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篆刻的前世与今生

2009-07-22谢紫妮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篆刻家活化石方寸

谢紫妮

常与篆刻家盘桓交往,得益良多。十分惊讶,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唯有汉字的生命力这般持久。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汉字几经嬗变,由金文甲骨直到大小篆,最终定型于今天的汉字。

篆刻艺术保留了汉字的任何一种形态。走进篆刻艺术,等于走进了“汉字进化史”,很像物种的化石,清清楚楚地展示着动物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变进化”然而,篆刻艺术是汉字的“活化石”,至今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篆刻不仅是汉字的活化石。在名章之外,篆刻的闲章又是人生哲理的浓缩、真知灼见的提纯。故而以“前世今生”为题,为篆刻作一些“注脚”。

书法、篆刻从艺理、技艺上是相通、相容、相融的,但却绝不能相互替代。书法曾经是篆刻,但书法等同不了篆刻。

大凡篆刻大家都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不都是篆刻家。为什么?倘你无答案。请看“穿堂入室”这个成语。书法是篆刻之“堂”,只有穿过书法这个“堂”。才能进入篆刻艺术这个“室”。

篆刻与邮票都是“方寸”的艺术。邮票这个“方寸”包容了大千世界:篆刻虽小,却囊括了中国汉字发展的全部转折点。

刀是笔的祖先,石是纸的祖先:笔是刀的进步,纸是石的进步。事物越是进步的,操作就越简单。篆刻是溯源的艺术,是返祖的艺术。“逆历史的”肯定是笨拙的,却是高科技时代最受追捧的。

篆刻艺术超越了具象,是象形汉字“象形中的抽象”:是表意性书画艺术中“抽象中的抽象”:其刻写的文字内容是哲思妙言中“经典中的经典”。

在中国书画艺术的朗照下,篆刻永远是一轮月亮。书、画、印三艺并存时,篆刻的光隐去了:印章单独存在时。其柔美的光辉能让人凝视、凝神、凝思。

其实,从明代文彭而后,篆刻便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身,由依附于书画的“藤”,而逐步成为秀于林的“木”。西泠印社的建立。犹如植物的分蘖和蚯蚓的一体两截,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客体。

篆刻仅占书画作品面积的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但它如美人痣,痣于美人眉间,增妍,增俏,增媚。然而,人们一见美人只觉勾魂摄魄,其美在人也美在痣。篆刻正是一种衬托美、依附美。

篆刻谋篇布局的完整性,揖让参差的思辨性,浑然合一的成熟性,是艺术的“精耕”,而非艺术的“垦荒”。从绝对面积的精密度上,书画望其项背。难矣哉。

寿命是生命力的长度。古老的石鼓、金文、甲骨、篆字等,在篆刻艺术中老而不亡,这也正是篆刻这部车载着它们行走在高科技的2l世纪,并与现代科技并行不悖的结果。

猜你喜欢

篆刻家活化石方寸
活化石——银杏
方寸之处
去澳大利亚遇见“活化石”吧
历史的方寸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海里的活化石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红色“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