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易.大过》卦

2009-07-08王莉莉丁雅琼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7期
关键词:大丈夫中庸周易

王莉莉 丁雅琼

摘要本文通过对《周易》六十四卦中“大过”卦的分析,阐述其哲学内涵,揭示其人生智慧。

关键词大过卦过犹不及中庸大丈夫人格

中图分类号:I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88-01

大过卦是《周易》中的第二十八卦。大过卦的卦型是兑上巽下,初爻和上爻为阴爻,二、三、四、五爻为阳爻,在两个阴爻中间夹着四个阳爻。大过卦的彖辞解释了何谓“大过”——好大之为过。所以大过卦的基本卦意就是提醒人们为人处事不要过头。彖辞还对大过卦的卦画进行了发挥,大过卦中间四个刚爻,初与上却是柔爻,本末都为阴柔,就像一根大梁,两头无力,大梁弯曲。四刚二柔的大过卦,刚爻过于强盛而阴爻太过虚弱,致使阴阳失衡,好在九二与九五却处于大过卦上下两体的中位是谓“刚过而中”,因此“利有攸往,乃亨。”但是“乃亨”不代表已经亨通,还要依据上体为兑为悦、下体为巽为顺的卦型,以“顺而説行”为亨通的前提。

一、大过卦体现的“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

大过卦告诫世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要依据儒家“中庸”之准则行事。“中庸”内容博大精深,它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准则,一种至善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人生境界。

大过卦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过分,这无疑与“中庸”之道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过犹不及”相契合。《论语·先进》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在这里,孔子否定了“过”优于“不及”的观念,认为“过”与“不及”一样,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都是错误的道德价值取向,做事过了头与做事消极懈怠都是不可取的。这不但是一个道德选择的判断,而且是生活行为的准则。“过犹不及”要求人们不但从价值观念上纠正“过”优于“不及”的判断;还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凡事都要依“中庸”之道而行。《中庸》开篇即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未发本然状态的“性”与已发中节自觉的“道”就是所谓的“中庸之德”。

我们所说的“中庸”之道也绝不是“折中主义”。“中庸”就是在区别了“过”与“不及”两端的基础上将人们的道德行为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中,是对矛盾的驾驭与超越。“中庸”也不是要人们在所有问题上不遣是非,不坚持原则。

如果歪曲理解“过犹不及”,就会变成打着“中庸”的幌子,不分是非、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孔子称他们为“乡愿”。在《孟子·尽心下》中记载:“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於世也者,是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谓“乡愿”是指那些看似奉行“中庸”之道,实际却是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所言是说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就是“乡愿”。“乡愿”歪曲利用孔子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论主张,貌似忠厚地博得人们的好感。他们没有坚持、放弃原则,不问是非、不辨善恶,成为不得罪人的好好先生,沽名钓誉。“乡愿”以“折中主义”冒充“中庸”之道,以好好先生冒充中行之士,他们混淆视听,使人们误认为他们的言行就是“中庸”,所以孔子愤怒地称“乡愿”为“德之贼”。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并践行大过卦中蕴含的“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批判并摒弃“乡愿”式的思想与行为。

二、“大过”卦体现的“大丈夫”人格

《大过·象》中说道:“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君子观此卦,当坚持独立人格,无所畏惧,纵然不为世人所知也不苦恼烦闷。这正与儒家“亚圣”孟子的“大丈夫”人格主张相一致,体现了士人的独立人格与浩然之气。

所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诸侯争霸、人民流离失所的时代。孟子的“王道”主张与各诸侯推崇的“霸道”追求具有尖锐的对立,在对人之所以为人的认识上的对立更是尖锐异常。孟子认为,独立的士人在精神上上承于天,要保持它的高明深刻,就不能依附于专制独裁的政治势力,否则就会失掉了独立的人格尊严。因此,君子当“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坚持仁义之心,做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使不被世人所理解也不改仁义之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

大丈夫必定具有“浩然之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所谓“浩然之气”即“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同上)大丈夫,具有坚定的信念,体现着勇敢和刚强,拥有坚贞的节操和耿介的胸怀,充盈着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具备了浩然之气,从而坦坦荡荡、无闷无惧,挺立于天地之间,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这就是大过卦中所说的“独立无惧,遁世无闷”的“大丈夫”人格。

《周易·大过》为人们的为人处世提供了深刻可行的准则,那就是:行中庸之道,修大丈夫人格。它不但为古时候的士人确立了为仁的准则,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人生成长的智慧。

猜你喜欢

大丈夫中庸周易
中庸自明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甜甜的“蝴蝶茧”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周易》与《孙子兵法》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