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创新理论的中小企业创新模型

2009-07-16段聪翀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5期

章 蕾 段聪翀

提要本文在对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用系统的观点对用户创新理论进行考察,构建用户创新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并构建“企业-用户”平台,重点研究该平台应具有的功能以及具体获取用户创新的方法,探讨对中小型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和对研发体系的要求。

关键词:用户创新;技术创新;中小企业

本课题隶属于合肥学院2008年度自然科研发展基金项目(No.08KY007ZR)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用户创新是相对于制造商创新而提出的。麻省理工冯·希普尔教授对“技术创新是由制造商完成的”这一普及的观念提出了质疑,提出在不同行业创新源具有差异性。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很多学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曼斯菲尔德认为,技术创新是“第一次引进一个新产品或新过程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务、管理和市场诸步骤”。而对用户创新中的用户这一概念,希普尔指出用户指的是“从某种产品的使用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收益的个人或组织”。还有部分学者对具有创新潜力的用户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此外,部分企业也通过实证的方式体现了用户创新在创造创新价值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NOKIA、3M、HILTI AG等公司都用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但这些研究都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本文在综合了多个学者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小企业应用用户创新的模型及措施。

一、中小企业应用用户创新理论过程分析

现有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多采用创新调查方法,得出来的也多是宏观数据,因此提出的对策也多从宏观层面出发,采用金融、税收、政策和法律等工具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缺乏对技术创新微观层面的研究,如技术创新的动力、过程等。用户创新理论就是从微观领域对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研究,重点在创新的过程。

用户创新过程与传统的制造商创新过程是不同的。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他们的动机和目的与制造商是不同的。制造商的创新目的是盈利,因此制造商必须完成从构想到销售的创新全过程。而用户则不然,他们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开始,一旦达到预期目标,他们就可以随时终止创新活动;如果用户拟进行的创新中余下的部分能依靠外部力量解决(如从其他人那里获取、制造商提供),用户也可能放弃创新努力,转而依赖外部创新力量。因此,用户创新过程在传统技术创新模型中,可能完成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创新,而这些环节既可以相邻也可以不相邻。因此,用户创新过程模型可以用图1描述。(图1)

上述模型描述了用户在独自进行创新的过程。从该模型看,制造商如果想要获取用户创新,必须拥有“企业-用户”平台才能将用户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通常,用户创新是自发性的,很多用户创新不为制造商所知,因此“企业-用户”平台需要具备寻找和挖掘用户创新的功能。另外,还有一些用户在进行了某阶段的创新后希望下阶段能由制造商完成,因为在下阶段用户可能不具备将创新成果实物化的能力或者实物化意味着身份从用户向制造商转变,一般情况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将主动向制造商靠近并提供创新所需的技术信息。所以“企业-用户”平台还需要具备消化和吸收用户创新知识的功能。同时,“企业-用户”平台还要具备筛选功能,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用户创新都是有利可图的,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有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

当制造商介入后,用户创新的过程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知识和制造商的知识将共同影响创新的过程和结果。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制造商的介入带来了制造商的经验和技术,可能在技术上存在着互补,因此介入的结果可能会导致联合创新。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用户创新优势来源于在使用过程中所积累的隐性知识,而生产、制造到市场化多为制造商所长,故用户创新过程较多体现于传统创新过程模型的前端,而较少参与技术创新的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化。这样,有用户参与的制造商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图2)

二、中小企业获取用户创新成果的方法

企业利用用户创新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有效的“企业-用户”平台,而有效利用的第一步就是获取用户创新成果。用户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

(一)对用户突破性创新的获取。领先用户法是吸收用户突破性创新的有效方法。实施此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一支富有潜能的项目团队,整合来自企业技术和市场部门的工程师和专家,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因此,首先需要在市场中识别领先用户。中小企业在寻找领先用户时,重点应该放在两处:先进的同类领域的前沿和目标市场领域的前沿。研究表明:在用户开发的创新中,最根本也是有利可图的相关思想通常来自于先进的同类领域中的领先用户。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创新用户的两个特征——较早察觉到需求和期望收益较高。其中,第一个特征可以通过确定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然后寻找处于趋势领导地位的用户来确定;第二个特征可以通过实际创新行为、对现有产品的不满程度和较早采用创新来测量。

