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成因分析

2009-07-07陶表红张丽琴

老区建设 2009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

陶表红 张丽琴

[提要]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上网已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比较普遍。笔者在对江西高校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失范现象的方式及成因,希望对研究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作者简介]陶表红(1965—),男,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张丽琴(1982—),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师。(江西南昌330013)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资料显示,青年大学生已成为网民的主体,从上网用户的年龄结构看,18-30岁的青年人占49%;从文化程度上来看,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又占了网民的31.2%。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特殊性、网络领域的全球性都对传统的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作为使用电脑网络的一个主要群体之一,他们处在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也是人生最脆弱和危险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年龄远低于生理年龄,对于网络的诱惑和是非不能抵挡和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则容易引发网络不良行为。

一、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调查

笔者对江西省南昌市几所高校中随机抽取的1000名在校本科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共发出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61份,有效率为96.1%。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上网情况、上网动机与内容、网络道德观念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大部分沉迷于网络。首先,上网情况:93.13%的学生上过网,其中54.11%的学生经常上网,只有1.15%的学生表示对网络不感兴趣,其中,16.13%的学生每天上网至少一个小时,7.08%的学生不仅课余时间上网,甚至经常旷课或者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玩游戏。其次,上网动机与内容:在上网浏览哪些网站这一栏,42.77%的学生选择了娱乐网站,新闻网站占23.73%,学术网站仅占9.36%。另外,在上网经常干的事项这一不定项栏中,75.66%选择了上网聊天,66.80%选择玩在线游戏,42.77%选择在网上闲逛。最后,网络道德观念:82.31%的学生表示没有概念、无所谓,76.48%的学生遇见过不健康网站,其中进去查看的占65.71%。另外,有39.75%的学生并不认为“在网上撒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不用顾及”的高达52.34%。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表现形式

1.骂人、讲粗话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骂人、讲粗话”栏的学生占82.83%,所占比例最大。

每个人都是有喜怒哀乐的,在极度愤怒的时候,骂人、讲脏话是一种直接的发泄方式,大学生们由于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再生气也要保持仪态和素质,于是,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就成了他们骂人、讲脏话发泄的最佳场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在网络中骂人、讲脏话不再是单纯的因为生气发泄,而是成了一种语言“时尚”,在网络中正正经经的说话反而被认为是“另类”。

2.观看不健康网站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观看不健康网站”栏的学生占50.26%,所占比例位于第二位。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西方性文化的传播也影响了我们的新一代,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不健康的性文化传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相当传统的国家,虽然现在不再是“谈性变色”,但每个家长仍然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应该过早的了解和接触这些,这使性文化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为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大学生们,正处在朦朦胧胧的对这种神秘的向往中,希望通过隐秘的网络去了解和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3.发表不正当、攻击性言论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发表不正当、攻击性言论”栏的学生占23.73%。

高校大学生们在校期间大部分都是处于17-24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正是充满激情、有些叛逆的时期。一些国家大事,甚至是国际大事,都是大学生们关心和关注的话题,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理性地看待这些国内和国际纠纷,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会产生一些偏执和错误的认识,于是他们通过网络把他们的观点发布出去,有时甚至是对国家和世界进行抨击。不过,这并不是大学生在网络中发表不正当、攻击性言论的重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网络中发表不正当、攻击性言论针对的主要群体是学校和老师。笔者通过上网走访了多个高校贴吧,发现里面的帖子多数是抨击学校和辱骂老师的。学校和老师是他们每天接触的人和物,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然而,学校、老师与学生似乎天生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有时候学校的一些措施和政策,甚至是某位老师为教育某位学生的批评举动,都会引起学生的不理解和反抗。现实中,他们迫于“害怕处罚”而“忍气吞声”,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则“群起而攻之”,什么难听说什么,往往把学校和老师批评的一文不值,不正当及攻击性的言论,一浪高过一浪。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成因分析

1.心理落差大,把网络当成精神寄托

许多大学生在高中时代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身边的人都是一样优秀的,甚至比自己更优秀,他们再也找不到优越感和众星捧月的感觉,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心理上承受不了这种失落,于是上网玩游戏,在游戏中统领三军,过五关斩六将,以宣泄自己的愤懑,满足自己一统霸业的权利“欲望”,更有甚者,在网上通过谩骂他人等方式来达到宣泄的效果。

上述心理因素一般是从进大学校门开始就会产生,要消除上述不健康心理因素,高校必须加强对大一新生的教育管理。首先,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本校的心理指导老师资源,加强大一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由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讲座;其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纽带,应该得到高校更大的重视,不能有“无事就是业绩”的思想,应该采取具体措施,真正和充分地利用好思想政治辅导员这根纽带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课余生活不丰富,网络成为主要活动项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课余时间的空虚是造成大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大学教育方式与中学教育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学时代,他们每天都是紧张的学习日程安排,三点一线(学校-家-学校)的生活模式虽然辛苦,却很充实。但是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课程远远没有高中时代那么多,属于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多。大学生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去发展和开拓大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每个高校的教育目的。然而,部分学生却正好缺乏自我调配时间的能力,他们习惯了由老师和家长来安排布置他们的时间,现在让他们自己来支配,他们却不知所措。于是,网络成了他们最好的“栖息地”,这也给网络中不健康因素的入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这种情况说明,自我调节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也是需要引导的,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该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与学生专业、身体、情商等方面有关的课余活动,极大的丰富和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把他们从网络中吸引出来。

3.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有力的保护

网络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所以它最大的利端也正是它的弊端。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在网络环境下会因为场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认为在网上反正谁也不认识谁,也查不到真实的姓名,骂了就骂了,干了坏事也没人知道,在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前提下,使他们的发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的网络失范行为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不能因此就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一味地阻止学生接触。而应该在引导学生抵制网络中不健康因素、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高校同样可以利用网络的快捷及覆盖面广等积极因素,更好地向学生进行网络德育。如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设置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德育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

4.高校网络德育的滞后因素

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中学时就已经接触网络,但在中学时并未接受过网络德育,对网络道德缺乏足够的认识。进入大学后,许多高校的网络德育仍然处在缺失状态,没有及时对大学生,特别是刚入校的新大学生进行系统地教育和引导,致使他们在网上的不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遏止,且有愈]愈烈之势。即使有些高校已经开展网络德育工作,但由于是沿用现实社会德育的传统模式来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不尽人意,网络德育空缺、滞后是普遍现象,网络德育在许多学校教育是“盲点”。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引导的方式,变他律为自律。我国各地都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在实地参观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及社会荣辱观,从而达到提高他们自律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华道云,李义丹,杨燕.大学生迷恋网络问题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2]高希庚.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3]边文俊.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阴山学刊,2006,(3).

[4]朱晓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2).

[5]张迪.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探析[J].河南科技,2005:(12).

[责任编辑:尧水根]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