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十大建筑到十大建筑

2009-07-07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馆航站楼饭店

陈 彤

人们常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但,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建筑承载的绝不仅仅只是记忆,它还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渴望以及对理想的憧憬。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北京作为首都,一共评选过4次“十大建筑”。

第一代“十大建筑”竣工于1959年。当时,新中国经历抗美援朝,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已初具规模,但依然处于西方国家的封锁之下,北京作为首都连像样的火车站都没有。1958年,北戴河会议,中央确定兴建十大建筑,工程由周恩来总理负责。周总理提出“古今中外,皆为我用”的原则——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北京站、农展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场、民族饭店、华侨大厦、钓鱼台国宾馆,从设计到竣工,历时10个月全部完成,尽管风格各有差异,但都有巍峨壮丽朝气蓬勃的气质,代表了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审美情趣以及远大抱负。

第二代北京“十大建筑”是1988年评选出来的——北京图书馆新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2号航站楼)、北京国际饭店、大观园、长城饭店、中国剧院、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地铁东四十条站。这十大建筑是从23万张市民的投票中选举出来的。据说,长城饭店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在中国首次采用了全镜面玻璃作为维护体系,而大观园则是一座新建的中国传统园林。也许,这就是国门初开的80年代,人们既渴望国际化,但又希望保持传统的体现。

第三代北京“十大建筑”——中央电视塔、奥林匹克中心以及亚运村、北京新世界中心、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首都图书馆新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办公楼、恒基中心、新东安市场、国际金融大厦。这十大建筑代表了整个90年代的诉求一一兼顾时代感与民族性。

第四代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从今年3月31日起,北京市通过市民和专家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评选活动组委会表示,这一评选“旨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彰显北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树立北京国际大都市的良好形象,增加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入选名单上看,鸟巢、水立方、国家歌剧院、3号航站楼、改建的前门大街、后海酒吧街均在候选之列。尽管当代十大建筑的揭晓要在国庆前夕,但中国建筑在国际上引起的关注以及震动已经举世瞩目,无论是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7世界十大建筑奇迹,还是英国《泰晤士报》评出的全球在建的10个最大最重要工程,鸟巢等中国建筑均跃然上榜,当仁不让。

从50年代的“矩形”审美,到新时期的“蛋形”风格,这也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从方到圆的形式的改变,西方媒体从中国的建筑,看到了中国人的包容性和丰富性。现代与古典媲美争辉,折射到人文和文化上,应该就是多元、丰富、和谐、兼收并蓄吧。

(选自《楚天都市报》)

猜你喜欢

新馆航站楼饭店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深圳科技馆新馆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长富宫饭店
长富宫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