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应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产生的问题

2009-07-08郭孝文

科教导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

刘 倩 吴 玲 郭孝文

摘要本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撤点并校为基本特征;此项工作已历相当时段,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新的矛盾。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状况如何?工作推进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新的矛盾?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有效应对?本文在实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症结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合理的教育布局,能够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作为深化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旨在通过结构优化,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但是,它在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老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矛盾”:如地方财政压力凸显;资源效率与义务教育推进难以兼顾,大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健全难合理……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件利村利民的好事。但是,要把“好事办好”,不仅取决于我们的愿望和蓝图,还考验着我们的实践智慧。

1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及其调整的现状

所谓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指县级和县级以下的普通中小学按生源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合理设置学校,确定学校的规模,尽量发挥学校的效益。其实质是通过结构改革,实现功能提升。

自2001年全国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当地的教师队伍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有效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但是,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凸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因地制宜地执行调整政策,盲目地撤并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有的地方还片面追求办学的集中和学校规模的扩大,不切实际地要求各村的中小学完全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当地人口密度、地理交通、农民经济负担等实际情况,也忽略了许多中心学校在财政、师资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无法满足大规模集中办学的需求的事实。

2 不合理布局调整所引发的问题

可见,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结构基于系统的需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也是如此。在哪里办学是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这种调整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我们在考察和研究中发现,部分不合理的布局调整引发了不少问题,尤其表现在学生和教师方面。

(1)从学生方面看,“负担”加重,安全的不确定性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和人身等方面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交通安全。这次布局结构调整中各地是将偏远的村校或教学点撤掉,合并集中到交通较为便利的乡镇中心学校,因此,偏远村的学生就要到远离居住地的中心学校上学。由于距离中心校路途远路况又较差,在往返的路途中极易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可以说交通安全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合并调整后的第一威胁。

住宿安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离家远的农村学生不得不选择住宿。由于目前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不到位,很容易引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很多住宿的学生年龄小缺乏自理能力,需要细致的照顾和管理,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因为编制的问题都无法设置专门的生活教师来照顾和管理学生,只是由专职教师兼任,限于这些教师精力和体力的问题,导致住宿管理上的漏洞往往很大。以上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2)从教育教学方面看,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调,教育教学的复杂性提高。撤点并校后大部分老师到了合并的学校,从表面上看的教师人数增多了,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师资源,优化教师的配置。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从教师的素质来看,教法陈旧、能力较差。班额的陡增,不仅使教育教学的复杂性提高,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目前,中心学校大多实行全封闭式的寄宿管理,而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又不充足,现在还要抽出人手充当生活管理老师,许多学校实在无法承担。只有让教师们又承担起管理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责任。撤点并校后许多老师既要面对教学任务,又要关心住校学生的生活起居,肩负起学生家长的责任。这样就加重了教师心理负担,部分教师还产生了“职业倦怠”。

3 有效应对布局调整失当的基本思路

如前所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而且势在必行。但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落实与推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不谨慎推进科学落实,这样一项好政策也有可能产生恶劣影响。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和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政策的良性效应。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决不能等同于“撤并”或“收缩”,而是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地或“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因时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现象。各县区政府实施撤点并校,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小步骤分年度逐渐调整。

(2)加大解决学生生活与安全问题力度,缓解学校管理压力。从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角度来考虑,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可以考虑制订一条布局调整的最高原则和基本底线,即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普及率;要为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的学生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照顾。建立学生路队制度、寄宿学生护理制度等,解决好学生的安全管理等问题。同时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对交通不便的偏僻地方,应暂缓集中办学,适当保留村办小学和教学点,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3)把握教师、家长思想脉搏,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教师,教师队伍的不足与失调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一些老师因撤点并校后负担加重,心理压力加大。因此,主管部门尤其是学校要关心教师,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必要时可组织学校的老师进行新环境的适应培训工作,让教师安心教书,在新环境中履行教师角色。还要真正理解学生家长,许多家长因考虑孩子上学远、缺少照顾和上学经费等问题,对撤点并校存在一定的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把握家长的思想脉搏,消疑解惑。学校可以通过家长观摩课,让家长认识到撤点并校的优点;同时尽量解决好学生在校的生活问题,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上学不仅相信,而且放心。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