可以安放木雕构件。灵山梵宫木雕装饰工程是对东阳木雕装修施工能力的一次考验。陆光正说,正因为如此,灵山梵宫装修工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足以载入东阳木雕的发展史。

七、建筑装饰雕塑浮雕GRG吊顶声学异型板线条梁柱进入梵宫

GRG产品是一种以纯天然改良特殊石膏为基料,添加专用增强玻璃纤维和水性添加剂,制成各种造型平面板、各种功能的建筑装饰构件及各种艺术造型雕塑浮雕制品的产品,1997年开始替代了国外高价GRG产品,结束了国内各建筑行业长期依赖进口GRG产品的惯例。

GRG材料制品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和特点:

1质轻高强不变形。由于它的主材石膏对玻璃纤维无任何腐蚀作用,加之其干湿收缩率小于0.01%,因此能确保产品性能稳定、经久耐用、不龟裂、不变形、使用寿命长。2质量轻(比重1.6-1.8)。GRG产品平面部的标准厚度为4mm至20mm(特殊要求可以加厚),每平方米重量仅5至1 0kg,能减轻主体建筑重量及构件负载。3强度高。实验表明GRG产品断裂荷载大于1200N,超过国际JC/T799—1988(1996)装饰石膏板断裂荷载118N的10倍。4会呼吸。GRG产品是一种存在大量微孔结构的板材,在自然环境中,多孔体可以释放出水分。当室内温度高、湿度小的时候,板材逐渐释放出微孔中的水分;当室内温度低、温度大的时候它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种释放和呼吸就形成了所谓的“呼吸”作用。这种吸湿与释湿的循环变化起到了调节窒内相对湿度的作用,给工作和居住环境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小气候。5防火。GRG材料属于一级防火材料,当火灾发生时,它除了能阻燃外,本身还可以释放相当于自身重量15%至20%的水分,可大幅度降低着火面温度,降低火灾损失。6环保。GRG材料无任何气味,放射性核素限量符合GB6566-2001中规定的A类装饰材料的标准。并且可以进行再生利用,属绿色环保材料。7声学效果好。检测表面:4ram厚的GRG材料,透过损失500Hz23db、100Hz27db;气千比重1.75,符合专业声学反射要求。经过良好的造型设计,可构成良好的吸声结构,达到隔声、吸音的作用。8加工周期短。GRG产品脱模时间仅需120分钟,干燥时间仅需8个小时,因此能大大缩短施工周期。9施工便捷。GRG可根据设计师的设计,任意造型,可大块生产、分割。现场加工性能好,安装迅速、灵活,可进行大面积无缝密拼,形成完整造型。特别是对洞口、弧型、转角等细微之处,可确保无任何误差。10材质表面光洁、细腻,白度达到90%以上,并且可以和各种涂料及面饰材料良好的黏接形成极佳的装饰效果。

上海奥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使用多个特大型GRG雕塑浮雕声学异型壁板、吊顶、线条、罗马柱等制品装饰梵宫。

八、千年技法塑造“当代飞天”

34个造型各异的大型飞天“飞临”灵山梵宫。与以往浮雕、线刻、壁画迥然不同的是,这组现身灵山的大型飞天采用传统生漆脱胎工艺制作,并且罕见地出现了立体圆雕,不仅丰富了传统飞天的艺术造型,也为广大游客品鉴灵山梵宫艺术品增添了一处重量级工艺新景观。

据创作设计该组飞天的著名雕塑家张永保先生介绍,飞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成天歌神、天乐神,统称“飞天”,其艺术造型起源于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一589年),盛于唐代,尤以敦煌飞天著名。史学家认为,飞天融绘画、宗教、雕刻于一炉,汇印度、西域、中原文化于一身,自隋唐以来,就成为中国文化的艺术瑰宝和重要符号。张永保介绍,在静态表现飞天的艺术造型中,多为传统的壁画、浅浮雕、线刻,而灵山梵宫南北廊厅的34个飞天则采用了圆雕形式,即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他表示,用此种形式表现飞天古往今来还是第一次。

由于是第一次,以张永保为艺术总监的上海瑞相工艺雕塑有限公司倾注了大量心血。张永保介绍,灵山梵宫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的综合载体,南北廊厅设计飞天艺术造型是整个梵宫佛教艺术品的起点。为此,他们制定了“法古而不泥古”的创意设计思路,并聘请敦煌艺术研究所等艺术界、佛教界、文化界专家到工厂坐镇指导。最终,在吸收飞天的经变情节,汲取儒、佛、道文化精华,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和现代西方雕塑的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设计创作了能被不同人群广泛认可的灵山梵宫飞天造型。如今,这些被安装在由东阳木雕雕刻而成的壁龛里的飞天,每个长度都超过3米,它们在距离地面15米的穹顶,或脚踏祥云,徐徐降落;或手捧香果,献于佛前:或轻吹箫管,余音缭绕……

张永保还介绍,改组飞天还采用了干漆夹苎造像工艺,俗称生漆脱胎。这种工艺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用原始生漆、苎麻等材料,通过层层包粘,进行反复打磨,涂上朱砂等各种辅助材料,再贴上金箔等物,再进行工艺处理。整个制作过程全由手工操作。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讲究,成品具有经久不蛀、光泽润亮和不开裂、不变形,既坚固又轻巧的特点。著名的日本奈良市唐招提寺金堂中,一代高僧鉴真大师的坐像就是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历经1245年的风风雨雨后,至今依然庄重圆满,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灵山佛教建筑
佛教艺术
荔枝红了到灵山
灵山探梅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看中国·在浙江
隔膜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
对新造的灵山大佛的一些看法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