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学术界质疑陆军转型“跑偏”

2009-07-14

现代军事 2009年6期
关键词:跑偏陆军学者

刘 鹏 赵 戈

2008年美国陆军正式颁布新版FM3—0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提出了陆军作战理论新构想——全维作战。作为陆军作战理论的顶层设计,新版野战条令今后将指导陆军各个方面的转型。然而,新条令一经颁布,却招来学术界的一片质疑。

当前美军学术界认为,自新版野战条令FM3—24《反暴乱》、FM3—0《作战纲要》和FM3—07《维稳作战和支援作战》颁布以来,陆军内部还没有进行严肃、认真的讨论。尽管这些条令得到陆军高层认可,然而很多学者认为美国以帮助有关国家重建为名,在并不需要美国军事力量存在的国家部署军队的做法不明智。这些学者反对陆军高层采取强硬措施,把陆军作为国家重建的工具部署到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更反对把建设国家(而非作战)作为陆军的核心任务。

按照彼得雷乌斯主义的观点,“陆军即将步入冲突连绵不断、无休无止的时代,使用武力不再是军队的全部职能”。彼得雷乌斯主义认为陆军今后要向轻型化部队转型——能够随时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动荡地区,肩负起类似于警察的职能。这种理论的前提是美军在伊拉克“推进”行动已经大获成功。然而,在很多学者看来,事实上伊拉克战争尚未结束。反对派学者从五个方面对新版野战条令中的陆军作战新理论提出质疑:

质疑之一:常规作战不再是陆军首要任务

陆军新版野战条令最重要的内容是:今后陆军的核心能力不再是常规作战能力,而是国家建设能力。新版野战条令并没有否定陆军作战职能的重要性,而是认为作战职能应该从属于国家建设职能,如建立地方政府、实施信息战、建设经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安全等。很多学者认为,如果把国家建设作为陆军核心职能,凌驾于作战职能之上,最终必将导致陆军迷失方向,并招致战略上的失败。

对新、旧两版陆军野战条令进行对比能够更清楚地说明问题。1986年版FM1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对指挥官在作战艺术运用方面的要求有明确规定,“作战艺术的基本决心包括在何时,何地作战,以及是否有必要参战。”新版FM3-0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则指出,“指挥官要理解和掌握进攻、防御、维护稳定等作战样式同时进行的联合作战原则。”

很显然,新、旧两版野战条令的表述有很大不同。这反映出陆军指导思想和作战理念方面的转变。1986年版FMl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规定的陆军指导思想简单、明确——就是作战。而新版FM3-0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提出的陆军指导思想并非只关注作战(尽管作战仍然是进攻,防御甚至维稳行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是强调将不同作战样式“联合”起来。陆军决策层认为,要实现作战目标,必须将不同样式的作战行动“联合”起来,这才是明智之举。对此有学者提出质疑:如何将这种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战中指导部队7在旧版野战条令的指导下,一名初级军官可以将一个坦克排准确部署到广阔的陆战场。在新版野战条令中,作战已经不再是陆军唯一关注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把不同作战样式联合起来的模糊概念。如果一名步兵连长坐下来仔细阅读这部陆军高调推出的野战条令,他学到的将是如何成为占领者,警察和行政官,而非战斗员。

在新版野战条令中,没有地图,箭头,没有代表友军和敌军的各种符号,只有松散排列的各种方块、表示将不同作战样式联合起来这种模糊概念的各种数据,以及如何将各种作战样式联合起来的建议。这种差别看似微不足道,却反映出很重要的问题——陆军指导原则已经偏离作战。彼得雷乌斯主义的重要支撑点是设想未来美军地面部队最有可能遇到的威胁是类似于伊拉克的轻型武装叛乱组织。由这种假设推出的结论是,要塑造未来安全环境,陆军就不能再把作战作为核心职能,而要把国家建设提升至首位。

