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步宋词 品读悲愁

2009-07-02贾庆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贺铸愁绪李煜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个很有个性的王朝。她有着空前绝后繁荣的经济,却在边功上难有建树。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宋朝,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朝政危机此起彼伏。现实激发了作者的创作情绪和创作灵感,他们内心的忧愁无奈,以及很多复杂的情感都需要一种方式,任其尽情宣泄,而一代宋词,就在宋朝这样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中产生并繁荣发展起来了。而正因为有了宋王朝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愁”就成了宋王朝的主题,自然也就成了宋词的主题。

翻开宋词,描写“愁”的词句扑眼而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遮幕》)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飞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踏莎行》)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这仅仅是翻阅宋词时所见一斑,但从这一斑中可窥知全豹,宋词中描写愁情的词句可说是比比皆是。本来,“愁”乃词人骚客之通病,愁因别离而生,因思乡而起,因相思而浓;到了宋朝,愁又因国仇而重。其中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等,都是描写愁的著名词句。这些词句运用了形象化的思维形式,把愁绪写得生动可感,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们只采撷其中的几句来欣赏品味。

南唐后主李煜,虽然不一定能算作宋人,却实实在在地开了宋词“愁”之先河。他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身份地位的巨变,让他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感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锦衣玉食,昔日的轻歌曼舞,昔日的花团锦簇,都已化为了过眼的云烟,回首往事,怎不让人垂泪神伤?李煜把这无边的愁绪、亡国的痛楚诉之于词,无不字字血泪,使人顿生锥心之怆痛。无形的愁绪在他笔下变得有形了,就像那凌乱的丝线一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更为奇特的是,他以东流的“一江春水”比喻亡国后自己愁绪的汹涌繁盛,绵延不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阶下囚生活的凄苦悲愁。读罢,不由觉得滚滚东流的江水都成了后主眼里的泪水。

与后主词风相似的,还有一位女词人,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的创作经历可分为前后两期,她的愁情之作大多作于后期。那时金兵已入据中原,李清照流寓南方,极尽漂泊之累;又恰逢其夫赵明诚病故,再添孤独之苦。家愁国恨齐涌心头,她寂寞无助,“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想从前,生活无忧,夫妻恩爱;而如今,孤苦伶仃,无人倾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啊!所以她笔下的愁情真切哀婉,愁深,愁重,似有千钧之力,哪怕是“双溪蚱蜢舟”也“载不动”这许多的愁,而且这“愁”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她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笔触,化无形为有形,抒写了国破家亡后愁绪的厚重和自己所感受到的难以承受的重压。而这重压就像压在读者的心头一样,让人感到字字带泪,句句渗血。

在北宋还有一位词人——贺铸,他一生为官,却一生不得美官。仕途不畅,感情失意,也让他愁绪满怀。他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成了写“愁”的千古绝唱。他巧设了三个比喻,把内心的忧愁比作萋萋烟草,风中飞絮,霏霏梅雨,把无形的愁绪化作可看、可感的形象,写出了愁绪的铺天盖地和挥之不去,从而表现愁之深、之广、之绵绵无绝。也正因了这句词,贺铸有了“贺梅子”的雅称。我们今天读来,也不能不为贺梅子拍案叫绝。

其实,上面撷取的只是几个典型的词句,但我们却能从中体会出宋词人深沉的哀愁。这哀愁因了宋词人的匠心,因了宋王朝的飘摇而令人更加的刻骨。可以说,宋词人愁之深沉全赖于宋王朝愁之深沉。宋王朝的愁,积淀了千千万万人的愁,历久弥坚,千年不变,以至我们今天品味,还是满心的愁怨。

贾庆玲,教师,现居河北乐亭。

猜你喜欢

贺铸愁绪李煜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风起了
李煜
李煜作品
贺铸:人生总有一段路要自己
近十几年来贺铸词研究综述
一阙诗词 万里愁绪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