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朗政局动荡背后

2009-07-14董漫远华黎明田文林

人民论坛 2009年13期
关键词:内贾德抗议伊朗

董漫远 康 培 华黎明 刘 卿 田文林

评述由头

近日,伊朗大选引发冲突备受世界关注。随着事件升级,其中的“玄机”也浮出水面。据报道,一些西方媒体和政治势力借助以“TwITTER(微博客)”为代表的一些新型网络,广泛传播许多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并大肆炒作,以至于伊朗这次政治危机被称为所谓的“TWITTER革命”,这对伊朗局势有何影响?此次伊朗动荡是否会演化为“颜色革命”?本刊特约伊朗问题权威专家,对此展开深度解读。

事件回顾

西方媒体欺骗伊朗?

董漫远

6月13日,伊朗总统选举结果显示,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成功实现连任。但是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随后发表声明称不能接受计票结果,数万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示威,引发大规模冲突。本次伊朗大选受到举世关注,恰恰是因为该国所发挥的特殊地缘战略作用。具体说来,因为和美伊矛盾交织在一起,所以国际社会对伊朗选举的结果会格外关注。

在伊朗,最高精神领袖表态是一锤定音。虽然接下来可能会对选票抽样再检验,但各方面分析认为,伊朗大选局势不会被扭转,内贾德当选总统大局已定。

目前,伊朗精神领袖、宪监会、伊朗主流媒体等都在对西方进行指控,指责西方幕后操纵伊朗当前政治动乱。据报道,穆萨维办的报纸《绿色世界》被当局勒令暂时停刊,25名工作人员被逮捕,境外媒体在伊朗采访活动受到限制。伊朗内政部还指责一些非政府组织受到英美等国家官方支持。伊朗《世界报》24日头版头条为:“闹事分子供认:西方媒体欺骗我们。”另外几家报纸也刊登文章,指责穆萨维应为选举后出现的暴力冲突负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希望伊朗的社会制度变更,他们自己也不避讳这种希望。自伊斯兰革命爆发以来,伊朗与美国关系一直紧张,伊朗也被美国指责为邪恶轴心国,美还多次指责伊朗核计划是要发展核武器,指责伊朗破坏中东和平进程等等。

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对伊朗实行制裁,包括单边的制裁和推动安理会采取措施,目的是更迭伊朗政权,改变制度。面对美国方面的压力,伊朗必然作出抗争,竭尽全力捍卫伊斯兰制度。现在当伊朗大选出现游行示威的情况后,美国及欧洲媒体大肆炒作,一是通过炒作使伊朗大选得到全世界关注;二是通过讨论是否出现舞弊行为,对政权施加压力,间接地为穆萨维和他的支持者的游行示威提供所谓的道义上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是一种宏观环境上的支持,究竟西方非政府组织、西方媒体及外交人员是否直接介入抗议活动,伊朗方面还没有公布证据。但据伊朗《德黑兰时报》6月22日报道,伊朗安全官员20日表示,他们已经确定和逮捕恐怖组织——“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的大量成员,他们参与并煽动伊朗首都德黑兰近期的暴乱,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国。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媒体和西方官方对待伊朗的态度,在宏观上是以一种非直接的方式,对伊朗选举之后的抗议活动起到一定的鼓励和支持作用。至少使游行抗议者认为,他们的行动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和同情。基本可以定性,西方媒体是在营造一个大的环境,对伊朗选举之后的抗议活动至少起到一种关注和同情的作用。

伊朗国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游行示威,说明一些主张改革的政治势力,对伊斯兰政权的政策、做法不满,也表明一些所谓的改革派不赞成伊朗现行的政策,希望其改变。加上多年来西方一直在对伊朗进行妖魔化,起到了孤立伊朗的作用,可以说在这样的影响下,国际大气候对伊朗的伊斯兰政权是不友善的。(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深度分析

伊朗大选争端三问

康培

特约嘉宾

华黎明前中国驻伊朗大使、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

董漫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刘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部副主任

能否称之为“颜色革命”?

人民论坛记者:近段时间关于伊朗发生“颜色革命”的说法愈演愈烈,尤其是不少西方媒体声称伊朗正在发生一场“绿色革命”,因为穆萨维的支持者在抗议活动中一直以绿色为主调,其团队服装、头巾、旗帜、标语牌多为绿色。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华黎明:还不能称之为“颜色革命”。首先,本次西方对伊朗大选及之后动荡的操纵中,信息技术是很主要的手段,和以前发动“颜色革命”的手段不一样。在乌克兰、格鲁吉亚,西方主要是采取以非政府组织的名义,大量派人进去,并予以资助的方式。第二,西方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进行的“颜色革命”,主要是利用当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而伊朗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第三,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反对派都是体制外的,主要是要求推翻现政权的人;伊朗和内贾德进行竞争的人都是体制内的,未必要推翻现政权,但是要求改变现行政策,这些都和“颜色革命”不太一样。最后,哈梅内伊领导的伊朗现政权还是强有力的,态度也要强硬得多。

西方在伊朗大选后的动荡中扮演什么角色?

