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论文如何成了道具

2009-07-14

环球时报 2009-07-14
关键词:学术会议学术论文刊物

乔新生

不少人好奇地询问,大学教师暑假都干些什么?笔者告诉他们,开会交换论文。许多学术论文洋洋洒洒数万言,打印上百份,装订成册有几十公斤,拿着这样的东西到学术会议上去,一旦被刊物编辑看中,还可以换来不少科研经费。

在学术会议上,核心权威刊物编辑总是学者追捧的对象。曾经有一位学术刊物编辑语惊四座,他说写作论文是一个程式化的工作,只要了解有关的表达方式,就可以按照编辑部的要求,源源不断地批量生产学术论文。这就好像京剧中的表演程式,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原理,那么,即使没有任何创造性,也可以粉墨登场,并且赢得掌声。

具体说来,首先,必须把学术规范“搞清楚”。学术刊物大多希望作者有一套自己的表达规范。所以,作者必须尽快熟悉这种文字游戏,把传统的通用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抛弃掉,使用自己所创造的语言,重新解释社会现象。其次,在表达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小心翼翼,既要能够挑起事端,但又不能过于冒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学会与编辑沟通,会写命题作文。

笔者曾经询问过一位经常在核心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朋友,这些公开发表的文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位老兄思考半天,用一句话概括他的观点:“我只不过是用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重新表达了他人的观点。”换句话说,在这些充满学术名词的著作中,作者广泛地吸收了他人的观点,唯一的学术价值就在于使用了自己所创造的语言。这样的学术论文究竟有多少学术价值,外行不知道,内行不需要知道。

这些年来,很多学者主张引入西方的学术考核体系,他们要求文章必须有非常多的注解,必须有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总之一句话,都必须像西方学术论文那样,符合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可惜的是,在这种类似于杂耍的学术表达中,学术传承的基本元素不复存在。曾经有好事者对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著作进行仔细分析,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体系,比如交易成本、非均衡性等。他们借助于这些独创的概念,对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假如中国的学者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不管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社会各界批评中国学术的垃圾过多,其实他们不知道,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之中,只有垃圾制造,没有学术创造。当撰写学术论文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被当作资本炫耀的时候;当写作不是为了直抒胸臆,而是为了谋取经济社会利益的时候,学术已经变质,学术论文必然会成为道具。▲(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学术论文刊物
学术会议质量评价方法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刊物贺词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学术会议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医学会议的腐败轨迹
读者论坛等
第9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
《文学评论》编辑部2000年度学术论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