2、用户内部能力,如创新所要求的技术能力等。

3、外部环境用户化,其中包括用户文化、市场上是否存在替代品。

当理想的领先用户很少,筛选很难实现时,可以采用滚雪球法和金字塔方法。滚雪球法是指调研人员在每次访问用户之后,都向用户询问其他可能对该项创新感兴趣的人的名单,这样就像滚雪球一样。金字塔法是指调研人员在每次访问用户之后,都向用户询问其他比他们自己更专业的人,这样就像金字塔一样层层向上筛选。

(二)寻找领先用户的具体步骤。我国中小企业采用领先用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而且关键的是选择一个富有潜能的研究小组,该小组可以由来自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几名成员组成,其中一人担任项目主管。领先用户法的实施由以下四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项目规划。在这一阶段,研究小组识别市场类型和有兴趣的新产品以及期望的创新水平。研究小组的主要工作是阅读商业文献、查看市场数据、非正式地对专家进行访谈。

第二阶段:识别趋势和需求。在这一阶段,研究小组在确认重大趋势和相关用户需求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进行深入的市场和趋势调查,开展领先用户研究。在这一阶段,研究小组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数据、探究趋势和需求,初步拟订用户需求。

第三阶段:收集和筛选领先用户创新方案的相关信息。在这一阶段,研究小组要确认领先用户并且收集和筛选领先用户创新方案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将为研究小组深入理解正在出现的用户的需求信息及可能的创新方案提供帮助。

第四阶段:选择、邀请合适的领先用户参与企业的开发过程。在这一阶段,研究小组将选择并邀请合适的领先用户参与企业的开发过程,共同开发一个有潜力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然后将得出的概念提交给管理层进行评价。

(三)对用户渐进性创新的获取。“企业-用户”平台在获取用户的突破性创新的同时,还应该能吸收用户的渐进性创新。用创新工具箱降低信息粘性,吸收用户渐进性创新的有效方法。

为开发成功的产品,中小企业必须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然而,企业要全面地、深刻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并且不确定性相当大,这主要是因为用户需求信息粘性非常大,转移成本非常高。即使用户准确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企业往往也不能准确地、完整地获取这些信息。因此,在用户创新工具箱的帮助下,中小企业应该放弃传统的确切、详细的了解用户需求的努力,取而代之的是将需求相关的创新任务交给拥有合适工具箱的用户。

为用户提供工具箱的目的在于减少用户和中小企业之间跨边界的反复。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模式的新流程。在这一流程中,涉及开发特定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密集型任务被分配到需求信息粘滞地——用户处;同时,将问题解决密集型的任务分配到解决信息粘滞地——中小企业处。传统开发过程与基于工具箱的新开发过程比较如图3所示。(图3)

采用这种方法,用户中小企业处之间仍然会采用反复的、试误的问题解决方法来解决安排给他们的任务,但这种反复只是在每一个部分内部进行——不需要用户和中小企业之间跨边界循环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消耗。这种流程变革不同于前面讨论过的领先用户寻找过程。领先用户寻找是识别已有的创新,并不改变创新用户创新时所面临的条件,而用户工具箱则改变了创新者所面临的条件。因此,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工具箱元素,引导用户向制造商所希望的方向创新。

三、结论

本文在现有用户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系统的观点加以考察,探讨用户创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对用户创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应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用户创新的过程模型和用户参与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图。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建立“企业-用户”平台来获取和管理用户创新成果,该平台应同时具有吸收用户渐进性和突破性创新的功能。作为技术创新研究的一门新兴分支,完善、发展和应用该理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1、创新源理论建立在粘着信息、经济租金和需求理论之上,除了经济租金理论比较完善外,对其余两个理论基础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诀窍交易理论也是用户创新的一个理论基础,但是对于该理论的研究相当的缺乏,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2、目前,用户创新理论主要应用在生产领域,在服务领域是否可以应用该理论,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由于国内企业在用户创新的应用上还是空白,因此在我国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的探讨建立在逻辑分析推理的基础上,是否能在实践中具体使用,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作者单位:1.合肥学院;2.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东奇.对技术创新概念的理解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2]傅家骥,仝允桓,高建.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冯·希普尔.创新的源泉[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4]陈劲,童亮,徐忠辉.移动电话业创新源和领先用户研究[J].科研管理,2003.24.

[5]陈劲.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J].科技管理研究,2002.5.

[6]叶兴波,刘景江,魏梅.粘着信息与用户创新工具箱:一个研究综述[J].科研管理,200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