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叶落”让位“落叶”看词语逆淘汰

2009-06-22张端芝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叶落词语语言

摘 要:词语逆淘汰这种语言现象,自古有之。从“落叶归根”淘汰“叶落归根”的趋势可以管窥这种异常的词语演变现象。这种将错就错的异常现象有深刻的语言学原因,警惕和防止这种现象的泛滥,对于规范语言文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言 词语 逆淘汰 “叶落归根” “落叶归根”

“叶落归根”本是平常成语,但由于“落叶归根”的一再挤兑,原词的权威不再。是“叶落”还是“落叶”,倒真成了一个问题。笔者用google进行网络搜索,得“叶落归根”630,000个结果,“落叶归根”1,430,000个结果,后者是前者的两倍多,大有后者淘汰前者之势。

说话要讲究修辞,说一个人死了也要回家,这不雅。说叶落归根,即叶子落了,也要回到树的根部去,雅致。“叶落归根”强调的是“落”而不是“叶子”。这个雅词成为成语,千古流传。

现在,有的人不关心叶子落到哪里去了,倒关心起落叶本身来了。这使人顿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苍凉感。今天汉语双音节词多了,把“叶子落了”说成“叶落”显得不顺畅、不习惯。既然不习惯“叶落归根”,又一定要按原意表达,就只能说“叶子落下来回到树根上去”。如果不知这个意义,恰好“落叶”又是常用双音节词,说起“落叶归根”就在所难免了。

词序的问题是汉语的一个基本问题,有人写文章夸张说词序不能颠倒,一颠倒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放狗屁”或“诗人千古”之类。前者是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的一个故事:某学政阅卷,发现三篇文章文理不通,恼火之下,分别批以“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虽说过谑伤雅,却也评价精妙。后者是陈毅在成都杜甫草堂的题联,上联“诗人千古”,下联“千古诗人”,颠倒词序,回文成趣,意义确实不同。

“落叶”和“叶落”是很独特的例子。同样结构的词如“落花”“花落”,一般就不会用错。如“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小孩子都会。为什么?两个不同词序的词,中规中矩地嵌在了诗词里,让我们整体记住了。“落叶”和“叶落”也只在“归根”问题上出问题,比如不可能在打扫街道的文章中搞错,说成“扫叶落”,也不会在成语“秋风扫落叶”中说颠倒。错就错在“叶落归根”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零零四个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单凭自觉,要发现错误很难。

真正可以与“落叶”之谬相媲美的词语,可能只有“击水”了。因为它正好也另有“水击”一词相对应。词性的变化与“落叶”“叶落”相若,意义之差异也一样微妙,并且是不能混淆的。

那么,“击水”和“水击”到底有什么不同,能否互换呢?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收入195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同年,又有大字本刊行。大字本对本句的批注是:“水击:游泳。”而《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也是游泳,这样看来,两词是同义的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差异。“会当水击三千里”来自《庄子•逍遥游》,描写的是“鹏鸟”迁徙时的壮观景象,“水击三千里”强调的是在“水”上“击”,而不是在空中“击”。“水击”而不“空击”,正是“鹏鸟”的特点,因为“鹏”是“鲲”所化,“鲲”是鱼类,化作鸟后不改其水性,同时又增加了飞鸟之速,这就把二者联系起来了。强调“水击”而不是“空击”(当然也没有“空击”这个词),这就是“水击”中暗藏的微言大义。

是不是说“击水”也是强调“击水”而不是“击空”呢?不是。因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到“中流”,不“击水”击什么?这个词的重点在一个“击”字,游泳的人都能体会这个动词的妙处。

“水击”强调“水”,“击水”强调“击”,这就是差别。正如同“叶落”强调“落”,“落叶”强调“叶”。“叶落”强调叶子“落”下去,“落叶”没有这个意义,它仅仅是落在地上的“叶子”。

在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水击”不能被“击水”替代的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这是一对偶句,讲究对仗。“水击”对“人生”,词性和平仄都对得工整,“击水”却不行。第二,诗词强调用典,“水击”有典,“击水”无典。诗词是精练的文学样式,讲究微言大义,用典能增加诗词的内涵,隽永而雅致。

把“叶落归根”说成“落叶归根”的原因,其根本在于对这个成语不熟悉,望文生义所致。

阅读有这样一个特点:文字进入我们的视野,需要使用大脑里的储存来处理它。因为有储存,才能很快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获得信息。这就是说,我们的阅读是以已有字、词、句、篇为基础的,这就是经验。比如阅读《水浒传》“智取生辰纲”,读到“赤日炎炎似火烧”时,我们马上就跳过去了,其原因在于我们大脑里有对这句诗的存储。这样就好说明何以会把“叶落”说成“落叶”了,因为如果我们大脑里本来储存的就是“落叶”,这样,当最初接触似曾相识的“叶落”时,就会草率地用储存的“落叶”代替“叶落”。有了这个第一次,以后就有可能形成惯性。每次见到它,就被大脑里那个错误的储存替代,如看到“赤日炎炎似火烧”跳过去一般。长此以往,我们就不以为有错。有人指出错误,谦虚的会接受或思考一番,固持己见的则不然。

经验使人犯错,错写、错读、错解,往往如此。觉得仿佛如此,就认定如此,这是我们接受知识、处理信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因此,任何文学家甚至文字学家在文字上犯错都是可能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对可能的错误进行查实纠正。知错就改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

语言文字上的逆淘汰现象除“落叶归根”外,还有“每下愈况”成为“每况愈下”,“桃之夭夭”成为“逃之夭夭”,“汉钟离权”之成为“汉钟离”等。使用“落叶归根”的人本来就不少,现在又出现了热播的电视剧《落叶归根》,这样下去,三人成虎劣胜优汰的事情,也许真的不可避免了。

(张端芝 益阳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 413000)

猜你喜欢

叶落词语语言
徐绍贵
枯木
找词语
月下行吟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我有我语言
老树画画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