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

2009-07-22王雪英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美的文本阅读教学

王雪英

语文课程中提出“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应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文本,引导学生品读,从中感悟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学生对美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调动学生的审美需求,诱发学生全身心的进入文本。教师可以用充满情感、富有诗情画意、能引发学生展开丰富想像联想的导人语来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可以是学生对文本、特别是对关键词句的设疑和释疑,来引入文本的阅读;可以是对文本的激情朗读,以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

例如,在教《安塞腰鼓》时,教师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安塞腰鼓那气势雄壮、富有生命力的表演场景,让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气氛中,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震撼力。学习冰心的《小橘灯》,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参照课文,仿制一盏小桔灯。加深对制作过程中一系列动作的理解。这种直接经验的获取,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动手的欲望,增强主动学习意识。这种“设趣”、“激趣”、“引趣”、“生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中,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意识。

二、诵读文本,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要读懂文本,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都是对传统朗读意义的很好表述。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整体把握”方法,可通过“诵读”、“情境教学”、“思路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来实现。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替代学生的感悟,例如,《济南的冬天》中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能使学生的心情沉浸在美景当中。

三、品味感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耐心“品”。体悟文本中蕴涵的各种美。

如《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激发人们珍惜春光,奋发有为。在教学中应将朗读贯穿全过程,读出感情,通过审美想象,用声音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又如《与朱元思书》虽为骈文,却绝无堆砌之嫌;它文笔精美,自然流畅,是骈体文中的上乘之作:它基本上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善于铺陈排比,不仅工巧整齐。而且声律和谐,具有一种婉转纡徐的音乐美。这些直觉的语言材料,以它特有的极强的感染力,吸引学生去阅读、探索,去感受这些美言美语的无穷魅力,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追求美感的精神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鲜活的文本,感悟文本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精神,用美吸引学生,用美教育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追求美,丰富审美情趣,净化心灵,升华情感。

猜你喜欢

美的文本阅读教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