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业生产力推动机制的工业部门划分设想

2009-07-01李含琳

关键词:重工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业

李含琳

摘要:传统的重、轻工业部门两分法,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现代工业的结构关系,也不能准确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重点。根据各工业部门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可将工业部门划分为创造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和运用先进生产力的加工业两大类,其中加工业可进一步划分为重加工业和轻加工业。这有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工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特别是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也有利于国家自主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关键词:工业部门划分;先进生产力;重工业;轻工业;装备制造业;加工业;自主战略

中图分类号: F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9)02-0039-05

Industrial Department Allocation Based on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Promotion Mechanism

LI Han-lin

(Gansu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Gansu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heavy and light industry allocation can not reflect structure relation of modern industry and can also not accurately reflect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law and its importance.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departments and advanced productivity, industrial depart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two departments as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f creative productivity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by using advanced productivity, among which processing industr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heavy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light processing industry. This allocation is helpful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ing of intrinsic relation of industrial departments, especially their relation to advanced productivity, and is also helpful to implementing and promoting national self-strategy.

Key words: industrial department allocation; advanced productivity; heavy industry; light industry; equipment manufacturer; processing industry; self-strategy

我国传统的经济理论对于工业部门的划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两分法,即把工业部门在大体上分成两个大的部门:一个是重工业,另一个是轻工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进程,这种划分方法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现代工业的结构关系,也不能准确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重点。为此,本文基于工业生产力推动机制,根据各工业部门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对工业部门进行新的划分,划分为装备制造业和加工业两大类,其中加工业可进一步划分为重加工业和轻加工业。这样的工业部门划分,将更加有利于国家制定和调整自主知识产权战略以及推行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国家战略。

一、工业部门传统划分方法的缺陷

对于工业部门的具体划分,中外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基本的划分标准是相同的。这个标准主要是“重”与“轻”的区别。这里的“重轻”一般是指投资规模、加工强度、劳动强度等。但是这种传统的划分方法并不能说明各工业部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更不能体现其与先进生产力的推动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

1.工业部门划分的依据

我国目前的工业部门划分理论和工业部门的实际划分名录,是在借鉴苏联的工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在20世纪50到80年代的我国工业部门分类目录中,将整个工业分为12个大类、44个部门和160个细分类。关于工业部门,国内绝大多数工业类词典和经济学辞典的解释基本是一致的,都认为,工业部门是“生产性质相同的许多工业企业的综合”[1]。工业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产品用途相同,二是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相同,三是工艺过程的性质相同。也有观点认为,工业部门是“由社会分工分离出来的、专门生产同类产品的许多工业的综合”[2]。

2.工业两大部门的划分

我国目前出版和使用的经济学类工具书和教科书中,对于工业部门的分类一般是按照工业品的最终用途作为划分标准的,这样就可以把工业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与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两大部门,“在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中,又可以进一步加以分类。如:可以分成为重工业部门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和为轻工业部门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从工业原料的供求联系、加工深度以及劳动对象的性质来看,又可以把整个工业划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两大类”,采掘工业主要包括采矿工业、采煤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等。[3]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正式把工业部门划分为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门,并且在理论上进行了权威性的诠释。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燃料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轻工业“主要是生产生活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造纸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工业等。”[1]《经济学辞典》等对于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划分方法与大多数辞典也是相同的[4]。

3.近年来关于工业部门划分的讨论

“两分法”既不能在理论高度上说明工业发展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工业部门内部的结构关系。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学家试图创新工业部门的划分理论,但是并没有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观点,许多研究只是在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之间、信息工业与现代工业化之间、生产力的国际化、工业部门的发展主体转变等方面进行。比如有学者认为,工业部门的结构转变,是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而后在基础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心又向加工组装工业转移。这种向加工业转移的现象无论在轻工业还是在重工业都会发生,这意味着工业加工程度不断深化,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从工业部门结构转换来说,即从以原料为重心的重工业化阶段进入以加工组装为重心的高加工化阶段。工业资源结构,即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的结合关系,也是与工业部门的结构转换同步进行的。因此,从资源结构变动看,工业化过程又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三个有序的发展阶段。[5]

4.工业部门两分法的根本缺陷

把工业部门在整体上区分为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门,从形式看比较简洁,从内容上看比较清楚。但是,这种划分方法也存在严重的缺陷,无法说明工业生产力的推动机制、发展机制问题。也就是说,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到底是由哪些部门主要推动的?工业生产力的创造和创新到底是从什么部门开始的?谁最能够代表工业生产力中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等等。

