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电影中的爱国情节解读

2009-07-14

电影文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爱国

徐 浩

[摘要]在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中,电影是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以一种沉甸甸的悲剧笔触,撞开了一扇被历史尘封已久的大门,再现了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故事,以其融于自身个体血脉里的民族自觉,实现了一次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精神辉煌之旅。

[关键词]体育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爱国;民族精神

一、绪论

作为对历史的“回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以一种沉甸甸的悲剧笔触,撞开了一扇被历史尘封已久的大门,再现了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逃到北京,找到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决意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故事。

在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旧中国,体育运动和中华民族一样承受过西方人太多的冷眼和歧视,“东亚病夫”的屈辱曾经在体育运动中最鲜明地表现出来,这实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因而中国人也常常把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竞技比赛与国家、民族的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似乎成为国人的集体意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主创者追求一种以史托“人”、以史励“今”的诗剧化品格,凸显现了刘长春这一个大写的“人”,超越了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民族危亡的历史阴霾,在奔赴奥运的征程中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经历了自我灵魂的苦斗而做出了生命的灿然一搏。

二、体育电影的定位及人文表现,

在所有的艺术表现中,电影被认为是呈现“体育”最为逼真、华丽且丰富的媒体;电影也利用“体育”生动的情节而形成一个实质的电影类型。

对于电影而言,体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题材,它提供大银幕去探索和呈现体育世界中动作、戏剧与角色的机会。从电影拍摄的呈现中,观众能借此认识体育的竞技模式与比赛构成;相对的,观众更能进一步地从影片情节与演员互动的过程中,了解体育电影其中所蕴涵的社会意义。例如:种族之间的相斥与冲突、竞技运动中的攻击情境、运动员自身的认知与自尊、团队训练过程中的动机与情绪转换、性别文化在运动团队里的表现、压力与互动在运动团队中的形成等。

自从有了奥林匹克,体育作为一种竞技运动而变得异彩纷呈。然而从此以后,人们又不再仅仅将这一运动看成是纯粹的竞技活动,而让其承载了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内容。体育运动作为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自然得到电影工作者的关注。在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是奥林匹克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媒介,体现人类公正、忠诚、勇敢、善良的艺术形象,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的真、善、美,强调体育应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促进和维护人的尊严与和平社会的建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中的刘长春,跟我们仿佛近在咫尺,他追求卓越和尊严的生命实践,与奥运会的宗旨及其现代人文精神天然吻合,他在奥运历史上恰恰是以其融于自身个体血脉里的民族自觉,实现了一次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精神辉煌之旅。正如鲁迅先生曾对自古以来“舍身求法”“为民请命”“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所作的礼赞,称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而在刘长春身上同样闪耀着这种“中国脊梁”的精神之光。

三、《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主人公的民族精神解析

凡真正的田径赛手,不仅必有其体能体格的基本资质,更重要的是他从内心里要对体育入迷,废寝忘食也要跑,甚至以跑步作为自己生存的乐事,如同生命之需要呼吸那般的自然。导演侯咏十分注重刘长春作为一个历史个体的个性化特色,刘长春自幼就酷爱奔跑,对田径跑步项目的入迷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侯咏为了努力贴近并理解刘长春“一根筋”式的角色性格,曾对不同的田径赛手做过大量的访谈,他们朴素而独特的表白给侯咏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由此他就找到了自己创作的灵感和立足点。这样一来,刘长春性格的内在基质就被发现了,在其生命血液里其实本就自然地跳动着民族的血性,与此同时,他痴迷于田径赛事,竟达到以跑步听风声如同听优美音乐的自得境界,刘长春这一个历史的个体角色便呼之欲出了。民族的血性与对田径赛事的入魔,两者水乳交融地结晶在刘长春性格的本色里。

刘长春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支持和帮助下,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惟一成员,1932年首次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为了参加这次奥运会,刘长春必须迈过两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日本关东军占领者强迫他以伪满洲国代表的身份出席奥运会,妄图借奥运之机将满洲国在国际上合法化。刘长春以放弃了跑步为由断然拒绝。第二道“门槛”是南京民国政府指令不派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血性男儿刘长春的处境是两面碰壁,报国无门。这样一种历史的吊诡,令他不禁手足无措,只能自己暗地里咀嚼着历史的那一份苦涩和揪心之痛!一种历史的悲情,就这样深深地浸透在艺术形象的血肉里。其着力点意在透过刘长春一个人以民族正气、坚忍不拔、九死不悔地追求奥运的征程,极富审美感召力地揭示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当危局乱世,竟与奥运精神实现了第一度的历史性遇合。

论实力,他已具备了世界水平,但由于25天的长途跋涉,他的体力和运动能力都下降了很多,且到达洛杉矶的第三天就参加100米预赛,结果仅以11秒1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五名,未能进入下一轮比赛。而在200米比赛中,他虽跑出了22秒l的好成绩,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仅获小组第四名,也未能进入复赛。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无法回国,后来还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了祖国。

