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宗岳蒋发考辨

2009-07-03路迪民

武当 2009年6期
关键词:张三丰太极拳

路迪民

(接上期)

“走出传说”,值得商榷

康戈武先生在《发言》的第三部分,用了“脚踏实地,走出传说,尊重武术遗产的创始人和传承人”的标题。这里把“走出传说”作为一个口号,值得商榷。

什么叫“传说”?《辞海》的解释是“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而《辞海》的“史料”定义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考古遗迹、遗物)、文字的(如铭刻、文书与著述)和口传的(如民间诗歌、传说)。”这就是说,“传说”是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史料。实际上,多数“文字的”史料也是由口传而来。中华武术,自古就有秘传习俗,且因习武者多不善文,记述很少,故应更加重视传说的作用。对于传说,当然要作分析,要实事求是地分辨真伪,而康先生“走出传说”的口号,实则是对“传说”的排斥态度。例如:

康先生在《发言》中说:“有文章认为,《王征南墓志铭》出自明清之际大儒黄宗羲,所记应是‘事实。然而,黄宗羲在文中明白地写着‘高辰四状其行,求予志之。《宁波府志·张松溪》中写道:‘张松溪,……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显然,尊张三峰为内家拳始祖,是张松溪、高辰四等内家传人的‘自言……因此,很难相信,所记关于张三丰的传说是‘事实。”这就是说,即便同一件事有两个不同记载的“自言”,都不能算是“事实”,这就是康先生的“走出传说”。

“自言”是什么?就是亲自说的,考证学称其为“第一手资料”。若把一切自言都排除在外,那就不会有中国武术史了。“挖掘整理”,岂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自言不算数,关于陈王廷创拳的一切“事实”,哪有一点一滴的历史记载?请看唐豪在陈家沟“考证”的来源:“1930-1931年冬末春初,予居陈沟陈承五家月余,调查太极拳历史,始备悉其详……以上除德瑚官阶由族谱考得,余则承五亲述。”(见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唐豪跟陈承五睡了几天,就以“亲述”而“备悉其详”,难道“亲述”不是“自言”,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显然,康先生“走出传说”的口号,只是一个掩埋事实的工具而已。然而,历史考证确有“走出传说”的事,它是指通过新的发现,对某种传说的证实或修正,而不是排斥。例如,中国历史把夏代以前称为“传说时代”,近年在湖南宁远九嶷山发现的一处古遗址,经考古发掘证实为年代最早的舜帝陵庙,进一步证实了《史记》中关于舜帝与九嶷山关系记载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潇湘晨报》的报道标题就是《“五帝”历史走出传说》。如果把杨家和赵堡关于张三丰创拳的说法称为“传说”,那么,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的发现。难道不可以认为是“走出传说”,作为张三丰创拳说的新证据吗?

王宗岳是近代太极拳的开拓者

康戈武先生在《解读》中提出一个论断:“王宗岳是位查无其人的托名符号”,这是前人未曾有过的看法,可谓批判张三丰创拳说的“最新成果”。然而他依然忽略或有意回避了一些重要史料,并不能解释与王宗岳有关的诸多问题。

王宗岳名字的出现,据笔者所知,最少有以下几个渠道:

第一,当属杨家的传说和记载。杨家的祖传说法,不是靠别人“考证”赋予的,王矫宇就亲自听到过杨禄禅讲述王宗岳收蒋发为徒的故事,《北平实报》的访问记就是“记载”。许禹生、陈微明、杨澄甫的书都有记载。这比陈王廷创拳说属于外人“考证”得来要可靠得多。如果硬要说杨家的传说和记载是错误的,你得讲出个道理来。是杨禄禅数典忘祖,出卖陈王廷,编造了一个师爷蒋发和师爷之师王宗岳吗?有何证据?杨禄禅为什么这样做?这对杨家有何好处?否则,杨氏传人能够欺师灭祖地认为杨禄禅是数典忘祖吗?

