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09-06-22杨凤鸣

文学界·人文 2009年3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实验

杨凤鸣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则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宇:创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2111(2009)03-082-03

中学的教学,基本上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造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具体的目标定位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促进全面索质的养成,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上,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习把理论变为实践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化学中创新意识培养是更新教育的设备、手段以及观念,通过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促进全面素质的养成,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并形成了许多看法和见解、这些看法和见解,有的颇有意义,有的需要更正,更多的则需要在不断探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以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论,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实践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保证化学教学改革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向纵深发展。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中学化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那么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开始培养:

一、精心设计培养创新意识的切入点

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化学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意向活动,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成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进而转化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仪器美,化学物质美,以及实验操作美,实验装置的和谐美和实验现象美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求知的浓厚兴趣。例如向硫酸铜溶液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絮状沉淀恰似蓝色的钟乳石。使学生惊奇万分;将铁丝伸入硫酸亚铜溶液中,生成美丽多姿的铜树,令学生感叹不已: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尤如缤纷的礼花,令学生大开眼界——哇,铁也能燃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美,就会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二)营造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为什么钢铁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锈?燃料燃烧时为什么鼓入空气,火焰会更旺?潮湿的煤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孔?等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那么学化学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探讨未知的化学世界的热情。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

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另外,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过程傲到心中有数,为能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

最后,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2、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乘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为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ICI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化学学习中还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手段。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不要让学生造成思维定势,学生思维不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思考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

三、灵活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创造发明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能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可能对社会或他人来说不是新的,但对自己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中小学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意识,产生探索的强烈欲望。如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等气体,如讲到氢原子的结构时,为什么电子受到核的吸引,不掉进原子核内而在核周围不停地高速运动。因此,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还是对例题、习题的解答,教师都应以新颖独到,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学生兴趣,鼓动学生在学习中多疑善问,勤于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创新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四、创设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

人体创造潜能的发挥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束缚和压抑。而现代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有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学生不仅敢于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还有敢于承担失败的价值。因此学生主体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习兴趣也得到极大地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本着从基础教育入手,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刨出新成绩。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化学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奇妙的化学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