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正纪念堂”悄悄换牌匾

2009-07-21

环球时报 2009-07-21
关键词:纪念堂中正牌匾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 言 本报特约记者 李名山

曾经在2007年的“去中国化”风潮中引爆蓝绿阵营激烈对抗的台北“中正纪念堂”,20日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台湾“教育部”20日上午发布新闻稿,证实已经将“台湾民主纪念馆”牌匾拆下,重新挂上“中正纪念堂”。此消息立即激起绿营强烈反对,扬言“不排除号召群众包围民主纪念馆”。岛内舆论担忧,事件后续发展可能引发新一波的蓝绿冲突。

原匾“悄悄”挂回来

据台湾《联合报》20日报道,“教育部”的新闻稿称,两年前民进党当局在法定程序尚未完备、也未征询各界意见的情况下,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并拆除两块牌匾,引发争议和冲突,加深了政治、社会对立,为台湾民主留下不良示范。为此,“教育部”决定依法定程序将“中正纪念堂”被拆换的牌匾重新挂回,并重新规划“中正纪念堂”展馆陈列的内容,以就事论事的精神,多元呈现蒋介石的一生。至于广场西侧由“大中至正”改为“自由广场”的牌匾,目前“维持现状”,不予更动。

不过,当局对重新挂匾的操作相当低调。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工程人员事先在纪念馆前贴出告示称,从19日23时起到20日23时进行整修,要封锁整个园区,但并未提及拆除牌匾。19日傍晚,台北市警方开始出动大批警力进入纪念馆广场,并拉起警戒线将纪念馆出口围住,媒体这才猜测“是要重新挂上中正纪念堂牌匾”。20日上午,工程人员正式拆卸陈水扁时期挂上的“台湾民主纪念馆”牌匾,“中正纪念堂”的牌匾在“离开”近两年之后重新恢复原样。

蓝绿激辩“复名”风波

2007年3月,在陈水扁当局“去蒋化”、“去中国化”的风潮中,台湾“教育部”宣布,把“中正纪念堂”及两厅院园区改名“台湾民主公园”,并拆除部分围墙。消息传出后引发强烈反对,蒋家后人痛批扁当局“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国民党和亲民党也猛烈抨击陈水扁和民进党“是一群丧心病狂的人”。马英九上台后,开始着手改正陈水扁时期的“去中国化”动作,“中正纪念堂”复名成为关切重点。今年2月22日,马英九表示7月“中正纪念堂”必须重新挂牌。

如今此言成真,绿营“颇多愤慨”。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声称,马英九曾说会经公共讨论,如今“偷偷摸摸挂回牌匾”,表明马当局没有信心面对民众。民进党“立委”王幸男批评称,马当局花了300万元新台币挂回“中正纪念堂”的牌匾,“是在挑起族群动荡,在历史伤痕撒盐”,民进党将在党中央开会后决定下一步动作。民进党台北市议员庄瑞雄称,马英九和台北市长郝龙斌要拆匾额只是想转移日前“内湖捷运案”的焦点,他不排除号召群众包围“中正纪念堂”。

对此,“总统府”发言人王郁琦表示,复名过程中“教育部”召开过三次的公民论坛,不存在“偷挂牌”之说。国民党“立委”邱毅强调,“教育部”是执行“立法院”决议,“过去不对的、违法的,难道不需要纠正过来吗?如果过去违法的照旧,那政党轮替做什么?”国民党“立委”帅化民也表示,既然“立法院”已经做出决议,当局不该顾忌太多,应该要展现执行能力,否则前怕狼、后怕虎,就不要执法了。

舆论呼吁平和对待

“中正纪念堂”复名在岛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有网友揶揄国民党和马英九“脱离不了蒋中正加持”,此举根本意图就是巩固深蓝票源,“找到大家崇拜造神的昔日光景”。有评论认为,政党轮替则重挂一次牌匾完全是浪费公款,各政党都说一套却做另一套,台湾未来勿短线操作,否则会害死台湾人。但香港中评社认为,和扁当局敲锣打鼓推动“去蒋化”的操作方式不一样,马当局的做法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对支持蓝营的民众也总算有个交代。《联合报》的读者文章称,就政治现实而言,陈水扁决策粗糙在先,国民党被动更正在后,换匾事件应不至于引起太大的政治涟漪。不过,从深化民主与提升公民素质角度思考,却不应该让牌匾去留事件“船过水无痕”,“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中正纪念堂存在的意义究竟为何?”▲

猜你喜欢

纪念堂中正牌匾
无题(3)
魏晋时期的中正品评与考察乡论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呼和浩特“统一牌匾”行动现大量神翻译店名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中正纪念堂“空间解严”疑有算计
“中正纪念堂”存废成岛内话题
银行荣誉牌匾岂能“终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