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碾子的故事

2009-07-18

航空知识 2009年5期
关键词:劳工机场云南

戈叔亚

今天,在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国家空军博物馆里,在C-46运输机旁,摆放着一个来自中国的石碾子,指示牌的标题是Runways by hand(手工铺设的飞机跑道)。

这个石碾子和精密的航空器摆放在一起,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在抗战期间,中国百万民众就是用这样的石碾子,为“飞虎队”和驼峰航线修建了几十个机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些石碾子上,浸透着中国军民的汗水,泪水和鲜血。

美国人要石碾子

2002年下半年的一天,云南省新闻办的邓美瑛女士问我:昆明附近能否找到抗战时期老百姓修机场使用的石头碾子?我说:近郊的呈贡老机场就有好几个。她说:马上去看一看!

在车上,她告诉我事情的缘委——国务院新闻办要云南赶快寻找一个石碾子作为礼物送给美国。因为在美国空军博物馆里,有一些反映二战中中国人拉石碾子为美军修建机场的照片。但是美国青少年根本无法想象中国人用这样的“中世纪”或者是“石器时代”的工具来修机场。博物馆的人员也没有见过这东西,当然也就解释不清。无奈之下,博物馆馆长麦考特将军,向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先生正式提出,希望中国能够送给他们一个石碾子。他们还表示,可以派军用飞机专门来接这个大家伙。对于这件事,国务院新闻办要求云南按“急件”办理。

呈贡老机场位于昆明东南郊十多千米,当年是驻华美军的重要基地,美国“飞虎队”和第14航空队以及驼峰航线空运的大量飞机在此驻扎。如今只是一个很少使用的训练基地,一些对外开放的跳伞表演常在这里举行,其跑道仍然是当年石碾子碾压的碎石沙砾路面。

在跑道边缘的菜地里并排放着四五个大石碾子,农民在地里忙碌。旁边还有一个当年为了躲避轰炸而藏匿飞机的机窝。早在1993年我来此考察二战机场时,就发现并确认了这些石碾子就是当年老百姓用来修建机场的。

由于这里仍然是军方管辖,我们匆匆拍摄了几张照片后就离开了。经过实地察看后,省新闻办马上向北京汇报,然后通过和军方交涉,挑选了最好的一个石碾子运到呈贡斗南村花市由地方政府妥善包管。随后,省新闻办要我到各地机场考察,把考察结果汇编,作为石碾子赠送仪式的文件提供给国内外新闻界。

十万火急修机场

据云南学者李晓明统计:在云南,历史上一共修建过50多个机场,属全国第一。抗战爆发前(1921-1937年),即唐继尧和龙云主政时期,云南一共修建了24个机场;抗战期间,云南出动150多万人次,对原有的机场进行改扩建,另外还新建了呈贡、陆良、沾益、羊街、罗平、雷鸟、勐撒,大屯、南峤、广南、会泽、建水、孟定、佛海、巍山、雷允、橄榄坝、龙陵、镇康、江水池、宾川、弥渡、凤平、开远、下关、海子、景洪、石林等28个机场。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无论是改扩建还是新建,大部分都是在1942年5月紧急开工,年底仓促完工的,开创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建这么多机场的奇迹。

1942年5月,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云南从抗战的大后方瞬间变成了最前线,震动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一旦云南失陷,不仅整个大后方无险可守,无路可退;而且,由于航程太远,在印度的美国飞机无法飞到除云南以外的其他地区,这样中国就要面临所有外来战争资源全部枯竭的局面。在战略上,如果没有了中国的抵抗,百万日军将可抽身对付美、英、苏等盟国。这样,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就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尽管中国第36师和“飞虎队”拼死堵截,才在怒江勉强抑制住了日军的东进势头。美国承诺,要开辟“空中走廊”来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物资,但是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一只有昆明一个机场的跑道长度和地面坚硬程度,勉强可以承受大型运输机的起降要求。

在整个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云南省全民总动员,几乎在一夜之间组成了百万劳工大军,同时在几十个地方扩建和抢建机场。一时间,整个云南似乎都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这是云南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壮丽场面。

机场工程要求

云南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陈纳德驱车视察机场,沿途多次看到一个农村女人像放羊一样看管着一大群孩子。陈纳德很好奇,就停车上前询问,因为他不相信一个中国女人可以生这么多孩子。结果使这位美国将军深受感动——“大人都去修机场了,孩子没人照顾……”

由于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只好采用人海战术,每一个修机场的地方都集中了数万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着。当时要求:3个月改建一个旧机场,半年修建一个新机场。地方政府建设局向当地农村摊派任务,并招募了大量省内外的民工。工作按照每天的工作最发放工钱,每天工作一般大人可以得到10元(关金票),相当于1升米;小孩子则为大人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如果带着牛和牛车一起参加,工钱可以翻倍。