第二,是赵堡太极拳的传说。赵堡太极拳有蒋发以下的明确传承顺序,蒋发之师,在杜元化《太极拳正宗》中称王林桢,其他著作将王林桢亦称王宗岳。西安侯春秀先生(1904-1985),是赵堡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张应昌的后传弟子。张应昌是张彦之子、陈清平的师弟,其传授与和家无关(和兆元是陈清平弟子),也与杜元化无关(杜元化从学于陈清平再传弟子任长春)。笔者早年得到侯春秀弟子传抄的“武当赵堡太极拳源流”,称“祖师:张三丰,宗师:王宗岳(林真)”,后面是蒋法(发)—邢西怀一张初臣一陈敬柏一张宗雨一张彦一张应昌、陈清平等。其中一些字的写法与杜元化不同,如把“蒋发”写成“蒋法(发)”,“邢喜怀”写成“邢西怀”,“张楚臣”写成“张初臣”,“张宗禹”写成“张宗雨”。这显然和杜元化所传是两个相似而互补的记载。其中的宗师是“王宗岳”,只把“林真”作为王宗岳的别名,说明“王宗岳”和“王林桢”是赵堡传人早就知道的同一个人。康戈武先生在《解读》中认为杜元化的书中有“王林桢”而没有“王宗岳”之名,就断定“‘山右王宗岳再次失去了实际存在的可能”,只能说明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罢了。

第三,是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王宗岳论详且尽矣”的记载。李亦畲的记述,必来自武禹襄,而武禹襄所闻,从杨家、赵堡,或舞阳盐店都可能得到。康戈武先生对王宗岳的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有两说。他先认为姚继祖在《武氏太极拳全书》所载的李亦畲《探太极拳之源》,“是读聊斋李超武技传后……把王渔洋原文中的‘关中人王宗,写成了‘关中人王宗岳”。后面又根据姚继祖“文存”中武秋瀛为《太极拳论》写的《跋》:“右论不知创自何人”,认为“山右王宗岳仅仅是出自武禹襄一人之口的人名符号”。到底是武禹襄作假,还是李亦畲附会?康先生也是一笔糊涂账。那么,杨家、赵堡、吴式、孙式太极拳传人,包括唐豪顾留馨,是否都昏了头,去盲从武禹襄和李亦畲的造假呢?

再说,李亦畲《探太极拳之源》和武秋瀛为《太极拳论》写的《跋》,都是姚继祖前些年才说的。笔者问过李亦畲的曾孙李光藩先生,他否认李亦畲《探太极拳之源》和武秋瀛《跋》在李家的流传。若有,李亦畲必然写在“老三本”中,李福荫、李怀荫及武禹襄之孙武延绪也必然收入1935年的《李氏太极拳谱》中,但是都没有。李光藩先生说,李亦畲的小序是写给李氏后人看的,不涉及争论。若要造假,为何不把《太极拳论》的作者加到自己头上?徐震在《太极拳考信录》中,也充分肯定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王宗岳论详且尽矣”的记载。他说:“武氏之学,出于陈氏。李氏既不讳言,宁需无端引王宗岳以自重。既不需引王宗岳以白重,自无伪造授受以欺人之理。然则谓王宗岳后传陈家沟者,可为实录矣。”

第四,是唐豪发现的《厂本拳经》。此本虽然发现较晚,但属于乾隆抄本,其中太极拳经的标题就是

“先师张三丰王宗岳传留太极十三势论”(见唐豪《太极拳宗师王宗岳考》中的照片)。有人怀疑《厂本拳经》的真实性,笔者以为,这本书在考证王宗岳的同时,也是张三丰创拳说的证明,这是唐豪不希望的。而唐豪保留了全部原文,说明唐豪造假的可能性不存在。唐豪只是根据《厂本拳经》中的《阴符枪谱序》断定“山右王先生”就是“山右王宗岳”。康先生却用王宗岳“是明代人”的说法否定了唐豪的考证。而《厂本拳经》中“先师张三丰王宗岳传留太极十三势论”的标题,又该如何否定呢?

