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月阅读模拟题

2009-07-07庞仁甫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鼻烟鼻烟壶盗贼

庞仁甫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20分,每小题5分)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制成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指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000亿到1万亿个塑料袋。废弃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掩埋它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暴露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2到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选自《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下列不是“不用纸袋替代塑料袋的原因”的一项是()

A.生产使用纸袋所需的资源、能量大大高于塑料袋。

B.按目前方式处理垃圾纸袋,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所需要的能量、空间更大。

C.科学家很快会研制出能够降解的塑料,垃圾塑料袋的处理不再是问题了。

D.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得多。

2.下列对于塑料袋的认识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使用塑料袋节省能源、节约资源。

B.垃圾塑料袋回收和再生产成本很低。

C.垃圾塑料袋不能生物降解,造成很严重的污染。

D.目前看来,使用塑料袋功大于过,可以减轻污染压力。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空气、水和阳光,可使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极为缓慢。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不论使用何种袋子,要保护环境,都只能在循环、重复利用上做文章。

4.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将来,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将来,使用塑料袋可能比使用纸袋更环保更节约能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共28分,选择题每题4分,翻译12分)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子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退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直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国。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教年,上遣使者征遂,议曹王生愿从。功曹以为王生素耆酒,亡节度,不可使。遂不忍逆,从至京师。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会遂引入官司,王生醉,从后呼,曰:“明府且慢,愿有所白。”遂还问其故,王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陈对,宜曰‘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遂受其言。既至前,上果问何以治状,遂对如王生言。天子说其有让,笑曰:“君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遂因前曰:“臣非知此,乃臣议曹教戒臣也。”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议曹王生为水衡丞,以褒显遂云。水衡典上林禁苑,共张官馆。为宗庙取牲,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蹇蹇:忠诚正直的意思。②城旦:秦汉时的一种刑罚。

③二千石:汉代官级的代称。这里指太守。④乘传:乘驿站的传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冬课收敛课:检查,督促B.固欲安之也固:原本,本来

C.官属皆征人 征:征收,征购D,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贷,资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卒以淫乱废

②汝殁以六月二日

B.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①诸持钩田器者皆为良民

②乃赏成,献诸抚军

D.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②持兵者乃为盗贼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相)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B.(昌邑群臣)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C.(劫略相随者)弃其兵弩而持钩锄

D.遂不忍逆(王生),从至京师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遂担任昌邑王郎中令,在刘贺执政时他多次谏诤规劝改过,才在昌邑王即位被废后免于一死。

B.龚遂七十多岁出任渤海太守,分析盗贼四起之因,并为宣帝出谋划策,深得宣帝的赏识。

C.龚遂到任就颁布各种命令,撤除捕盗官吏,不追究作乱者,开仓济贫,不久便乱平民安。

D.龚遂以身作则,厉行节约,矫正当地奢糜风气,鼓励农桑,耐心督导,官府百姓都富裕了,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9.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天子说其有让,笑曰:“君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古典诗歌,按要求回答10-11题。(26分)

10.阅读王冕咏梅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14分)

白梅

墨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你说说白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墨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梅诗采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2分)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崖州,今海南岛海口市。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1)“鸟飞犹是半年程”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怎样理解“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宇,完成12-15题。(共26分)

怜“香”惜“玉”

高低

我从小与外公住一起,知道他有一件玉制的鼻烟壶:栗黄色的玉做成的壶身,是个6厘米高的小小的圆柱体,镶着花纹银边的翡翠小壶盖,内连象牙做的小细匙。一言以蔽之:小巧玲珑。

记得少年时代,我时常看到,外公从那个鼻烟壶内弄出些许棕色的粉末状的东西,吸入鼻孔。很快我就知道,那叫鼻烟。外公每次吸闻鼻烟,都是一副十分惬意的美滋滋的样子。我问外公,吸闻鼻烟有啥好处?真那么舒服吗?他笑吟吟地拍拍自己那布满皱纹的额头:吸鼻烟能提神醒脑,祛除疲劳,还能治头痛。说罢,用指头蘸了一点,抹在我的鼻子底下。我闻到一股奇特的醇厚的香气,微含一丝辛辣,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当时的感觉是好舒爽,我居然喜欢上那股怪怪的香气了。外公平时是不会让我吸鼻烟的,那次只是跟我开个玩笑。于是我就偷偷地把鼻烟壶拿来,用那细小的象牙勺子舀了一点,拿鼻子吸闻。有一回不小心,将不少鼻烟洒落在地,正巧被外公撞见,我看得出,他有点心疼。打那以后,栗黄色的鼻烟壶便被外公藏起来了。

