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

2009-07-16

中国经贸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请求权行为人救助

姜 岩

摘要:我国关于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的研究所暴露的问题日益明显,救助行为人在法律上如何定义,法律所调整的救助范围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救助如何界定与划分,都是值得法学界研究讨论的。本文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对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救助行为;请求权

如何对有关救助人所享有的请求权的民事立法,一直是社会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首先应合理界定救助行为的法律内容,明确法律所调整的救助行为的确切范围,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救助行为,区别具体的情况,分别规定救助人所享有的请求权基础和请求权行使方法。救助人请求权的最终实现依赖于上述内容能否完全得到落实。

一、救助行为的法律概念及其形态

救助行为,即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使国家、集体、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脱离紧急的危险和灾难,行为人积极实施的无偿援助行为。具体而言,救助行为应具备以下要件:

第一,行为人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救助义务,救助行为是自愿实施的无偿援助行为。同理,根据约定而负有救助义务的危难救助亦不属于这里所探讨的救助行为。

第二,救助人实施的行为发生在紧急、危难的时刻。救助行为是在危及他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特殊紧急情况下进行的。

第三,救助人实施救助行为后,其自身的财产,生命受到了威胁或损害。只有在其救助时造成一定损害结果,才导致请求权的产生。

二、因事实因素导致危险救助的请求权行使

因事实因素导致的危险大多是因为自然灾害等事实造成了危险的产生,并不是人的行为引发的危险,所以更毋谈造成危险的侵害人。在这一类型中,救助人与被救助人之间构成一种无因管理的法律关系。依无因管理,救助人相当于无因管理的管理人,因救助行为而使其利益损失得以避免或减轻的的被救助人是无因管理法律关系中的本人。因此,救助人享有请求被救助人偿还支出的必要费用,清偿所负的债务并且赔偿所受损害的权利。

考虑到救助人是在紧急、危难的时刻实施的救助行为,与普通的自愿管理他人事务存在不同,所以如何在适用无因管理的基础上更合理的保护救助人的权益就显得比较重要了。第一,应当明确,在特定的情形下,即使救助人实施的救助行为违反了被救助人明示的或可推知的意思,但因被救助人的这种意思违背善良的风俗时,法律仍应认可救助人对被救助人的施救构成无因管理。第二,救助人实施救助行为时情况紧急,因此救助人的注意程度不宜要求得过高,若在救助过程中因过失损害被救助人的财产或身体局部,不应负有损害赔偿的责任。罗马法有“无因管理的管理人不担保管理的结果”的原则,正是从这一角度来说的。

三、因行为因素导致危险救助的请求权行使

因行为因素导致危险而引发的救助行为涉及三方当事人:救助人、被救助人以及导致危险产生的侵害人,其中救助人和被救助人之间构成无因管理法律关系,侵害人和被救助人之间是否构成侵权法律关系呢?这正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1.侵害人与救助人之间是否构成侵权法律关系的判定

根据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的确定来判断侵害人是否对救助人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内容因归责原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由于在此处主要还是应适用过错的归责原则。所以按照王利明先生的观点应以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作为责任的构成要件。因果关系的判断是我们确定侵害人和救助人之间是否形成侵权法律关系的关键之所在。

2.救助人的请求权行使

对于因行为因素导致危险而引发的救助行为,因救助过程中侵害人是否对救助人构成侵权而救助人所享有的请求权有所不同,在侵害人对救助人构成侵权的救助行为这一类中,就救助人因救助行为所受有的损害,救助人对被救助人享有无因管理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同时又对侵害人享有侵仅损害赔偿请求权。本文建议立法仍采用原《民法通则》的作法,以侵害人作为救助人所受损害的第一顺序赔偿主体,救助人应当首先向损害人请求损害赔偿,当然其前提是在有侵害人存在且侵害人对救助人构成侵权的情况下。如果是侵害人无法确定、确定了尚未归案或是侵害人暂时没有经济能力全额赔偿,救助人因实施救助而受有的损害给自身和家庭造成的损失又急待补偿的,应该比照因事实因素导致危险救助中救助人请求权的行使方法,依无因管理关系向被救助人请求赔偿。

3.救助人所享有的请求权范围

由于救助人无因管理了被救助人的事务,因而依强行法的规定救助人可因无因管理关系就救助行为所支付的必要费用和所受损害对被救助人享有赔偿请求权。例如,抢救落水者并雇车送至医院救治,垫付了医疗费用,则对于雇车费用及支付的医疗费等必要费用,救助人有权向被救助人主张偿还请求权。救助人可以请求的范围,不受被救助人实际上受有利益的限制,就超过部分,仍得请求赔偿。如前所述,救助行为属于紧急状况下的无因管理,管理人即救助人实施救助行为之初不能预见被救助人将得的利益,无法估计自己的救助行为能否达到使被救助人脱离危险或灾难的最终结果。因此救助人对被救助人实施的管理,只能要求管理事务本身利于本人即可。即使管理事务的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救助人仍有权要求对其所受损害请求赔偿。

参考文献:

[1]徐武生 何秋莲:见义勇为立法与无因管理制度[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4).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2[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Seiler. Der Taibestand der negotiorungestion im romischen Recht.1968.

[4]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请求权行为人救助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目标任务
拘禁型索债行为构罪分析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占有的保护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敲诈勒索罪
论强制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立法保护
从请求权体系的建立看中国民法典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