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节能历史谈工业企业节能误区

2009-07-16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5期
关键词:节能误区历史

肖 捷

提要本文粗略概述了近三十年的节能历史,从中引述工业企业节能普遍性误区并细分评述,有助于从事工业企业节能工作的从业人员进一步做好节能工作。

关键词:历史;节能;误区

中图分类号:TK-9文献标识码:C

一、引言

能源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十一·五”规划中即可看出。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能源紧张,政府全球全力寻求能源支撑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国内能源利用效率较发达国家差距颇大,节能潜力、节能市场均大有作为。

二、节能历史概述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我国能源主要是以开发为主,寻求量的提高,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在此期间,由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能源问题并没有突显出来。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主要是短缺经济时期。在此时期,计划经济一家独大,能源市场以政府主导产、供、销及定价;节能概念虽然已经提出但处于初期解决“跑、冒、滴、漏”阶段,主要目的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阶段,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政府对市场的产、供、销控制已有松动,价格双轨制已出现,能源短缺问题已有部分缓解。在此期间,节能以政府为主导:“开发与节能并重、当前以节约为主”为方针,以国有企业升级达标为手段,强制推行节能,基本上建立了节能体系框架,能源使用状况变相地进行了初步普查,节能从业人员数量及其水平均相应的得到提高,奠定了全国节能基本网络及构架。九十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发展滞后已经明显制约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政府以各种市场调节手段及政府投入大力提高能源产出,满足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在此期间,节能淡出,节能市场初步雏形虽已形成,但鱼龙混杂,行业自律性不高,标准混乱,政府、社会、企业对节能问题均有所放松。21世纪初期至今,由于全球能源紧张,能源问题逐步上升到国家安全问题,提高能源产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已经无力为继。另外,由于能源问题引发的国际关系问题、环保问题、安全生产问题均迫使政府将主要目标重新投向节能。在此期间,政府以号召引导为主,健全节能法规体系及服务网络体系;规范节能市场;制定宏观节能目标并监督各地政府实施,但节能主体已经由政府主导改由工业企业为主导了。纵观近30年的节能,不论政府社会还是企业均在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教训,直到现在工业企业中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节能误区。

三、工业企业节能误区

误区一:思想观念误区

1、节能目的不明确、不坚定。工业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兼顾社会效益。在这一目的下的行为必须考虑经济效益,节能也必须服从这一规则。工业企业开展节能活动不是作秀,也不是满足政府要求,而是通过节约能源达到降低成本、产生更大利润、提高竞争力的目的。事实上,较多的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节能目的次序:一是响应政府;二是应付上级检查;最后才是节能,但节能是否降低成本,即节能效益问题也无从谈起,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有较大的普遍性。它表现在一段时期内轰轰烈烈,而在另一段时期内则是云消雾散,投入较大而成本始终居高不下。根本问题就是节能目的不明确、不坚定造成的。

2、节能开展方式不恰当。当目的不明确、不坚定时,工业企业节能活动的开展容易受政府社会的指挥棒影响,表现为运动式、波浪式,然而就节能活动内在要求而言,它需要的是长期、连续、稳定而非激进、冲浪式的活动方式。

3、节能是节能员的责任。节能活动不仅需要长期、连续、稳定,更需要全系统、全员的参与配合。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均需要积极关注,而非仅仅是节能员的责任,这一点在职责非常明确的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

4、小钱看不上。在能源成本占总成本较小比例而又快速发展的企业中是较普遍的现象。在这种企业中普遍有这种观念:能源成本才那么一点点,花哪个力气去节约能源省两个小钱还不如多产出几个产品卖出去来得快。殊不知积沙成塔的道理——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不起眼,可是节约的观念在员工中普及,惜字、惜纸、惜时、惜金的文化扎根企业之中,那么这种企业还怕在危机中倒下吗?

误区二:组织机构误区

1、机构不健全不成网络。这一现象在较大多数企业中均有反映。节能要求全系统参与,不论设计、工艺、制造、供应、财务还是人力资源、培训、生产调度等部门均须参与到节能活动中,这就要求节能机构网络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能仅仅一个节能办漂浮于空中。

2、节能办的位置。动力、能源、设备,故而大多数节能办均是从机动系统中分离而出,绝大多数企业节能办也是从属于机动系统。这一位置的摆放制约了节能办的职责,妨碍了节能活动的开展。节能要求全系统参与,更要求以系统的思想看待企业的活动,节能图中从第一环节购入到最后一环节外销,中间每一步均须关注,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这就需要节能办必须站在一定的宏观角度、一定的高度,这一点在大中型企业中尤为突出。

3、从业人员的稳定。节能活动需要长期、连续、稳定开展。其从业人员特别是网络机构人员更需要稳定。从业人员的不稳定将导致节能活动的连续性受到较大影响,在小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中较为普遍。

误区三:节能措施误区

1、重技术措施、轻管理措施。在企业节能活动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在各种各样的报告总结中都能看到淘汰了多少高耗能设备,改造了什么设备,推广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投入了多少节能技改资金,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但很少看到采取了什么样的管理措施,执行了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开展了什么样的管理活动,产生了什么样的效益之类的具体数字出现。实际上,小投入、大产出的节能措施恰恰是这些管理措施所带来的。

2、节能不节钱。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企业是讲究投入与产出的,如果投入后回收期过长,企业一般情况是慎之又慎,在节能技改中同样适用这一原则。大多数节能技改从业人员较偏向技术改造而忽略节能的根本目的,从而走向了为了节能而节能。资金的时间价值应该引起节能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市场竞争激烈,回收期更应作为决策评价中的重要一项。一年之内回收应大力进行,超过三年回收则须考虑再考虑,介于期中者则需要有的放矢,择其重点而行之。

3、技术措施运用不恰当。这一现象细分可归结为两种:一是忽视了技术措施适用条件;二是赶潮流盲目追求新、奇节能技术。同样的变频改造节能技术,从理论上讲节能是没有问题,但如果使用在运行状态较为平稳的设备上,其节能效果就不是很明显,必然会使回收期延长,达不到目的。但如果运行状态变化较快、幅度较大时,其效果则非常明显,从而回收期大大缩短。仅试举一例,实际上任何一项节能技术都有其适用条件,在进行技术改造之前要仔细分析企业实际情况与其是否吻合。作为企业,在技改活动中可能的情况下还是采取成熟技术较为稳妥,不必追新,新奇技术风险较大、尽管可能收益也较大。

4、设备利用率要予以重视。在重点耗能设备管理中一般比较看重的是设备额定状态下的耗能量,如功率等。节能技改也针对这一块重点进行,但实际上采取了合适的节能技改措施,也很可能节能不节钱,其中非常容易忽视的一环就是设备利用率。也就是说,节能技改首先看重的就是利用率较高的设备,其次才是能源利用率,最后才是设备额定耗能量。

5节能技改后的评价问题。在进行节能技改立项前诸如不确定性分析、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技术经济评价计算等均可能仔细研究。实施中也采取了合适的节能技改措施,实施后也监测得到了预计中的效果,最后则是总结报告,等等。然而,在绝大多数企业中节能技改后评价却无人想起,特别是大型节能技改项目上这一问题尤须重视。

四、结语

工业企业节能误区还有很多,笔者结合二十几年的节能实践罗例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误区。实际上只要重视了这些误区,有决心去避免,大凡从事节能的人员均能提出很多解决措施及方法。

(作者单位: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南京金城集团)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克嶂.工厂能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2]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节能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电力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节能误区历史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新历史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