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途径

2009-06-22侯志英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0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教学效果动作

侯志英

[摘要]提高中小学生体育课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以及不同的设备:因材施教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采取恰当的练习方式加强课堂安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因材施教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163—01

体育教学更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起引导作用,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脱离主体,无论教师花费多大力气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只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综合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教学的依据是《大纲》,教材是要素之一。教师只有认真钻研、通盘考虑、整体把握《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一节田径课,教师应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教材的功能、教材要点及重点、难点做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现有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再创造,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灵活有效地选择教法和练习手段,争取教学的最优化,较好地完成本节田径课的教学任务。

二、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中,力求让运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如:队列队形练习,跑步姿态,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徒手体操等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全面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各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匀称发展。

在教学中,一些基本动作是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收到锻炼的效果的。但是由于动作简单又重复出现,学生会感到枯燥而失去练习的兴趣a因此,在进行基本运动时,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游戏竞争赛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练习兴趣,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认真研究掌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动作学得快,但记忆消退得也快。因此,教学中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安排练习的分量要适当。所谓分量适当,就是指不宜安排运动负荷过大和单一活动练习内容。课中应多采用游戏或多种形式的练习,教法也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疲劳和厌学情绪。

2、练习的强度、密度要适当控制。根据学生生长发育快,但各器官组织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无氧代谢功能差的特点,练习的强度、密度应适当控制。如:在跳和投的教学中,应采用快速起跑和最后快速用力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自然协调能力。

四、多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某些基本动作只靠讲是难学会的。必须通过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观看、模仿,就能使学生较快地把动作学会。因此,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不但有助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能鼓舞学生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只讲不做,学生难以得到起码的直观感性知识。教学中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活泼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思考从而达到对知识、道理的理解。

五、科学地搭配教材,促进身体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骨骼、肌骨以及内脏器官发育得都不完善,长时间进行局部肢体练习,会引起部分肢体的疲劳,不利于身体全面发展。因此,在搭配教材时,应有计划地让上下肢体交替参与休息,做到张弛结合。如:在练习跳绳时,不仅让学生正摇跳绳,还可以让学生反摇跳绳,既跳绳。又要轮流摇绳。

六、加强课堂安全教育

1、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放松时要让学生把关节、韧带等放松开,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2、做好安全保护教育。保护与帮助运用的合理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畏惧感,加快学习进程,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果学生因做某个动作受了伤,可能使他终生难忘,再做此类型的动作就必然心有余悸,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责任感,把保护与帮助安全措施认真落实到每次谋、每个动作和每个学生中去。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互相保护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有了安全感,才能放心大胆地去练习动作。

其次,中小学生有的同学上课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同伴的感染,争强好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便这些学生知道正确的练习方法,同时要对他们加以保护和帮助,提示他们提高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消除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以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障碍的几种表现如下:

1、畏惧的心理:不敢做动作,肌肉紧张,借故见习。

2、自卑心理;男女同学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较大差异,每个人身体素质和性格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别。别人一学就会的动作自己反复练习就是学不会或姿态不优美,动作不协调。于是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天生不是练体育的料,自暴自弃甘心作别人的观众。即使老师督促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3、厌倦心理:认为学习内容老一套,课时单调。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厌倦,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4、怕苦的心理。

四种心理障碍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提出有效的克服方法,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下面提出几种防止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1、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运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某个人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他就把注意经常集中和趋向某事物,同时对该事物产生积极的影响。”

兴趣对人的行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能激励一个人积极的获取知识,参与一定的活动。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调动积极性,教师示范出正确优美的姿势,把体育运动的美感展示出来这是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最好手段。也是最有效最常用最简便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示范的目的,除了让学生看清楚动作结构以外,还应具有消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例如:作跳箱分腿腾越的示范,助批跑自然协调,上板轻松自如,第一腾空高且身体舒展,顶肩动作有力、明显,第二腾空高,滞气时间长,落地远、稳。好的示范动作就是给人一种凌空而落的美感。学生看后会产生情感的联想,会产生一种想参与想活动跳跃欲试的刺激作用,学习的积极性油然而生,对体育课就产生了兴趣。

2、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表扬激励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技术动作掌握不好的同学。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便给予表扬的同时再提出某一方面的要求,提高他们完成动作的自信心。

3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针对学生怕苦怕累这一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意志品质教育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末。鼓励那些意志品质教弱的学生自强不息、努力进取,哪怕取得一点进步也让他们自豪的感到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是与他们的刻苦密不可分的。

以上是我在体育教学中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效果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教学效果动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下一个动作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