很多学者对此提出反对,认为此举不仅危险,更可怕的是忽视了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无视陆军当前的迫切需求,没有客观、准确地回答那些急需陆军反思并加以改进的问题,如美军部署地面作战部队进行作战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战略目的?陆军将会在哪里作战?与谁作战?如何作战?在联合作战的诸多理论中,真正能够推动陆军作战方式发生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最近有负责条令编写的陆军高级官员指出,“未来作战不是在荒无人烟的战场上与敌人展开大规模常规作战。武装;中突的进程将取决于与当地武装分子进行周旋的武装部队的灵巧行动。”新版FM3-07号野战条令《维稳作战和支援作战》将陆军未来的使命和任务归结为建设国家。有学者认为,陆军高层对陆军的作战能力过于乐观,认为陆军不仅有能力控制陆战场,也有能力“改变整个社会”。这些学者指出,当前陆军面临的严峻问题是,鉴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战事发展情况和美国国内当前的经济形势,陆军是否有能力将维稳作战,国家建设、反暴乱和相关军事行动长期进行下去。事实已经证明,美军没有能力按照设想的方式重新塑造别国社会和政府,美国有限的军事和经济资源也无力承担此类军事行动。

目前国防部指导陆军开展“维护稳定、确保安全、改变社会和重建政府”等军事行动,实际上将维护稳定行动提高到与进攻和防御作战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胜利。因此,陆军内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鼓吹彼得雷乌斯主义的只是一小部分忠实信徒,而非愿意通过客观、公正的方式认真讨论问题的军事专家。诚然,维护稳定的任务由总统和国防部长下达,陆军必须做好准备,随时执行命令,然而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定下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的最后决心是个艰难的过程,在作决定时必须考虑到陆军平时的组织和训练水平。这些学者认为,今后陆军建设应该继续以作战原则为核心向前推进,在此基础上向国家建设,非常规作战,反暴乱作战等其他方面扩展。然而,当前陆军决策层的主导思想正好与此相反。

有学者指出,在编写条令过程中。陆军各级军官要敢于超越等级分明的官僚作风,克服各种不良影响,对陆军未来的使命和组织原则进行一次大规模辩论,辩论的规模和程度应该达到1976年至1982年陆军内部大辩论的水平。当时,《军事评论》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对陆军的“积极防御”作战理论提出质疑。尖锐而广泛的批评之声没有纠缠于细枝末节,而是直击“积极防御”理论的要害,对该理论的假设前提、历史依据和核心内容提出挑战。这次激烈辩论的价值在于促使陆军高层重新评估“积极防御”作战理论,并最终形成了1986年版FM1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然而,当前美军学术界对于新版野战条令的批评之声远非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立刻采取行动。

质疑之二:陆军再次陷入教条

令很多学者不满的是,当前陆军学术

界有些占主导地位的人只是在宣扬“短期见效”的权宜之计,而缺乏长远战略眼光。这些人在过去两年间发表了很多文章,声音广布,影响力大,在新版条令编写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让人们相信陆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新的作战理论,体现在FM 3-24号野战条令《反暴乱》,FM3-O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和FM3-07号野战条令《维稳作战和支援作战》中。

反对派学者担心,陆军面临的关键问题并非只是学术上的争论。更糟糕的是以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作为蓝本,为陆军制定未来作战任务的思想正在对陆军产生消极影响,让陆军又一次陷入军事教条主义,无法客观,冷静地思考美国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这些学者认为,FM3-24号野战条令《反暴乱》已经严重制约了陆军发展,成了新的教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陆军的世界观,一味指导陆军如何察觉世界范围内的安全威胁,并做出相应反应。新版野战条令规定,任何不稳定因素引发的骚乱必须通过在相关国建立合法政府加以解决。然而要建立稳定、合法的政府,就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建设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培训l当地安全部队等等。总之,FM3—24号野战条令《反暴乱》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代名词。

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从新条令提出的理论出发,自然会推导出进行战役和战术作战的标准战法投入大量地面作战部队,并将部队分散到老百姓中间去保护他们,这样做就可以建立安全环境,确保国家建设取得进步。目前这种理论正主宰着陆军的建设和发展。每当发生暴乱,美军的唯一选择就是派遣战斗旅“保护老百姓”。

