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家的圆圈旅行

2009-07-03杨玉祥

北京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书法家老婆领导

杨玉祥

李泽阴差阳错成了书法家,备受瞩目收入看涨。他的老婆就势成了经纪人,可是李泽的行情却迅速回落,找他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个中原因,真是一言难尽……

李泽出生在运河边一个贫瘠的村庄,七十年代初,考上了北方工艺美术学校。

学校开的课程有素描、透视、色彩,李泽悟性太差,常常被班主任夏老师数落。李泽唯一的特长是写毛笔字,闲来无事趴在桌子上临欧阳询、柳公权、王羲之的墨宝。可是工艺美术学校,不开书法课,李泽这本事也派遣不上。

三年过去,毕业创作的作品李泽总是过不了关。不过关就毕不了业,毕不了业就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赚不到钱。

没辙,李泽回家拎了一口袋花生,敲开了夏老师家的门。说自己尚有六十老母,希望夏老师高抬贵手,允许自己临一幅《兰亭序》。

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拿书法作品当毕业创作的作品,中外美术史上也不曾有过。可是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条条框框不多,夏老师也算网开了一面。

学校礼堂,悬挂满了毕业生作品,让老师学生品头论足,也让招工单位鉴赏毕业生的才能。

招工的人,都是郊区中小学校长。一般是骑着自行车或坐长途汽车来,看看学生档案,看看作品,大多当场拍板。这天破天荒地开进学校一辆“上海牌”轿车,从轿车里下来四个老头。他们走到展览大厅门口,冲坐在那里的夏老师问:“有书法作品吗?”

夏老师摆摆手:“我们是工艺美术学校,培养的是美术人才。”

几个老头面面相觑,说:“既然如此,就没必要进去了。”

几个人走向汽车。

夏老师蓦然想起了李泽,就追上去说:“还真有一名学生,毕业作品是一幅《兰亭序》。”

几个老头又复转身进了展览大厅,站在那幅《兰亭序》旁说:“笔力稚了点。”

“败笔也有好几处。”

“可就这一幅,也没有挑选余地。得,就是他了。”

几个老头冲夏老师说:“这个学生我们要了。”

“您是?”

“国家博物馆。”

原来“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博物馆收藏历代名家的碑帖和书法作品,因为年代久远,墨迹开始脱落,需要照原样临摹下来,也是一种保护。几个老先生干不动了,需要培养年轻人,就想到招人。听说美术学校刚毕业一拨学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了。

李泽这名最差的学生,却分到了全年级最好的工作。

有老一辈指点,又能零距离接触历代名家书法真迹。李泽夜以继日地临摹,临摹中体会书法真谛。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功底长进。

邻国日本书法家协会,盛邀中国书法家访日,切磋书法技艺,并提出最好有年轻的书法家。显然想看看中华民族是否后继有人。

老书法家不乏其人,年轻的一时还不知道其人是谁。因为那年月,全国书法比赛早已废除。

有人提出:“博物馆有一位。”

于是乎李泽远渡重洋,到了日本。自然交了很多日本朋友。按照运河边村庄的习惯,逢人就邀请人家到中国,到他家作客。

日本书法界到中国回访,行程安排上赫然写着:“到年轻书法家李泽宅邸作客,并用餐,体会中国的民风民俗。”

这一条让文化官员大伤脑筋。李泽家住博物馆单身宿舍,一间屋子半个炕。老婆在农村,俩人两地分居。

于是乎老婆被调进城。

于是乎分了一套两居室。

政府出资,给他新宅装修一新,沙发、席梦思床,都是官员们亲自挑选。因为这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水准,怠慢不得。

日本书法家一行数人,在几十家大报记者陪同下,进了李泽家。第二天,李泽和中外书法家包饺子的照片,登在两国各大报的头版上。

从那时起,李泽出门遇陌生人,一说自己李泽的大名,对方立刻惊愕地瞪大眼睛说:“您是大书法家呀!”并且有人诚惶诚恐地求字。他每每写完,人家取字时,就掖给他几百元。更有企业让他写匾,写完送给他一个信封,足足有五千元,是他三年的工资。而在这之前,他主动送字给人家,人家碍于面子,收下,可临走时,常常把装着他字的信封,落在桌上,让他尴尬之极。

