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萍同志之墓”墓名的变迁

2009-06-25张小灵

文史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张爱萍参谋长彭德怀

张小灵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城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精神立即传达到广大红军指战员中,当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听说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领导岗位上时,从内心感到欣慰和喜悦。

2月26日,遵义战役打响。按照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部署,红三军团在遵义城西北的石子铺等地,将黔军第一、第五、第八团击溃,进到遵义城下。为了迅速拿下遵义老城,27日当晚,邓萍率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在当地农民刘绍、蒋致才的带路引导下,到遵义老城北门外拱安关侧面、湘江河东岸的土埂边侦察敌情。邓萍一边观察,一边对张爱萍说:你们先钳制住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今夜发起总攻,一定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他又叮嘱张爱萍说: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敌人薛岳部就可能赶到……邓萍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颗突然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部,他头一歪,年仅27岁的邓萍一头仰在张爱萍的右臂弯里,殷红的鲜血喷溅在张爱萍的袖子和衣襟上。当张爱萍抬起右臂扶起邓萍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由于战事繁忙,邓萍烈士的遗体,三军团政治部只作了匆匆掩埋,未留下任何标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遵义人民把寻找邓萍烈士的遗骸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关怀和帮助下,遵义人民历经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于1957年在遵义北郊松子坎罗徽五家坟山上找到邓萍烈士的遗骸。

1959年,国防部寄给遵义地委经过彭德怀亲笔修改的《邓平同志的简历》(这里的“萍”字写为“平”字。据张爱萍将军回忆,邓萍同志生前“萍”字和“平”字都在使用)。同时,国防部还寄来了彭德怀亲笔题写的墓名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之墓”。1959年初,国防部曾电告遵义地委,说彭德怀元帅要亲来遵义为邓萍同志扫墓。后来因气候原因,飞机不宜飞行,只得推迟。不久,由于“庐山会议”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无法了却这个心愿。

从1959年到1984年,“邓萍同志之墓”墓名先后经历了三次变迁:

第一次变迁——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元帅的关心下,中共遵义地委、地区行署,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邓萍同志遇难处旁的小龙山修建邓萍烈士墓。1958年正式动工,1959年初建成。墓室由砂石料砌成,呈“凸”字形。墓地设计庄严朴素,四周都是常青树木。同年清明节举行了盛大的邓萍遗骸迁墓仪式。同样由于“庐山会议”的原因,彭德怀元帅亲笔手书的墓名题字没有采用。墓名用的是时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的题字“邓萍同志之墓”。邓萍的遗物,如在移墓时保存下来的金属衣扣、裤扣、毛衣碎片、帆布胶底儿跑鞋等物,陈列到北京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展厅里。部分遗物陈列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陈列室内。

第二次变迁——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期间,周林题字的墓名被改为“红军烈士之墓”,字体是毛体字。

第三次变迁——上世纪70年代末期,邓萍墓又恢复原名。墓上面刻着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墓名“邓平同志之墓”。墓地坐北向南,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墓身均以长50、宽40厘米的红砂石扣砌,棱面规整,通宽约32.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墓身正面嵌有墓碑,用的仍旧是张爱萍将军手迹“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黑底白字,每字约30厘米见方。左右侧室上壁刻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花圈呈倾斜状嵌置在墓前10米处台阶中央,长宽约4.5、3.1米,白色水磨石面,为水泥塑制,红、黄、绿三色相间。花圈以53朵大小不等的向日葵组成,饰素带两根,造型凝重,精雕细琢,寄托着遵义人民对邓萍同志的深切缅怀。

1984年,为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被再次移至现在红军烈士陵园内正中的位置,为陵园主要建筑。墓身正面嵌有墓碑,用的仍是张爱萍将军手迹“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黑底白字。墓冢周围,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原来建花圈的位置,改建为1979年10月张爱萍从北京寄来手书的邓萍同志墓志铭:“邓萍同志,四川富顺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早期毕业生。1927年大革命失败,与黄公略同志一起,由党派到国民党第三十五军第一师第一团作兵运工作。该军第一团在彭德怀同志领导下,于1928年平江起义改编为工农红军。邓萍同志历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参谋长等职。1935年2月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光荣牺牲。邓萍同志对人民革命事业、对党忠心耿耿,艰苦斗争,深谋远虑,风华正兴,任劳任怨,平易近人,英勇善战,为党献身。邓萍同志永垂不朽!”

在墓的东边有一石刻像,再现了邓萍中弹后倒在张爱萍身边的情景,生动地显示了邓萍壮烈牺牲时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慨。在塑像的石基座碑石上刻着“邓萍同志千古”,并且将张爱萍将军在《星火燎原(3)》上写的《遵义到大渡河》一文中记述的邓萍参谋长牺牲时的情况刻录在上:“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来到前沿和我一起观察敌情,并对我说……突然他的头栽到我的右臂上,我还没弄清怎么一回事,他那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殷红的热血已染满我的衣襟。邓萍同志不幸中弹。没有来得及说完要说的话就悲壮地牺牲了。”

经过40年来的维修整理,埋葬邓萍同志的红军烈士陵园已经颇具规模。走进陵园大门。沿石阶而上,在陵园顶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顶宽2米见方。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这一胜利是邓萍同志等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虽死犹荣,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如今,邓萍陵墓周围,松柏葱葱,苍翠欲滴。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人们,在这里瞻仰圣迹,祭奠英烈,净化灵魂。

猜你喜欢

张爱萍参谋长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自我罚站”的将军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消失的铁三连
彭德怀不愿照相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新四军参谋长亲临省府催军饷
王维国当好防灾决策“参谋长”
红三军参谋长唐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