机场工程由一些政府指派的工程公司承包,工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跑道:一般供小型飞机起降的跑道都是500~600米,供轰炸机和运输机起降的跑道为800~1200米,而供B-29和B-24重型轰炸机起降的跑道则需要2000~3000米。为了保证跑道的承受力,必须挖掘土壤60~80厘米,然后依次铺设50厘米直径或者更大的巨石,狗头石(像狗头一样大小的石头)、公分石、沙石和细沙石。每铺设一种石料,都要在石头之间的缝隙灌满黄泥(以代替水泥),最后用石碾子反复碾压结实。

机窝:机窝是防止敌机轰炸,起到保护飞机作用的掩体。机窝呈凹字形,周围土墙的高度有五六米。这样的机窝每个可以停1架大飞机或2架小飞机,飞机上方用伪装网覆盖。

另外,还有飞机滑行道、停机坪、指挥塔、修理车间、防空洞壕、宿舍和仓库等。

改建云南驿机场

祥云县的云南驿,位于昆明以西,滇缅公路327千米处。历史上是云南乃至中国通向南亚和西域的重要驿道,故称“云南驿”。过去这里曾经有一个简易小机场,缅甸滇西失陷后,这里变成为了前线机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抢修机场首当其冲就是这里。

据祥云县板桥村的赵世昌老人回忆:“当时任务下得猛!政府说所有能干活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去修机场。那时,日本人占领了滇西,公路上都是逃难的人,弄得我们人心惶惶。有人说,修好了机场老美的飞机一来,日本人就不敢过来了,所以大家都下死力干活。我们村的工作是修机窝,我们叫做修‘堡垒。

“我们也坐着汽车到龙东山拉石头。石头很锋利,把我们的手都划破了。也没有手套,就用破布包着,坚持到河边拉沙子。遇到敌机轰炸,炸死了人,我们还要

把他们埋了。死的人大部分是外乡人,因为他们主要在跑道上拉石碾子。他们没有亲人在云南驿,死了没有人来认尸体,好可怜!”

云南驿水口村的吴常发老人说:“工程由庚生营造厂承包。我在机场当小工头,带着一帮人,人家叫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拉石碾子、打夯、挖土、挑土和敲石头。每天在机场干活的人成千上万。主要是男人,也有女人和十来岁的小孩子。但是吃奶的孩子不准带来,说是遇到日本飞机很危险。我的婆娘也参加了修机场,敲石头,但老是想着家里的孩子要吃奶……

“那天日本飞机来轰炸,我们在拉石碾子,但是我们这边没被炸。日本飞机是上午10点钟来的,飞得很低,好像从山后面突然钻出来的。大家都在机场干活,警报也没有响,炸死的人血肉横飞,好惨!美国飞机也被炸了两架,在机窝里燃烧了很久。

“大部分日本飞机来时,工地都会发警报,大家可以躲蔽起来。也有美国飞机起飞迎战,这些美国飞机涂有老虎嘴(老百姓认为‘飞虎队的鲨鱼是老虎)……”

石碾子就是“压路机”

修机场最重要的设备就是压路机,但是当时云南几乎就没有压路机,只能用石碾子来代替。中国农村自古以来就使用石碾子碾压谷物,不过这样用牲口拉动的石碾子太小,根本不能碾压机场跑道。在抢建滇缅公路时,曾大量使用石碾子。不过,机场跑道要比一般公路承受的压力更大、要求更高,所以需要更大更重的石碾子。修建机场的石碾子最大的有1.8米高,重量在5吨以上。

自制石碾子非常困难,首先使用凿子从巨大的石岩上劈成大石块,再一锤锤雕凿成石碾子。工作既艰苦又容易将石块凿碎,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战争中后期,美国人从驼峰空运来了水泥,制作了一些水泥石碾子,十分珍贵。现在,在云南驿还能看到这样的石碾子。

每个机场一般最少需要20多个这样的石碾子。能够拉动这样巨大的石碾子往往需要几十人或者上百人,最大的甚至需要150人。拉石碾子十分艰难复杂,由于石碾子巨大沉重,人员众多,牵引绳索不仅非常粗大牢固而且很长,一般都在40~50米。在这根粗大的牵引绳索两边分别拉出许多稍细一点的绳索供每一个民工使用。一百多个劳工套上绳索后,在拿着小旗、吹着哨子的指挥员的统一号令下,一起用力才能将石碾子拉动。许多劳工听不懂号令,也没有接受过很好的训练,这样用力不均匀,要么拉不动,而更糟糕的是拉动后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常常压死压伤劳工。所以就动用中国士兵来拉,但更多的是一个村子的人拉一个石碾子,这样可以用本地方言发号令。成百上千人同时拉动许多石碾子的场面非常壮观,在场的美国工程人员也为之感动,并用相机记录下了中国军民拉石碾子的许多珍贵镜头。他们从中似乎看到了中国人最具有代表性的精神——任劳任怨、坚韧不拔和团结一致!