他意识到自己成名了。

李泽刚分到博物院,老母亲就半身不遂,卧病在床。这可难为了李泽这个独生子。那时不兴雇保姆,有高人给他出了主意,哪位女子愿意服侍老母,李泽就娶谁为妻。

同村的一个女子站了出来。李泽一看,后悔不迭。女子长得黑黑的脸膛,粗胳膊粗腿,八字步加罗圈腿,站在那里,双腿中间能钻过一个人去。李泽见没有第二个女子,只好咬咬牙,在同村人起草的一份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大名。

这姑娘一服侍就是三年,把老母养老送终。李泽也不食言,在村里摆起了宴席,迎娶了那位黑胖老婆。并把老婆接进城。临走丈母娘把女儿叫到一边,面授机宜:“要想拴住男人的心,先要掌管男人的钱。”李泽的钱不仅仅是工资,更重要的是那枚印章。李泽的字,只有盖上章,才身价倍增,才能成为商品。

书法家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章牢牢控制在自己手心,钱自然也就揣进自己腰包;一种是章在老婆手中,因为书法家毕竟是文人,羞于出口说价钱,老婆自然上前讨价还价,不妥就说我家先生身体不适,委婉拒绝。

老婆成为丈夫经济人,钱也自然流进老婆腰包。

李泽本不想交章。交章就是交权。可老婆躺在地上,又哭又闹。想到老婆照顾老妈三年的份上,只好顺从了。

李泽在博物院,找他写字的很多,本院职工,第一幅他免费赠送。院领导工作中,方方面面需要打点。上至市委和中央领导,下到工商局、税务局、电力局和自来水公司的头头脑脑,只要送幅李泽的字,剩下的事准是一路绿灯。院里给的润笔费,一幅100元,李泽是给多少收多少,装进兜里还说声“谢谢!”这一点院领导是清楚的,有好事能忘了李泽吗?瞧他身上的官衔,哪一样不是院领导的提携。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博物院研究员、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反正李泽浑然不觉地成了腕,成为文化界风云人物。

媳妇掌管大权后,院领导又找李泽求字,李泽谦和地说:“章交给老婆了,您和她谈。”

领导登门拜访,还提着几盒“太太口服液”,站在客厅说:“大姐,听说您睡眠不好,喝点这个,据说管用。”

老婆坐在沙发上,连声谢谢也没说,仿佛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又得求李泽老师了。这不春节到了吗?这是名单。老规矩,随便写。”

“多少钱一幅?”老婆接过名单瞟一眼,密密麻麻足有八九个人。

“咱不是本单位嘛!还需您多多关照!要提钱,李老师是大腕,五千元一平尺也不多。”领导赔着笑脸。

“知道就好。现在我说了算。本单位,当然照顾了,四千元一平尺。”

“我这落款写名字,又不是当商品卖。您给个内部价。”领导已经许诺了这些朋友,春节前一人送一幅李泽的字。院办主任只好央求这位老姐了。

“四千元一分不可少,这叫档。我们老李就这个档。”大姐脸沉得很厚,不容商量。

没办法,院里最终给了十几万元,才拿回了九幅字。院领导叮嘱下面,以后送礼品,谁也不要提送李泽的字。

老婆从院财务处抱回了一摞钱,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那时李泽觉得老婆比自己厉害。可不久发生了一件事,又让他尝到了一股苦涩。

山东是孔孟之乡,那边人家富裕后,喜欢收藏名人字画。一个朋友的朋友,串联了二十多个喜欢李泽字的人,谈好价一幅八千元。

李泽携夫人住进朋友准备好的总统套房。他撸起袖子奋笔疾书,老婆拿着宣纸站在一旁给尚未干的字吸墨。四周墙上挂满写好的字。

猜你喜欢

书法家老婆领导
市领导会见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你知道老婆饼的来历吗
小小书法家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谁说了算
放心吧
“称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