人大了几岁,我才明白,外公不让我碰他的玉烟壶,不光是怕我糟蹋鼻烟,而且更怕我一不留神使他的宝贝掉在地上,造成破损。外公虽爱吸闻鼻烟,但他尤其在意且寄托心性的并不是鼻烟,而是鼻烟壶这件玉器本身。他常常将玉烟壶握捏在手中,摩挲把玩;或者将它与鼻翼摩擦,擦得小壶油光锃亮。更多的时候,他将其紧紧地贴在脸上,沉默良久,有一份静心安神的舒坦。外公的这些举止,流露出一种对玉的呵护的意味,同时也向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玉有养神、怡情的功用。

真是佳玉无言自可人。

过了两年,我赴淮北农村插队落户,见到的不再是鼻烟,而是乡村的炊烟、农民的旱烟。迫于生计,也为了未来,我选择了面对农田与稿纸的“双重耕耘”。回沪探亲的时日,我得意洋洋地告诉外公,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被收入了安徽的中学语文课本。外公见我一副自负、轻狂的德性,并未直接点拨我,而是拿出那件栗黄色的玉烟壶。我以为老人家又要给我抹鼻烟了,心中窃喜。当我发现鼻烟早就没有了的时候,不免生出一种闻不到那股香气的失落感。外公说,现在它只是玉,趁待在家中的日子,你就多亲近亲近它。

我反复地抚摸着这一小块略带油脂感的栗黄色玉,轻轻地,缓缓地……接着把它贴在脸上……贴在胸口,一股柔韧的凉意叩开心扉。我想得很多,很远:这玉块形成于古生代晚期,是地壳运动中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的产物。此后它又被埋没了千万年,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见了天日,来到尘世,一经琢磨,便卓然成“器”。变为玉制鼻烟壶以后,它顺理成章地与高贵、风雅为伍,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什么人家没有去过,历经兴衰荣辱,可谓见多识广。它那小小的壶肚里,盛着多少人世沧桑,装着多少故事、传说、经验、学问。如今流落我等寻常人家,也真是委屈它了。我触摸它,就是触摸历史,但它始终默默无语……

遐思漫想至此,我慢慢地将玉烟壶从胸口移开……这会儿,张狂退堂了,浮躁消失了。心境渐渐趋于沉稳、谦虚、从容、淡定、熨帖、宁静……我为先前的妄自尊大深觉羞愧。

荀子有教:“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何况玉在屋,玉随身?!当然。因玉而灵,因玉而智,因玉而贤,这还得看人的悟性。

调回了上海,有空我仍旧爱去亲近那栗黄色的玉烟壶,感受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细腻、温润、祥和。甚或,还会将鼻子凑近壶口,嗅上一嗅,那股古旧而又华贵的气韵,委实比鼻烟还要提神。

外公95岁那年,自知病将不起,把玉烟壶送给了我,并说:以后你别再把它看作玉制的鼻烟壶,而只当成鼻烟壶形状的玉。我领会了他的用意。外公撒手尘寰之后,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我竟没有再好好地亲近过那件小东西。一则是由于忙乱,二则是怕触壶生情,又要伤感一番……

今夜写这篇与“玉文化”相关的散文,为了重温当年的情景和氛围,我去取那件栗黄色的玉烟壶,不料找不着了。不知是因了时间久远,记不清搁什么地方了呢,还是由于我东放西塞,遗忘在哪个角落了,抑或,被孩子玩丢了?

可惜啊!如果那件小玩意儿现时还在我手上的话,这篇文章该不至于是眼下这副模样。

(选自《人民日报》)

12.请依据原文意思简述“佳玉无言”却“自可人”的原因。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什么“现在它只是玉”?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外公说“你就多亲近亲近它”有什么用意?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鼻子凑近壶口,嗅上一嗅,那股古旧而又华贵的气韵,委实比鼻烟还要提神”,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怜‘香惜‘玉”含义的理解。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鼻烟鼻烟壶盗贼
清代鼻烟壶的传播与演变相关问题研究
吸鼻烟能治病吗
六盗贼
四大流派内画鼻烟壶精品亮相恭王府
神秘的盗贼
鼻烟窝内瘘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五彩缤纷鼻烟壶,随兴吸取可防病
“娇嫩”鼻烟壶忌油烟怕日晒
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