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并处理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2009-07-02张玉兰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辩证关系中学英语教学厘清

[摘要]新课改后的基础英语教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正确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当厘清英语教学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并注重课本、教材与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明晰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形式,意义和语用三个维度上优化语法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辩证关系 厘清 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20135-01

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目前基础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正确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当厘清并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厘清的几个辩证关系

(一)教材与资源的关系。教材是课程教学资源的核心,它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练习册、听力材料、录音带等为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必要材料。“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课程资源”除了包括上述提到的教学材料以外,还包括语言教学设施、文字音像材料、网络信息,以及英语环境等。

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本就是例子”。也就是说,再好的课本也不可能为学生或教师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它仅仅为教学提供例子而已。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英语教学。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任何人学习语言都要经历一个“知识能力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知识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英语教学中,把英语作为知识来教学,而不是作为能力来培养,忽视了语言的工具性和交际功能。语言学上,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就是有关语法规则的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来获得,而且这种知识通常是“被记忆了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指运用语法规则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能力,但还不是运用能力。从陈述性知识到运用能力需要两个重要的转变,一是“自动化”,二是“重构”。首先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需要“自动化”。让学生做各种形式的语言知识练习是必要的,它是实现“自动化”的必要手段,即“熟能生巧”。然后从“程序性知识”到“运用能力”需要“重构”。自动化过程只是把陈述性知识变成了简单的能力,而将这些简单能力组合成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要“重构”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与生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看作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从而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境界。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主导作用,而非主宰。

(四)语法教学弱化与强化的关系。新课改以来,关于语法教学出现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重视听说教学,需要淡化语法教学,或者不教语法”。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一些老师在公开课或优质课上回避语法知识讲解,实际上“淡化语法教学”的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的确,我们以前的英语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语法教学,这是一个通病。但是《英语课程标准》并不排斥语法教学,也不主张“淡化语法教学”。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在的问题不是教不教语法的问题,也不是淡化或强化语法教学的问题,而是如何优化语法教学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学习语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因为语法是语言构成的内在规律,是学习语言的“捷径”。

二、正确处理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一)课本、教材与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教师对英语课本的认识和使用问题。课堂教学应当基于课本,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用课本去教”,而不是仅仅去“教课本”。从英语教学理念上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深层次的变革。教师“用教材去教”,必须走出“课本就是圣经”的误区。教师应当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教师应当有勇气和能力对教材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1)删减。删减那些过于复杂的活动、不合适的练习。(2)补充。补充相关话题的词汇、结构、语篇、文化背景知识等。(3)调整。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或当时的社会生活,可以调整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顺序,或提前或推后教学。(4)整合。单元中不同的教学模块是开放的、灵活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行移动重组。

(二)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交际活动,比如综合性的听、说、读、写活动,任务型活动等。任务就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完成任务型活动就是“用语言去做事情”。由此可见,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运用能力的转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是语言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语言情景的创设者等。教师不要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上,应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把宝贵的时间交给学生去参与语言实践和体验语言运用,让他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的语言知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三)明晰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更多地发挥“指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创造语言情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指导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等。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坚持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和语言学习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是当今英语课程改革的又一个重点。在课堂上,该学生去做的一定放手让他们去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去参与语言实践,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教师不能包办或代替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更不能剥夺他们参与语言实践的自由和机会。教师不必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教师也需要适当解放自己,实现“无为而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四)从形式,意义和语用三个维度上优化语法教学。当代语言教学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更强调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思维,语法教学最好不要采用“给予式”,最好采用“发现式”。让学生参与语法知识学习的发现与探究,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发展。根据当今的语法教学理论,语法教学应当建立在形式,意义和语用三个维度上。语法教学的模式应当让学生“先感性,后理性”,即感受观察发现讨论讲解运用。让学生先感受对话或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并试图去理解,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发现的例子或语境,让学生先自己总结规律。如教师在动词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教学活动中,先提供几个示例,然后叫学生依据示例完成剩余内容。教师通过检查答案,让学生说出他们所总结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说得不全面或不正确的地方,教师给予补充或纠正,然后再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促使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过程,主动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记忆的过程。学生对于自己发现总结得来的东西往往是理解最深刻,记忆也最长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少茜、龚亚夫,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知识、能力与运用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6):3944.

作者简介:

张玉兰(1963-),女,苗族,湖南龙山人,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辩证关系中学英语教学厘清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厘清小微企业集群发展的若干问题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中一些辩证关系的处理
语言学习与不同语境的辩证关系
劳动价值与制度价值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
浅析过程导向理论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