综上所述,王宗岳是无法否定、确实存在的太极拳大师。杨家和赵堡所说的两个王宗岳的传承关系都很清楚。无论按杨家或赵堡之说,王宗岳都是近代太极拳的开拓者。如果把张三丰及其以前的韩拱月、许宣平、李道子所传称为太极拳的“传说阶段”,则有清以来的太极拳,就是有连续记载的发展阶段。当然,《太极拳经》的作者只能是一个王宗岳,但是由于人名相同,传说亦有混同,只要大家都承认著有太极拳经的王宗岳,具体细节就是次要问题了。

顺便说说,近几年来,河南博爱县唐村又出现了一个王宗岳,说是唐村李氏第十二世李鹤林(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初五日出生)的弟子。李鹤林七十八岁生日时有人赠“武元杰弟”匾一块,“据村民回忆”,匾上的署名是“弟子王宗岳”,但是匾牌毁于“文革”。温县有人将其作为唐豪考证的佐证,博爱有人又有争夺太极拳发明地之意。笔者不想对此作出任何评论。

一个费解的“解读”

提到河南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并由中国武术协会为其挂牌,使人不禁想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埋了三百两银子,反要插上“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牌子。隔壁张三偷了,又换上“隔壁张三没有拿”的牌子。河南温县的“太极拳发源地”,不正因为愈来愈多的遭到驳斥,才要命名、挂牌,还得“解读”吗?而康先生的权威性《解读》,倒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这块牌子到底有多大价值!

首先,作为对“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解读,却没有拿出一条“太极拳发源”的证据。为什么《陈氏家谱》中根本没有“太极拳”的字样?为什么直到《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出版,陈氏族人也未提出陈家创太极拳,反而把《杜育万述蒋发授山西师传歌诀》作为附录?《陈氏家谱》中陈王廷“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的“旁注”,是否可靠?如果可靠,为何是“旁注”?而且一直注到二十世纪的陈鑫兄弟,后面还有“森批”二字?陈王廷的长短句“闷来时造拳”,出现在陈鑫所写的《陈氏家乘》中,有何理由证明这是陈王廷几百年前的原作?陈氏《文修堂本》只记载了五套“捶”,没有太极拳;《两仪堂本》才把“头套捶”亦称太极拳或十三势,而唐豪顾留馨说陈氏拳有“五套十三势”,算不算欺骗?所有这些关乎陈氏创拳的重要问题,康先生哪有一点一滴的“解读”?

其次,康先生“谨取各式太极拳传人的文据为凭”,证明“现传各式太极拳皆溯源至河南省温县”,但他只叙述了各式太极拳自温县之后的“流”,而回避了各派所述的太极拳之“源”。比如在叙述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文据”时,都引用了李亦畲的《太极拳小序》,但都从原文中摘取拼凑了这样一句话:“我郡杨某从‘河南陈家沟陈姓学太极拳”。而李亦畲的原文是:“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康先生颠倒顺序,改变原文的做法,实难掩人耳目。对于赵堡太极拳,康先生干脆排除在外,改用了新近树立起来的“和式”太极拳。试问,除了陈式和“和式”之外,杨式、吴式、武式、郝式、孙式、李式太极拳,哪一个主要传人的“文据”认为太极拳创自陈家沟?没有!黄河经河南省流到山东出海,能否说黄河发源于河南?

康先生自然明白,回避“源”的论述,只叙述温县之后的“流”,实属空谈。于是他还要“截流”,截流的着眼点就是否认王宗岳蒋发的存在。截流的工具,就是“1+1=0”和“走出传说”“查无史据”等。如果说发展,康先生在这一点比唐豪顾留馨多了一点技巧。可惜这些技巧,谈不上真正的学术考证。《解读》难解,也好解,“弄巧成拙,原来如此”而已。

最后,笔者想说一句话:太极拳源流的争论,也许还要长期进行下去,但是,即便再来一次“焚书坑儒”或“焚书坑道”,张三丰、王宗岳、蒋发的名字,也不会从中国太极拳的历史中被抹掉。

责任编辑柯超

猜你喜欢

张三丰太极拳
消失的张三丰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穿越在历史中的“张三丰”
张三丰:哥就是神一般的传说
郭襄与张三丰:你的风陵渡,我的铁罗汉
光影视界
张三丰的手掌有多?硬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