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与“旧”和“长”与“短”

2009-07-04章艳晶

教师·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短处发展战略

章艳晶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这样一支新生队伍,理清其长处与短处,进而找出一条适合于其发展的战略路线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长处;短处;发展战略

进入21 世纪,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其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单一化教育向多样化教育的发展转变。期间,一批老牌大学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重组、合并;而另一批老牌专科学校、部分成人本科院校和基础相对较好的民办高校通过建设、合并和发展等路径进入了本科院校行列,成为本科院校的新生力量。1999年后,新建地方本科院占到本科院校数量的约1/3左右。面对我国高等院校如此大规模的结构变化,在教育部文件、学者文章、各大报刊杂志中随之频频出现了一批新名词,如“新建本科院校”“新升本科院校”(当然之后又出现一些再次加定语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建本科院校?什么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和差异?面对目前的社会转型大趋势,这些院校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发展自己?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概念

自1999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说明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文章中很少有人专门就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者概念界定。从已有文献出发,我们把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解释归纳为三种。其一,“主要是指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合并或专科学校独立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1]这种解释明确提出其开始时间、原因以及建校之前的设置基础。其二,“经过一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后,就不再被视为“新建”本科院校”。[2]这种解释把新建本科院校放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大背景里,体现一种动态的发展形势,有一定的说服力。其三,就是近些年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这是最含糊不清的一种解释,但却是最容易被大众理解接受的说法。这些解释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说服力的,但是细想来还是有含糊不清之感,因为最关键的是它们只道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中“新生”之意,给“新生”一个明确的时间界限,但并没有从实质上给其一个性质特征的界定。也有学者为新建本科院校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新建本科院校既是从事本科教育的时间“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长河中在21世纪之初的一个特殊现象,不能仅仅从时间上来界定其是否属“新”,而应当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等方面创新,成为真正区别于老牌本科院校的“新型”本科院校。[3]这个概念界定不仅提示了时间上的新,还着重指出内涵之新,它道出了其可以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本质特征。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自新建本科院校之后出现的名词。“地方”一词是强调其院校所在地和服务的对象(地方)。也提示人们,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外部环境与大城市的新建本科有着很大的差异。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与“旧”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背景使其具有很多特殊之处,这其中的“新”与“旧”生成了不少长处,使其有空前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导致了至今无法解决的瓶颈。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新”

一是名称新。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是以某所学校为基础,合并扩充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改称而成。二是组织结构新。这些院校在形成过程中要经过几个校合并的过程,存在组织机构调整甚至改换的问题。三是硬件设施新。在扩建的同时,不免新添校舍和设备。四是认识新。面对这个自己似曾相识的单位集体,又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五是生源新。成为本科院校后,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旧”

虽然新的院校成立起来了,但是毕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旧习旧貌,这直接影响着新院校今后的发展。由于职工教师的思想观念旧,导致了教学方法旧、工作态度旧等一系列问题。由于院校新建之前的基础薄弱,导致其教学设备、管理体制存在余旧。

无论“新”与“旧”,都是每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些“新”与“旧”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使其发展路径出现了个性差异。这些不同的作用力又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长处与短处显现出来。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长”与“短”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长”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新生之特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它们出现的时代特殊性、组织结构特殊性使得它们发展路径也同样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发展空间大。当这批院校跨入本科行列的时候,还只是刚达到本科的标准,这个起点意味着不足,同样意味着无限的潜力和可发展的余地。如从师资队伍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数量和学历要求已经满足本科设置条件,且青年教师几乎占一半以上,甚至高达70%。他们有着用不完的激情和进取之心,有着不断进取的向上信念,这有利于学校不断开拓创新,有助于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短”

正如新旧同在一样,有其长必有其短。如果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长是其发展的机会,那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短就是其发展的瓶颈所在。如就师资队伍而言,看到他们具有蓬勃朝气的同时,还要看到他们的不成熟,即理论基础不够,本科教学经验不足,以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要想使其有大发展就得做到合理补缺,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解除瓶颈。从生源看,由于是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声誉度相比较老牌本科院校而言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有,我国高考招生采用分批次、分等级进行,研究型大学所招生源依然是一流生源,扩招后其生源几乎不受影响,大部分老本科院校招生批次都在新建本科院校之前,所以相比较老本科院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质量上也有一定差距。自然,在学生培养方面就得下大功夫。想发展,就得解决如何将这样的生源培养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从而解决这一瓶颈。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外在环境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地域受限。在发展上,大城市的新建本科院校要比地方上的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更大的优势。正因为这样的制约条件,使得地区新建本科又有了更多的瓶颈。

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的两点思考

在分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旧”“长”“短”之后,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让这样的新生事物更好地成长。

1.发展定位要明确,扎实加强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

从大学的产生和成长过程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量变到质变,提升办学层次、追求高水平发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一定要踏踏实实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将学校定位在教学型本科院校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走的第一步。而且,这种定位、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也是本科建设的新模式,同时也符合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必然选择。

2.引导学生扎根地方、发展地方、走向基层

地方院校的宗旨之一就是服务地方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原本有较好的基础,专业特色比较明显,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较强,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所以成为本科院校后仍然需要扎实地为当地发展做贡献,要引导学生扎根地方、发展地方、走向基层。据了解,山西忻州师范学院这所2000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推行“农村支教,顶岗实习”的项目。这所院校将每一届毕业生的实习岗位全部安排到了本地区的各个县乡镇,一方面这些地方由于师资紧缺,能让学生们享有更多的独立意义上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种可选模式。

参考文献:

[1][2] 王前新,刘欣.新建本科院校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王峰.新建本科院校:概念、特征及发展战略[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短处发展战略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黑豆和黄豆
不能总盯着别人的短处——《小乌鸦》读后感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