人民论坛记者:西班牙《起义报》日前发表文章说,伊朗选举舞弊及大选后动荡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暗中煽动的,伊朗再次成为“新颠覆手段”的试验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华黎明:伊朗大选后的动荡并不是西方国家的初衷,但是他们确实利用这个机会插手了伊朗的动乱。伊朗的总统选举从1980年至今每4年一次,但是今年的大选有点不同。因为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希望内贾德继续担任总统,但自2005年艾哈迈迪·内贾德就任总统以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日趋强硬,与西方国家关系持续紧张。此外,伊斯兰革命30年后人心思变,当局希望用提高参选率来凸显政权凝聚力。今后一旦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谈判,也具有比较高的民意支持度。

本次大选运用西方民主的竞选元素进行包装,甚至引进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电视辩论。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也将伊朗社会中相当一部分希望改变现状的人的政治诉求调动起来,参选率提高的目的达到了,但是这部分人利用穆萨维这个平台,要求国内开放,发展经济,要求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特别集中在城市中受过教育的人和中产阶级中一部分对现政权不满的人。

西方发现这个机会后,很快插手。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在竞选开始以后,英美的几大媒体,比如BBC的波斯语广播,播发大量的报道;美国之音的波斯语广播从1小时增加到7小时。以上是我们很容易看到的,其他背后的方式我们尚不清楚。还有一个现象是竞选结果宣布以后,反对派闹事,当局很快封锁媒体,对手机短信也采取了措施。但是美国利用了两大可以绕过防火墙的网站TWITTER(微博客)、FACEBOOK(脸谱),使伊朗境内和境外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两个平台来联系,伊朗内部的消息也是通过它们传播。投票结束后几小时,TWITTER网站发送手机短信说穆

萨维赢得多数票,已经当选。结果当局在较短的时间后又发布内贾德当选的消息,使得支持反对派的群众情绪被极大地干扰。

在群众的反政府示威游行之后,36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示威者将照片或视频通过TWITTER传播到全世界。欧洲国家几位主要的领导人公开指责伊朗的选举是不公的,要求选举重新举行。奥巴马开始表态较谨慎,后期也越来越强烈。他一开始就坚持不干涉伊朗的内政,但随着事态发展,欧洲国家几位领导人的表态,加上美国的国会,尤其是民主党对其施加的强大压力,奥巴马的态度也在逐渐地强硬。但我注意到奥巴马的强硬态度也始终集中在这一条,不能对示威群众进行镇压,不能采取强硬的措施,但绝不涉及到支持哪一个人当总统。

刘卿:现代技术在本次西方对伊朗问题的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媒体称本次伊朗大选后政局动荡为“中东颜色革命”。能否称之为“颜色革命”,还有待观察,但本次西方不同于传统手法的、技术含量更高的现代干预方式值得我们关注。据报道称,15日晚,TWITI]gR网站上以“伊朗大选”为标签的讯息几乎每分钟就增加30条。《纽约时报》6月17日称,美国国务院要求TWITTER推迟系统维护时间,以保证其服务不中断,因为众多伊朗人正在利用这一网站向外界传递伊朗的信息,于是,TWITTER将计划延迟到伊朗当地时间17日凌晨。这说明美国政府注意到了这类网站在伊朗政治动荡中发挥的作用,并希望这种作用能继续发挥下去。

伊朗政局何去何从?

人民论坛记者:据《时代》周刊网站报道,一些观察家认为,这次因为可能的大选舞弊行为而引发的骚乱与1979年伊朗革命颇为相似,也很像曾经在东欧爆发的“天鹅绒革命”,您是否同意这一说法?

董漫远:当前总的大环境对伊朗的确不太有利。但是动荡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政府可能会进一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包括起诉穆萨维,拘禁其支持者中的骨干等。政府会以强硬的手段把这个事情压下去,内贾德会如期宣誓就任。

但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动乱暂时被压下去,改革派对政权的不满、对现行的内外政策的不满不会消失,还会继续发酵,今后时机成熟了还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是我认为,从目前方方面面的情况看,伊斯兰制度还是稳固的,政府的控局能力还是很强的。伊美关系也出现种种缓和的迹象,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频频向伊斯兰世界示好,希望谈判。伊朗方面也保留了与美国继续谈判的余地。伊朗对美国是听其言、观其行,保留了与美国发生利益交换的可能性。这些迹象表明,下一步同美国接触谈判,是伊朗的主要政策选择。根据这些情况,我判断下半年,中东的地区形势可能会趋于缓和,但是能否缓和,与伊朗的政策行为有直接关系。

