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月作文模拟题

2009-07-07徐俊民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武陵桃花源记彼岸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请以“彼岸”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二、思路导引

这里的“走向彼岸”是命题而非话题,所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在考试当中是需要特别注意的。2008年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许多考生错以为“触摸都市”“感受乡村”是话题,考试时自拟题目,结果白白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这种类型的作文区别于以往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虽然作文题目之前也有一段材料,但作文题目已限定,所以材料对命题是一种指引也是一种约束。

在文章的立意上,我们就应该特别注意提炼题中材料的涵义,“彼岸”不是物质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哲学概念,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彼岸”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哪怕是苦难极处也不可以消失的希望,同时也是一种信仰,一种自我拯救的信仰。而“走向彼岸”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的痛苦,但是人不可以逃避苦难,更不可以放弃希望。

确定文章的立意之后,选择哪些素材来为自己的作文服务很重要。许多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搜尽枯肠。也找不到好的材料。其实,我们只要平时多留意学过的课文,处处都是作文的好素材。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可以作为本次作文的素材。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教材或平时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人物传记等作品上去寻找素材。当然,有的同学作文素材积累得很多,但一定要选择切合题意的材料作文。

特别要强调的是,高考对文体没有限制,并不是不要文体,所以作文时我们一定要有文体意识。记叙文要有记叙文的样子,议论文要有议论文的样子,切不可写成四不像。语言力求深刻沉稳,不要刻意求新,不要矫揉造作。

三、示范作文

彼岸

徐俊民

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

——《圣经》

我记得十多年前读到《桃花源记》的时候,心中是充满了遗憾的。那个武陵人看到过的世外桃源,为什么武陵太守遣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更有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究竟是武陵人骗了我们。还是桃花源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十多年后,重读《桃花源记》,我顽固地相信,武陵人是看到了桃花源的。那个桃花源不在人间,而在他的心中。或者说。桃花源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一个信仰。也正于此,我顽固地认为真正的高士并不是那个叫刘子骥的人,而是那个没有名姓的武陵人。

桃花源本不在世问,又如何寻得?正如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佛说,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那么我想,彼岸就应该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是我们美好的希望。我们走不到,但它总在我们前方。我们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一直是在走向彼岸,但我们从来就没有奢望能够走到彼岸。因为有彼岸,我们才走得义无返顾,哪怕经历再多的苦难,哪怕倒在旅途上。

忽然想到了切·瓦格纳,这个抛弃优裕生活的阿根廷人,毅然投身艰苦的古巴革命,与卡斯特罗一起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的理想。六年后离开古巴,进入南美从林,继续从事解放被压迫民族的战争。最终他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

前面纵使千山万水。危机重重,为了心中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公,只要是走向理想的彼岸,死亡又何足惜!

我们常常嘲笑堂吉诃德的可笑,殊不知那种堂吉诃德武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质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缺少的。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依然感觉“乐亦在其中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和真正的勇士。

我想。最值得我们敬佩的正是这些坚定而执著地行走在路上的人,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个彼岸。无怨无悔。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彼岸。“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

猜你喜欢

武陵桃花源记彼岸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彼岸
幸福不在彼岸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一次成功的破袭战——谈奇袭武陵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