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垂直坐标系里,有一种文化的自觉,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刘长春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历史小角色,竟然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品性和精神支撑着自己坚强地站立起来,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第一次参与奥运的历史性壮举。这一壮举所体现的正是我们民族跨越历史屈辱而奋发图强的尊严,所弘扬的恰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一贯追求的超越任何社会不公,种族歧视或血与火的战争而实现民族平等、人类大同的现代人文精神。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但同样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虽然两次参加奥运会都以落败而归,但刘长春却为中国人走进奥林匹克打开了一扇门。

四、《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情节中的爱国精神评析

1画面1——登船赴美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在上海港口,由教练宋君廷陪同,刘长春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在海上航行长达23天(包括因气象和海上风暴而在檀香山滞留了8天)。

刘长春在出征前,特意化了装来和父亲告别,碰上日本关东军派翻译官到他家窥探,戏剧性情势顿时紧张起

来。刘长春镇定自若,佯装是来修鞋的。他父亲(孙海英饰演)是个处在社会底层的掌鞋匠,深晓民族大义。他语意双关的话深藏着弦外之音:“跑到哪儿,也不能跑到日本人那儿做汉奸!”“这鞋我钉好了。无论走到哪儿,走多远,它都不会坏。”

父亲对儿子的嘱咐,真切地传递了一种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情怀,刘长春之所以能义无反顾地踏上奥运之旅,他的人文血缘和根脉诚然是和这一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分不开的。静下来想一想,这恰恰就是刘长春精神力量的源泉啊!这是一种在民族精神垂直架构里面的传承。在海上航行的日日夜夜里,他不顾风浪,顽强地进行着大负荷的短跑项目苦练,与此同时,又有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影片据此就把这种单一化的航行空间,转换为主人公开放式的心理时间,呈现为一种内心的自我精神激励。

2画面2——邮轮练跑

在前往洛杉矶的轮船上,刘长春在大风大雨中跑步、训练,即使风吹倒了他,雨淋湿了他,船身猛烈地摇晃,他也从未放弃过,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赢得奥林匹克的冠军,为国争光,让中国在世界面前抬起头。”这个信念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空间就是那么有限的威尔逊邮轮的甲板(带有空间自身的封闭性),怎么突破?侯咏同样是“一根筋”地反复拍主人公不懈不怠地跑,无休无止地跑,如疯如狂似的跑,气氛多变、角度多变,充分展示了一个短跑健儿在超体能苦练中的精神韧性、锐气和毅力。周围的风声、雨声、雷声、浪涛声仿佛都不存在,他似乎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

影片中有一段平行蒙太奇的处理:一边是舞厅里教练宋君廷与索菲等人翩翩起舞,一边是刘长春在船尾甲板上顶着暴风雨和如同大山滑坡般倾倒而下的巨浪,越练越勇,越练越欢,还发出与海浪争高低的大声呼啸,终至被无比猛烈的浪头将他劈头盖身地击倒在甲板上,半晌也爬不起来。这一镜头段落,堪称是全片点睛的华彩乐章。

刘长春的血液里流淌着的乃是一种执著如一、永不言败的民族自强情结;他的奥运梦的落点就在一个“跑”字上,不倦不息地跑,无尽无休地跑,而这种跑的内在驱动力就其本质的意义而言,无疑正是发源于我们民族自强、自重和自尊的精神。

3画面3——初赛失败后的再坚持

7月31日是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后的头一天赛事,跑百米预赛。刘长春由于旅途劳顿和来不及将体能状态调整到竞技的最佳点被淘汰出局。当时的民国政府竟在此刻发来电报,禁止他再跑200米预赛,以免再次遭到失败。此时,就连教练宋君廷也挺不住了,竟无奈地劝他放弃这次200米的预赛。但是,刘长春经过内心激烈的挣扎,决定誓死也要拼到最后一息。他跑到主办奥运赛事的办公室,强烈地倾诉了自己内心的激情:“我现在代表国家来了,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第一次啊!难道就因为第一次失败,我们就应该受到蔑视和侮辱吗?难道我们只是为了取胜才来参加奥林匹克的吗?我们的国家正遭受着侵略,我们的民族正经受着战争的苦难,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任何时候更需要骨气,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奥林匹克!”句句掷地作金石之声。

经过坚持后,刘长春参加了男子200米预赛,虽然再度失败(因排在第4名而出局),却虽败犹荣,真切而生动地让刘长春的生命之搏与奥运的现代人文精神交相融会于一。他不屈不挠不离不弃地坚守奥运梦,不计成败不论荣辱地坚持跑到男子100米、200米世界大赛的终点线,其心灵深处的美和尊严,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无比悲怆的情怀而得到惟妙惟肖的刻画。

五、结语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来得非常及时的一部电影力作,它十分艺术地表达了我们民族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敬意,影片的结尾的最末一个镜头,以高速升格,诗意地来展现刘长春在跑道上继续奋跑、冲刺的动作,并做了从彩色变黑白的“定格”处理,以此给全片画上了句号。奥运精神强调重在参与,无论胜败,我们都会为刘长春这位跑了奥运第一棒的中国田径健儿而深感骄傲,当他与世界田径强手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起跑之际,他已经将“东亚病夫”的帽子抛到九霄云外。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