拉石碾子时,每一个劳工都必须使出全身力气才能拉动,这就需要将绳索紧紧地套在身上并系上扣。但是,如果这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发生混乱,就很难迅速解下绳索。云南驿多次发生敌机突然飞临机场上空进行轰炸的事件,正是由于拉石碾子的劳工来不及解开绳索,所以被炸死炸伤的人员相当多。

由于抢修机场的工作不能耽误,所以日本飞机轰炸过后,活着的劳工往往来不及埋葬死去的劳工就又套上绳索重新拉动石碾子……

死人堆里找父亲

各地的机场大都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云南驿机场是滇西的前线基地,遭受日本飞机轰炸的次数也最多、最惨烈,而日本人首当其冲轰炸的对象就是跑道和拉石碾子的劳工。

据记载,这里曾经遭到15次以上的敌机轰炸,其中1943年4月26、28日和5月15日连续遭到日军的大规模空袭。仅4月26日这一天,54架日本轰炸机和战斗机轰炸了云南驿机场,使2000多名修机场的劳工和附近村民伤亡,其中死难者达1000多人。据当时云南省公路局长杨文清的记录:“4月26日敌机袭击吾邑机场,民工死伤极众。远道闻之,葛胜痛惜,且死者草草掩埋,伤者救护尤觉痛心……”

但是我们到云南驿调查时,因为在跑道上干活的都是山区的彝族苗族同胞,所以我们没有找到一位当时在场的老人,感觉十分遗憾。

意想不到的是,开车送我们的朋友周正昆说“原来你们是调查这个事情啊!那回家问我岳父吧!”

周正昆的岳父叫曹福兴,据他回忆:“战前全家就逃难来到云南驿下村,在母亲亲戚家大院的外面搭窝棚,一直到抗战胜利。那时机场有一个中国的教练机中队,有20~30架双翼飞机,为了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每天早上这些飞机全部飞到宾川躲避,到了下午4点钟才飞回来。我父亲为这个训练中队烧开水干杂活。一次,飞机刚刚从宾川回来后,就遇到了日本飞机轰炸,结果全部被炸毁。那些飞机都是用蒙布包的,只剩下铁架子了。父亲失去了工作。

“这个时候‘飞虎队来了,政府号召修机场。拉石碾子很危险,但为了多挣一点钱,父亲常常跑去拉石碾子。

“只要父亲到跑道干活,我一天就提心吊胆,生怕遇到轰炸。结果有一天真的遇到轰炸,日本飞机飞走后,我哭喊着到跑道上找父亲,结果我看到了最悲惨的情况:到处是日本飞机炸的大炸弹坑。跑道上有5~6个石碾子放在那里,拉石碾子的人差不多都被炸死了,横七竖八躺着,被炸飞的人头、手、胳膊,大腿、肠子到处都是,有的脑浆和鲜血溅在石碾子上。受伤的人哭喊声一片,他们伸手求我救命。拉石碾子时,他们都套着绳索,敌机一来,混乱中来不及解开绳索,日本飞机轰炸了又来回扫射,炸弹把石碾子和垫地基的石头炸得飞了起来,这样伤亡更大。我大哭着一个一个翻死人,看是不是我父亲?结果父亲那天是挑黄泥浆,飞机来时,他一头扎到了搅拌黄泥浆的水塘里,才算捡了一条命。以后父亲再也不敢到跑道上拉石碾子了,但是那些被“派夫”来的少数民族劳工还是要拉石碾子,因为跑道被炸坏了,运输机不能降落。政府说,这些都是给前线的物资,必须马上连夜抢修跑道!晚上机场被煤石灯照得通亮,有的收拾尸体,更多的人抢修机场。那天,我家邻居张工程师被炸死了,机场通知张嫂去辨认尸体,是我陪她去的。最后在机修库里有一具烧焦了的尸体认不出来,那就是他。因为他从来不会离开工作岗位!张嫂当场就昏死过去……”

赠送石碾子仪式

2004年3月29日上午,在昆明原“飞虎队”第一招待所,云南省人民政府向美国代顿空军博物馆赠送石碾子的仪式上,当中美两国要人揭开了覆盖在呈贡的那个石碾子上的红缎子时,照相机的咔嚓声响成一片。

参加仪式的除了中方代表外,还有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参赞裴孝贤、刚刚卸任的美国驻华空军武官乔恩·雷诺兹准将,他也是代顿空军博物馆馆长麦考特将军和美国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执行主席杰夫·格林的特使。

曹福兴代表当年修机场的中国军民讲话完毕时,在场的美国军人全体起立为这位普通的中国人敬礼!

责任编辑思空

猜你喜欢

劳工机场云南
机场罢工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最有创意的机场
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