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浅谈

2009-07-18黎彬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导人历史课历史

黎彬燕

2005年秋季期开始在南宁市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全套教材,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导,教材内容除正文部分为基本要求外,其他各部分均不作统一要求。这就为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上好每一节历史课,充分发挥教师个人主导作用,增强历史学科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精心设计好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创设出历史课堂应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积极心态,有效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历史课堂导人就成为一个关键的切入点。成功的历史课堂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引子、做铺垫。新颖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起来。同时别样的历史课堂导入也像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增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活力。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非常讲究和注重课堂导人的设计,灵活运用不同的课堂导人方法,使每一节历史课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充分利用和设计好课堂导人这个教学前奏,是中学历史教师所应具备的一个重要教育教学技巧。历史教学的课堂导人,可以说是一节历史课的着眼点。下文将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历史课堂导入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历史课堂导入

教学手段可以分为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两种。传统教学手段一般包括黑板、粉笔、挂图和教具等;现代的教学手段通常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内容较为广泛,包括投影仪、幻灯片、录像资料、音像资料、三维动画、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其智能化、微型化、可视化等特点能收到一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历史课堂导人,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学习历史课程的良好动机,能引起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注意,迅速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本《三国演义》小说,在课堂上展现并询问:有多少同学看过这本小说?对小说所写的人物和精彩情节有哪些比较深刻的印象?小说的描写与历史实际情况会一样吗?以学生熟悉的三国时代的小说故事导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思维展开联想,学生对本节课堂知识内容自然而然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系统展示经过剪辑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和曹操、孙权、刘备、周瑜、诸葛亮等几个人物的影视镜头画面,更进一步调动学生们想学习了解本课知识体系的求知欲和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的气氛之中。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整堂课的成功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历史课堂导入

方法是达成目的的桥梁。在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有些时候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内容本身。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鉴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及思维模式的特点,更需要有效的、适宜的方法来架构教学内容。课堂导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历史课堂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到整堂历史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历史课的首要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历史课堂导人又起到铺设桥梁和衔接新知与旧知的作用。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互动,要求学生在对相关课堂历史问题引发争辩和讨论,以达到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能够引导学生对本节历史课自主学习,能发挥体现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的导入,是现阶段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很好掌握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教师在选择不同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时要着重考虑和把握好课堂导入的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导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积极探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节兴趣盎然的历史课就拉开了序幕,随之进入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过程。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时,教师可以采用复习导入法先回顾甲午中日战争的情况,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甲午海战清军定远号、致远号、平远号战舰的相关情况,再运用设疑导入法提示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当时也拥有了世界较先进的铁甲战舰?为何拥有先进装备的中国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最终还是失败了呢?利用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与洋务运动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洋务运动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洋务运动的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洋务运动这一新知识的认知难度。教师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复习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与新知识洋务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洋务运动设置提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导人新课。

三、运用立体多维的历史知识结构设计历史课堂导入

教师最传统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立体多维知识结构,即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良好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师顺利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全面、系统、扎实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对每一节历史课教材融会贯通,从而正确地把握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才能找准本节历史课的导入点。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历史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历史教师进行教育创新实践的理论依据。具体历史课堂的实践性知识是历史教师平时长期实践的积累,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是复杂多样的,即“教有法,但无定法”。历史教师选择何种恰当的课堂教学切入点,平时积累的实践性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教师要总体把握新中国建立后,为巩固新政权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相关内容,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后来为何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进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依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及个性发展特点,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知识的发展,社会经验的积累,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以及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增强,对本节课中相关内容“左”的思想错误已有一定认识。教师在本节课的讲授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大跃进”时期几幅典型的宣传画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农业大跃进社社放卫星”、“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等,从视觉效果和心理上给学生以震撼,学生就会从这些夸张的宣传画面中,理解当时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左”的错误泛滥的程度。教师及时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历经曲折,探索、失误、发展贯穿这一特殊历史时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历史课堂教学导人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程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历史课堂导人方法。而各种课堂导人方法相互间并不排斥,有时几种方法的科学运用会使历史教学更加自然、和谐。重视历史教学课堂导人的探讨,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关键所在。历史课堂导入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设计得好,能优化历史知识结构。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枯燥无味之感,起到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能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历史、感受生活。

(责编庞丹丹)

猜你喜欢

导人历史课历史
进行课堂导入的三个方法
优化导入方式,让英语课堂多姿多彩
沉迷钱色,何以“导人”
英语课导入方法的探讨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