二、生产力、生产力要素与先进生产力

要使工业部门的划分能体现工业生产力的推动机制及发展机制,必须正确认识生产力、生产力要素、先进生产力、生产力推动机制及其与工业各部门的关系等问题。

1.生产力的内涵和属性

生产力也叫社会生产力,通常指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和序言中都讲过,人是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引发者、调整者和控制者。生产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生产力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的问题;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属于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对象。[6]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我国学术界提出的。1961年孙尚清先生提出了“生产力组织学”的问题,主张把生产力运动规律作为这门学科的独立研究对象。1962年于光远先生提出了建立“生产力经济学”的倡议。1980年11月在贵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产力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在国外,对生产力的研究则主要反映在工业区位理论当中。[7]

2.对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讨论

相对于生产力的概念而言,对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问题争论比较大。自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两要素”,即生产工具和劳动者之后,对于生产力的要素问题在学术界的讨论和争论一直存在。实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的现代经济学家也对生产力的构成要素问题进行了不间断的讨论和争论,有的提出“三要素”,有的则提出“四要素”、“五要素”等有发展意义的观点。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各个要素在生产力当中的作用及其在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结构当中的作用和功能也是有很大区别的。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因为他是生产力当中的动力机制。劳动者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在生产力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为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下,生产效率主要依靠劳动者的数量。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劳动者在整体生产力的发展中已经从属于机器和设备了。虽然企业的发展也要讲劳动力和技术、管理人员,但是要知道,在现代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的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要素在整体上也是从属于技术性质的生产线的。至于劳动对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等,一方面他们是现代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发展要素,另一方面他们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却远远不及机器和设备。

3.先进生产力及其关键构成要素

对于先进生产力问题,从2001年到现在我国已经研究了许多年,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比如,先进生产力就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和本质要求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有时代性、相对性和综合性三个鲜明的特点;先进生产力具有智能化、全球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当然,还有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商品化程度、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先进生产力的。应该说,这些研究无疑是对先进生产力的认识深化,但是其中又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就是,把先进生产力抽象化、理性化了。实际上,不论是主张“两要素”还是主张是若干个要素,在生产力的诸构成要素当中,生产工具始终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工具实际上就是“先进生产力”问题。

先进生产力的关键构成要素还是生产工具。实际上,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衡量的主要尺度,是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重要标志。为什么生产工具在生产力诸要素当中位居重要地位呢?这是因为,生产是聚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载体,生产工具当中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工具的知识产权是“行为主体以智力劳动的方法在科学、技术、文艺领域里创造的精神的专有权”[8]。关于知识产权的内容,在1967年7月的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建立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8款规定了知识产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其中,专利权和商标权合称为工业产权。还有发现权、发明权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权。所以说,生产工具是先进生产力的总代表。

三、工业的部门结构及其与“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我们现在所说的重工业与轻工业,在一定意义上是根据工业部门的投资规模、技术层次、生产特点、工艺流程等划分的,而这些划分方法只能说明各个工业部门的生产特点,而不能说明这些特点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为此,需要重新认识工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工业各部门与生产力推动机制的关系不是一致的,应该根据不同的工业部门与生产力的关系来分析工业生产力的变化规律。换一个方向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分析和区分工业部门及其关系,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我们认为,工业部门的划分理论和实际工业名录,应该具有比较简明地说明现代工业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功能。这实际上是对工业部门理论与生产力理论的关系的重新认识问题,这需要创新思维。

1.工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效率是有明显区别的

这种区别是认识先进生产力与一般生产力的关键。生产力与生产效率之间有直接联系,但是也有区别,不能把二者简单混同。工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区别:一是工业生产力应该是讲作为整体的工业生产力水平的推动机制问题,而工业生产效率则是讲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出效率问题;二是工业生产力是讲原因,而工业生产效率是讲结果;三是工业生产力是讲工业的生产过程是由什么手段和方式推动的,而工业生产效率则是讲整个工业的发展结果和对国家的贡献。

2.工业的“先进生产力”是装备制造业,而不是其他类型的工业部门

不论从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看,还是从我国的工业部门划分理论来看,装备制造业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工业。机械工业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工业、工业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建筑和筑路机械制造业、生产用其他机械制造业、生产用金属品工业、日用金属品工业、机械设备即金属品修理工业、其他机械工业等11个部门。机械制造业的这些部门和行业,实际上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动开发了新一代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和设备又武装了其他工业部门,提升了这些部门的生产率。