质疑之三:陆军战斗力在削弱

很多学者担忧,过去几年不仅陆军学术界思想僵化,而且陆军部队实施不同于反暴乱作战的高强度常规作战能力也在不断削弱。例如,很多炮兵军官慨叹,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炮兵部队执行的是反暴乱作战任务,有的炮兵部队甚至一直在伊拉克看押囚犯,炮兵核心作战能力根本无法施展。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种种事实得出共同的结论:陆军核心作战能力受到削弱。此外,陆军即将部署到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斗旅只做了实施反暴乱作战的准备,没有进行旅营级常规作战训练,而是关注于如何重建村庄,如何超越文化障碍与当地人进行有效沟通。学者们质疑,对于即将部署到真枪实弹的战场上去执行反暴乱作战的战斗旅来说,这种训练必要吗?诚然,为完成维护稳定和反暴乱任务,有必要进行这种训练,但是陆军高层更要清醒地看到陆军战斗力的天平已经发生倾斜,失去平衡,需要重新回到正轨——提升陆军实施高强度、大规模常规作战的能力。

有学者指出,提倡重建陆军常规作战能力并不是让陆军要回到上世纪对付前苏联,准备再打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以这样的假设为理由批评重建陆军常规作战能力是错误的。陆军需要从早已过时的冷战模式转型到有能力应付新千年的各种安全挑战,把作战能力作为陆军核心能力。很多反暴乱专家宣称,陆军始终具备实施高强度作战能力,认为这是陆军的传统优势。这些专家认为,陆军在历次常规作战中一直表现出色,因此始终保持旺盛的常规作战能力自然不成问题。有人对此表示认同,认为陆军常规作战能力始终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因此今后关注重点应该转向反暴乱作战和各种类型非常规作战。这些专家常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作战实例为依据,强调即使陆军将重点转向反暴乱作战,在需要时仍然可以轻而易举地恢复常规作战能力。

很多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一场战争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场战争。战斗排和战斗连或许可以轻松地由反暴乱作战转向常规作战,但是在师、军级或更高级别就没那么容易了。历史已经证明,如果军队建设只关注于反暴乱作战和履行类似于警察的职能,而忽视常规作战能力,其结果必将导致战略上的失败。2006年夏,以色列军队在战场上惜败于黎巴嫩真主党就是实例。真主党以小规模步兵班为主要作战单元,用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导弹等武器与以军展开常规作战。战后,以色列学者分析,以军失利的原因在于多年来一直在从事打击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反暴乱作战,部队常规作战能力严重退化。

有学者指出,未来战争不只是类似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反暴乱作战,各种强度、各种规模的战争都有可能爆发。美军地面战斗旅在伊朗境内与伊军交战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朝鲜半岛也可能爆发战事,届时美军要投入常规作战力量展开高强度常规作战。当然,伊朗和朝鲜只是陆军未来有可能面对的多种战争威胁的两个例子。然而,俄罗斯军队大举进攻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省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格鲁吉亚军队在俄军炮火和坦克进攻下灰飞烟灭的场景让人们再次看到敌对双方在战场上展开大规模厮杀的时代远未终结,那种“无需派军队进行大规模常规作战,只要让部队混杂在各国老百姓中间执行维稳、反暴乱和非常规军事行动就能锁定胜局”的幻想更是痴人说梦。

质疑之四:必须纠正以前的“错误”