专家点评

西方“三板斧”难以奏效

田文林

众所周知,由于内贾德推行强硬的反西方政策,西方国家对其既一限之入骨,又无可奈何。由于历史上美国中情局曾在1953年通过策动街头抗议,成功颠覆了当时的摩萨台政府,因此西方希望这次故伎重演,借此次选举将其赶下台,而让号称“伊朗甘地”的改革派代表人物穆萨维上台,乃至借机动摇伊朗神权政体。在此次大选争端中,西方利用网络、其它主要媒体、领导人公开喊话这“三板斧”似乎难以奏效。

利用网络工具煽风点火

现代信息技术的日趋完善,使网络日益成为西方国家打击对手的新宠。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把社交网站视为“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积极推行“网络外交”。美国还有人专门传授如何利用互联网,在“封闭社会”推动“民主革命”,以推翻“专制政权”。两个多月前,摩尔多瓦大选后发生未遂的“颜色革命”,就被称作“TWITTER革命”。而这次伊朗又成了通过网络信息手段实行颠覆的“新试验场”。

据报道,为颠覆伊朗,美、英、以色列情报部门酝酿出一套以广泛利用手机为基础的心理战术:首先,在选举当晚通过短信散布消息,指出宪法监护委员会已通知穆萨维获胜。事实上,选举前3天,连穆萨维也认为内贾德会大获全胜;美国民调同样预计内贾德得票率会超过穆萨维20个百分点。随后,一些社交网站和微型博客的用户开始通过手机收到匿名短信,内容大多是关于政治危机和街头抗议的,尤其是枪击和大量人员死亡的,但这些信息真伪,至今未得到确认,也无从知道信息发布者是谁。《纽约时报》承认,TWITTER上的任何消息都是未经证实的,“事实上,它散布了许多不正确信息”。

西方媒体推波助澜

西方主要媒体由于受众面宽、影响力大,基本掌握着舆论的话语权。这次报道伊朗问题倾向性更是明显。据悉,为报道伊朗大选,共有646名外国记者参与报道,其中大多来自西方。美国之音、CNN和BBC等西方媒体大肆报道选举抗议活动,尤其对暴力冲突和选举违规情况格外关注,并对抗议规模、伤亡人数等夸大其词。如西方媒体曾广泛传播有300万人在德黑兰参加示威抗议,而实际参加者不过几十万人。英国《卫报》肆意夸大这次事件的严重程度,称“这像1979年的革命,但现在更具危险”,让人感觉伊朗危机似乎危如累卵,鼓励反对派继续对抗。伊朗官员就曾抱怨,西方媒体只盯着警方如何反击,而对抗议者纵火、行凶等事件视而不见。所以伊朗外交官员认为,西方对伊朗报道的真实性不高于50%。

西方政府在幕后敲边鼓

西方政府试图浑水摸鱼。他们十分清楚,目前伊朗政府控制局势的能力很强,指望通过街头抗议推翻现政府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伊朗局势大盘未变,他们委实不敢公开下注,以免事后引发伊朗强烈反弹。在公开场合,美国总统奥巴马起先态度谨慎,虽然批评伊朗镇压抗议,但未公开质疑内贾德合法地位,声称“美国绝对没有干涉伊朗的事务”。英国首相布朗也表示“选举结果由伊朗人民决定”。而随着选举争端日趋升级,西方政府感觉有隙可乘,表态也日趋放肆。他们开始质疑选举结果,谴责政府镇压抗议活动,有意借题发挥,试图进一步将水搅浑。如奥巴马在6月19日改称,国际社会正关注伊朗和平抗议权利能否得到保护,媒体认为其调子正发生重大变化。欧盟领导人也称“高度关切伊朗当局对抗议行为的反应,严厉谴责武力镇压抗议者”。萨科齐更是表示“伊朗人民理应获得别的东西”,暗示伊朗应出现变局。

而在暗地里,西方则加紧进行煽动。据伊朗称,英国在6月12日伊朗选举开始前,就派遣情报人员入境。此外,据伊朗内政部长萨迪克·马赫苏利24日说,总统选举后出现的闹事分子,受到美国中情局和反政府团体“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资助。

然而,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由于伊朗政府对这次危机应对得体,及时戳破西方阴谋,并对西方干预行径给予及时反击,使西方精心策划的媒体战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失败收场。(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猜你喜欢

内贾德抗议伊朗
缝线抗议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掉了一个
陈云林抵台湾笑对抗议
内贾德5日开始第二任期
伊朗人激烈争议内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