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盼吉祥富裕的理想 寄托美好生活希望

2009-07-13彭樟清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钟馗年画吉祥

彭樟清

先猜两则新年饰物的谜语: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兰荷竹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香。

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

答案是年画(画)。形象生动,真切有趣。年画乃我国过农历新年时张贴的图画,历来为城乡人民所喜闻乐见,旨在营造喜庆欢乐的气氛。论历史,据载始于先秦,那时的年画主要是贴在大门之上的门神。为的是让大鬼小鬼进不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到了隋唐时,木刻年画开始兴起,年画开始反映现实生活。到宋代,出现了着色和套色木刻年画。论题材,种类有:驱邪镇妖类,如钟馗捉鬼、黄猫捉鼠;喜庆富贵类,如龙凤呈祥、福寿双全:习俗风景类,如拜月图、苏州闾门图;故事戏文类,如武松打虎、文姬归汉;以及花鸟类、人物类、仕女类、耕织类、日历类等多种。论发展。自明代朱元璋倡导过年贴春联以来,更促进了年画艺术的发展。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它以崇尚真善美为主题。集民族感与时代感于一体。融美术、摄影、书法于一炉,品种、形式多,题材、风格新,画面光彩夺目,绚丽多姿,生动活泼,明快和谐,是世界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十分惹人喜爱,表现出祈盼吉祥富贵的理想,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年画给人们的生活的确带来无限的愉悦、浪漫和福气。

综观古今年画。在艺术风格上各有特色。北京和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天津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著称;山东潍县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则介于粗犷和细巧之间;胶版精印的上海年画,色彩纷呈,细润柔和,别具风格;黑底粉印的福建漳州年画,墨彩绚烂,浓丽凝重,别有风情;红底黑板的广州佛山年画,色彩明丽。朴实感人,独具风韵。四川绵阳、广西柳州、安徽宿县等年画,各具情趣。韵味迥然。

附原女:

过年话耳画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年味颇浓。其中免不了还有继承贴年画习俗的。

年画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小时候。尽管家里穷。但到了春节。总要买上几幅年画,以示吉祥幸福。现在,在许多农村乡镇,至今仍保留着这种习俗。贴了年画才是过年。这种习俗,表达了劳动人民祈盼吉祥富裕的理想,寄托着对新的一年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年画作为年节装饰之用,具有喜庆欢乐的内容、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红火热烈的基调,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它以褒扬正义、崇尚真善美为主。年画选材也很广泛。凡带着吉庆内容的风俗生活、民间故事。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和山水花鸟以及喜祥图案等都可入画,甚至一些新鲜事物也能迅速地在年画中有所反映。色彩都是红火热烈、对比强烈的:人物多是俊秀可爱、形象夸张生动。比如我家贴过的年画。记忆较深的有《钟馗》,它是贴在大门上的,画的是高举利剑的钟馗,一身正气,降伏邪恶,同时还绘有蝙蝠,意寓邪去福到;广受赞誉的《盗仙草》,画的是蛇仙白素贞为救丈夫许仙性命。与小青冒死去昆山盗取灵芝仙草。画面生动美丽、色彩明快和谐、故事感人至深;再就是《吉庆有余》,画中一群大胖孩子。戴着红肚兜兜。骑着金光闪闪的大鲤鱼,那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非常招人喜欢。还有《玉堂富贵》、《五子夺蓬》、《井冈红旗》等等,回忆起来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是适应人们庆贺年节的风俗活动而产生发展的。它最早始于秦汉时期,明中叶以后趋于成熟。兴盛在清初。在印刷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更促进了年画的绘制、生产、销售,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有门神画、中堂画、四条屏、福字斗方等等。在形象上,鱼、鹤、马、鹿比较多,也有古今英雄人物。如“鱼”代表连年有余;“鹤”代表松鹤长寿;“马”代表英武和马到成功;“鹿”则意喻祥兆;“门神”即是英雄能保佑平安。年画在“文革”中被视为“四旧”。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因为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生命力经久不衰。

现在,年画在广大的农村和乡镇。仍有很大的市场。因而,这一民间传统文化得以延伸发展。我由喜爱年画进而理解它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内涵,我不会忘记年画给生活带来的愉悦、浪漫和福气。

猜你喜欢

钟馗年画吉祥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钟馗嫁妹
钟馗降福图
捉鬼大将军钟馗
放飞心中的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