3.加工业中的技术创新与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是有区别的

加工业当中也有技术创新问题,但是这方面的技术创新与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是有区别的。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是本源性的技术创新,而加工业中的技术创新则是派生性和部分性的技术创新。一般理论认为,重加工业是指采掘业和冶炼业,是加工自然物质的过程,将自然物质转化成可以进行多种用途的原材料;而轻加工业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轻工业,也包括为农业和农村生产机械设备的工业。重加工业和轻加工业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第一推动力。第一推动力始终是装备制造业中的技术创新。所谓本源性的生产力,是指先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性生产力问题;所谓派生性的生产力,则是指非整体性、非本源性的生产力活动。所以说,在整个工业部门的划分当中,如果把全部工业部门划分为重工业与轻工业两个部门,则不能从工业生产力的第一性上思考工业的发展动力问题,也就把先进生产力问题覆盖在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划分当中了。

4.工业部门的先进生产力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本源

对于工业部门当中的先进生产力问题,不能单纯认为是决定工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而应该定位于全社会发展的直接生产力、本源生产力和推动生产力。工业当中的装备制造业(以机械工业为主)以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成为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直接、最高效、最强大的推动机制。这是因为,不论是在工业还是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经济还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使用得最多的机器和设备,都是由工业当中的装备制造业提供的,没有第二个提供者。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农业虽然不属于工业的范畴,但是在现代农业经济的几乎全部的活动当中,所使用的主要机械和设备,都是由工业提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农业是工业在区域上的延伸。农业的先进生产力如此,社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也是如此。

四、基于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的工业部门划分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传统的工业部门划分法不是很科学的划分方法,这种划分方法和标准不能说明工业各部门与先进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这里,我们提出根据各工业部门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来进行工业部门的划分,即划分为创造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和运用先进生产力的加工业两大类,其中加工业可进一步划分为重加工业和轻加工业。

新的划分方法是依据不同的工业部门在整个工业经济的运行全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这样,在现代工业部门的大框架下就可以把整个工业部门划分为两大部门:一是装备制造业(即生产工具制造业,为便于与常用的工业部门分类相衔接,采用“装备制造业”的提法),包括机械制造、专用设备、专用生产线、大型生产工具、自动化设备、研究开发机构等行业;二是加工业,其中重加工业包括煤炭采掘业、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有色金属采掘业、黑色金属采掘业、冶炼业、重型机械加工等,轻加工业包括纺织业、食品生产业、服装制造业、小商品制造业、皮革制造业、化肥制造业、农药制造业等(见表1)。

装备制造业的基本生产功能是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各种机器设备、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大型生产工具等,重加工业的基本生产功能是开采矿石、冶炼矿石、发电供电力、生产建材、建设建筑、水利建设等,轻加工业的基本生产功能是纺织品、小商品、农产品加工、零部件、农业机械、修理机械、电工电器、计算机、软件生产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划分是基本的,实际上的行业划分更复杂。

从现实来看,虽然工业各部门都有生产力和效率的问题,但是这三个部门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一是从研究与开发的意义上看,装备制造业的研究与开发是面向全社会的,是最基础的研究与开发,而重加工业和轻加工业的研究与开发是改进已有设备功能和提高设备效率的。二是从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上看,装备制造业在创造生产力,而其他两个是运用和实践生产力。三是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上看,装备制造业是主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其他两个则是被动地发展生产力。

五、采用新方法划分工业部门的战略意义

中央和国务院在2005年制定国家第十一个五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就以国家战略的形式提出了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也简称自主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对产品核心技术的发明权、控制权和收益权问题。实际上,自主战略也就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战略问题。

我们认为,实践国家的自主战略虽然整体上是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问题,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工业,或者说是本源生产力工业,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问题。国家的自主战略应重点突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就是振兴先进生产力。因此,要把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放在装备制造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政策、技术政策和人才政策进行倾斜,以适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客观需要。

为此,我们建议在国家的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过程中,用新的基于与先进生产力关系的工业部门划分方法取代传统的工业部门两分法,这有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工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特别是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也有利于国家自主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参考文献:

[1] 简明工业企业管理词典[K].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2] 经济大辞典(工业经济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 赵贺春.中国工业经济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

[4] 赵宝林,王化中.经济学辞典[K].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5] 姜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6(6).

[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7] 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科学学科辞典[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8] 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重工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业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