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教养生的阴阳辩证关系(下)

2009-07-03陈吉炎

武当 2009年6期
关键词:相克次序学说

陈吉炎

(接上期)

第二节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以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五行的基本含义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及其所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

就性质而言,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基本特性及其五行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木火土金水,最初称为“五材”,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五种物质,而并非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

1、五行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对其特性加以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现将五行特性归纳如下。

(1)“木日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义。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和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爰稼穑”:春种日稼,秋收日穑。“稼穑”,是指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意为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是孕育、长养、承载万物的基础。因此,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古人对土特别重视,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以及“土为万物之母”等说法。

(4)“金日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变革。意为金有坚劲、清肃、收杀之特性。故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归属于金。

(5)“水日润下”:润,湿润、滋润;下,下行、向下。意为水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归属于水。

五行的特性,来源于对木火土金水五者特性的具体观察。中医对五行的认识已超过了它们的本身,从而赋予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

2、五行归类

人们把各种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作用特点,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具有类同于某一行特性事物或现象,即被归纳到该行中去。结果,五行学就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最终归纳成五大行类。这种归类,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取象比类法:如某事物具有与木相类似的特性,该事物就被归属于木行;另一事物具有与火相类似的特性,就被归纳到火行。例如,五脏配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柔和,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升发的特性;肝在生理上喜条达而恶抑郁,有升发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心属火,火性温热、升腾,其性炎上;心阳有温煦作用,心主神明,心主行血,故以心属火。脾属土,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布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肺有清肃功能,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肾属水,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有关方位配五行、季节与五行间的相配关系,见表1。

(2)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特性,推演归纳其它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自然界以秋季为例,秋季气候偏干,秋季属金。燥与秋季密切关联,所以燥也随秋季而被纳入金行;结合人体,肝属木行,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胆筋目等便随肝属木而被纳入木行;心属火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血脉,开窍于舌,故小肠、脉、舌等也被归入火行。

五行学说不但将人体的内脏及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而且还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与人的五脏生理系统联系起来,认为同一行的事物之间有着“同气相求”的关系。这样,就把自然现象与生命活动密切地融贯成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性和统一性,昭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不仅运用于世界万物的归类推衍,更重要的是以相生相克等规律来探索和阐释复杂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自我调控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体现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对人体来说,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1)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和促进关系。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故相生关系又被比喻为“母子关系”。以火为例,因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图1)。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相生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生理上五脏相互滋生,肝生心,即木生火,如肝藏血可以济心;心生脾,即火生土,如心阳可以助脾;脾生肺,即土生金,如脾的健运可以益肺;肺生肾,即金生水,如肺气清肃下行有助于肾的纳气;肾生肝,即水生木,肾所藏之精能滋养肝血,等等。病理上五脏病变可按相生关系转变,通常称为“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即肝病传心,心病传脾,脾病传肺,肺病传肾,肾病传肝。例如,肾阴虚不能潜藏肝阳,临床上通常称之为“水不涵木”。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即肝病传肾,肾病传肺,肺病传脾,脾病传心,心病传肝。由此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诸如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及肝旺泻心法等等,即是五行相生理论在治疗上的具体运用。

(2)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的相互制约关系。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故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土,土为木之“所胜”:

由于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其它四行亦可类推。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相克理论,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肾制约心,即水克火,如肾阴承制着心阳,使其不至于亢盛;心制约肺,即火克金。如心阳可以制肺,使其不至于过寒;肺制约肝,即金克木,如肺的肃降抑制着肝的升发,使其不至于太过;肝制约脾,即木克土,如肝之疏泄可以制脾,使其不至于壅塞;脾制约肾,即土克水,如脾之健运可以调控肾的主水功能,使水湿不至于泛滥。

(3)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维持事物间的协调平衡。正所谓“生中有制,制中有化”,亦即“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之意。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间的正常协调关系。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而克制之中又蕴含着相互滋生,以免制约太过而损伤。以相生关系来看,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火生土,土生金,而火又克金;土生金,金生水,而土又克水;金生水,水生木,而金又克木;水生木,木生火,而水又克火。所以,“生中有制”。以相克关系来看,木克土,土克水,而水又生木;土克水,水克火,而火又生土。依此类推,故言“制中有化”。由此可见,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受着其它四行的不同影响,任何一行又可以不同方式影响其它四行。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维持协调平衡,人体也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状态。

2、五行的乘侮

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时,就会出现异常的乘侮现象。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1)相乘:是指五行相克太过为害。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太过”与“不及”两个方面。“太过”,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进行了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其所胜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的协调关系失常,诸如“木旺乘土”。“不及”,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行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更显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的协调关系失常,诸如“土虚木乘”。

(2)相侮:是指五行反克为害。因而,相侮又称“反克”或“反侮”。五行之间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与“不及”个方面。“太过”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它的反向克制,如肝火旺而犯肺,称为“木火刑金”。“不及”,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其所胜行的“反克”,如“木虚土侮”。相乘与相侮都属于相克异常的现象,在生命过程中则属于病理情况。由于一行太强,或一行太弱,或两者同时并存所导致。其区别仅在于作用的方向相反,相乘是顺着相克次序的异常克制太过,相侮是逆着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故根据相乘相侮的原因,确定“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具体治法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等。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两种不同的学说,有着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此两种学说被古代医学家接受并引入到中医领域,为构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二者作为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并运用于临床诊疗疾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乔汉

猜你喜欢

相克次序学说
食物相克?没这回事儿
比高矮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第十道 生相克
生日谜题
放假一年
学说英语
食物会“相克”吗
糊涂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