很多学者认为,陆军必须吸取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教训,做好进行维稳作战和其他形式非常规作战的准备。但是,在着眼未来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历史,如近期的格鲁吉亚战争以及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失败,为此陆军必须重新将重点转向常规作战。一旦战事需要,能够迅速从国家建设和反暴乱行动转入常规作战。2003年春,陆军进展迅速,短短几周之内就抵达巴格达,其原因在于陆军战前一直坚持常规作战思想,平时训练始终着眼于实战。反之,要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陆军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反暴乱作战和国家建设方面,那么完全有理由推测,在向巴格达推进的过程中美军伤亡要远远超过实际,战局可能截然不同。这要归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陆军为抵制前苏联而进行的严格常规作战训练,九十年代继续坚持了这种做法,因此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能够轻松、迅速地实现向反暴乱作战和国家建设行动的转型。然而,目前国防部很多官员的看法与此相反,他们认为正是因为陆军在伊拉克战争前没有做好反暴乱作战准备,因此直到2007年2月在彼得雷乌斯的领导下美军才得以摆脱困境。支持这种观点的高官认为,伊战前陆军的重点只关注如何运用常规军事力量在短期内推翻萨达姆政权,结果导致后来面对顽固的骚乱分子无计可施,最终常规作战能力也受到削弱。正是因为战争打响前陆军没有做好反暴乱作战准备,才导致美军在伊拉克战场前4年的军事行动一直磕磕绊绊直到2007年才有所好转。

很多学者则针锋相对地指出这种观点的错误,并通过陆军最近公布的伊拉克战争史料加以证明。实际情况是,到2003年底,陆军已经成功实现由常规作战模式向实施反暴乱作战和国家建设行动等“全维作战”的转型,那时反暴乱作战才进行了6个月,尽管当时还没有成文的反暴乱作战条令,然而陆军已经在实践中实现了向反暴乱作战的转型,并摸索出各种“最佳战

法”。然而,即使进行反暴乱作战的战术运用正确,参战武器精良,也无法弥补战略和政策方面的缺陷。陆军在越南战场上的表现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与传统的历史观点相对立,有人认为陆军之所以在越南战场上失败,就是因为战前没有制定一部反暴乱作战条令,或者说陆军在战前根本不懂如何进行反暴乱作战。可是实际情况是,后来陆军高层推出了经典的反暴乱作战理论,并运用于越南战场,结果同样无法扭转败局。可见,陆军在越南战场失败的关键原因不是战术不对,而是部队缺乏强烈的战斗意愿、高昂的战斗精神、强大的凝聚力,坚定的作战决心,也没有当地民众的支持。而这些正是越南军队的优势和长处。两相对比,胜负自然分晓。然而,陆军反暴乱作战和维护稳定作战的专家们仍然高举所谓“历史经验”的大旗,告诉人们2003年到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战场的失利,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吸取过去反暴乱作战和非常规作战的经验教训,对此很多人深信不疑,对于这种观点的任何批评和质疑都会招来强硬的反对和坚定的拒绝。

由此可见,美军内部在陆军建设和部队转型方面分歧严重。

质疑之五:战略与决策失误

正确的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是陆军进行抉择、确定重点的前提。学者们普遍认为,2006年以黎战争给陆军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案例,陆军应该深入思考并研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之际,如何塑造陆军的未来组织结构。要创造未来的安全环境,不能仅仅依靠非常规作战对付隐藏在老百姓中的游击分子,当然也不能重新回到单纯依靠高强度常规作战的冷战模式。可以预见,陆军要做出最终抉择、制定正确决策必然是个艰难的过程。

政治,军事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决策质量很重要。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经明确美国军事力量要介入全世界的不稳定地区。在这样的外交政策下,陆军的决策似乎也随之明朗:陆军要按照国家建设原则而非作战原则进行组织运作。陆军高层认为,陆军内部在陆军转型和作战理论更新方面已经达成共识,未来陆军有能力“改变整个社会”。很多学者则认为,在很多国家眼中,这无异于又一次“十字军东征”。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美军试图用枪炮改造社会带来的后果。

目前,陆军的很多学者认为,尽管新版野战条令和各种学术文章将美军高层提出的新理论诠释得尽善尽美,但是却经不住实践的检验,变成了新的教条,必将导致陆军在海外战场付出沉重代价。如果陆军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取胜之路将极其艰难。当前陆军急需加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有效作战,并取得胜利的常规作战能力。否则,将白白付出流血的代价。

猜你喜欢

跑偏陆军学者
皮带机跑偏原因及防偏技术探析
警惕去产能“跑偏”
奶源地建设“跑偏”了吗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程门立雪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