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园本教研模式的探索

2009-06-25杨立群

湖南教育·A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园本课例研讨

杨立群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以对保教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的各种园本教研活動的总称。近年来,我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园本教研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常规条件下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是研讨的时间有限,不够深入。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在一天八小时的上班时间里难以抽出相对集中的时间来。所以,一般幼儿园都是将研讨活动安排在中午的两小时,可中午教师们大多都疲惫、困倦,加之时间又有限,致使研讨走形式,不深入,效果不好。

二是研讨时参与的人员分散,不能集中。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使得每次的课例观摩只能让一半的教师参加,导致课例研讨时,没有参加观摩的教师缺乏素材,不能身临其境地谈出自己的看法,更别说同伴互助了。

三是研讨的内容记忆不深刻,不便于分析。园本教研所研究的不是高深的理论问题,而是“教学小现象”。但是,教师们往往因习以为常而意识不到问题的所在,也因事情琐碎而不记得问题的经过,以致不能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是开设专题论坛,提供研讨平台,让教师深入研讨。2008年3月28日中午,我园会议室里,由大班年级组组织的“如何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专题研讨开始了。我们邀请了周边学校的一些教师参加。按照计划,活动有三个步骤,可是,活动刚进入第三个步骤时,孩子们的起床音乐响起来了。这意味着我们的研讨必须草草结束了。这次研讨只有30%的教师发了言,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尝试利用QQ群和教师论坛,让教师们在网上充分交流。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网络教研的好处:突破了常规教研活动的时间、空间限制,教研随时进行,教研无处不在,“大教研观”在我园初步形成。教师们在下班后直至深夜,仍在进行对话交流,延续白天的研讨。在讨论之后,教师们在网上上传了百余条帖子,发表了近万字的思考意见,教师100%参与了讨论,就连平常不敢发言的教师,在网上也畅所欲言,大胆地与其他教师进行对话交流。

二是借助录像设备,回放研讨课例,让教师深度研讨。2007年4月,我园针对龚苗老师执教的社会活动课“各种各样的卡”,开展“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典型课例研讨。按照惯例,我们采取的是不当班的教师观摩后再研讨,结果一半教师因没参加观摩活动而无法进入研讨。为了增强研讨活动的实效,我们将活动全程制作成光盘并复制到各班电脑上,给全体教师提供了反复观摩学习、发现问题的机会,彻底解决了对研讨的内容记忆不深刻的问题。

三是运用监控视频,再现“教学小现象”,让教师自我剖析。针对“如何科学安排孩子一日的生活”,我园开展了一次“教学小现象”问题研究。按照以往的安排,我们轮流去各班检查一日活动的组织观摩情况。要将十个班全部都观摩一次,需要花十天的时间,如果碰上哪天有什么检查、会议,又要将时间往后推延,等到全部观摩完再来研讨,效率太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又想到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各班的视频系统和幼儿园监控设备,把各班学生一天的活动抓拍下来,在集体研讨时再现,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做法能让教师在任何时间段观察和再现问题、进行自我反思,研讨时间不够、参与人员分散以及对研讨内容记忆不深刻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园本课例研讨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