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2009-06-21曾祥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污染

曾祥斌

摘要分析了农膜使用现状以及农用残膜污染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农用残膜污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用残膜;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27-01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用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效果,但随着用量不断增大,农民对农膜认识不够,致使农用残膜清理回收不利,土壤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整治农用残膜污染刻不容缓。

1农膜使用现状

1.1农膜质量较差,回收难度大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与回收问题主要集中在农用地膜上,目前农用地膜主要使用的是线形低密度聚乙烯,一般厚度为0.003mm或0.004mm。由于生产者与作用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地膜生产趋于薄型化,而忽略了薄膜耐侯性的改善,致使农用地膜强度低、易破碎,寿命只有4~5个月,给回收带来困难。

1.2农膜数量逐年递增,污染面扩大

近些年,随着保护地栽培技术在农村的广泛推广应用,农用棚膜、地膜使用量迅速增加,且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应用由单一的瓜菜品种扩展到玉米、烤烟等作物上。沈阳市2004年地膜用量为2300t、棚膜用量为2500t。

1.3回收方法落后,制约农膜回收率

沈阳市农膜回收的方式多采用人工捡拾地膜,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耗工、费时的缺点,致使农民积极性差。造成只注意清理大张残膜。而忽视小块残膜;只捡地表残膜,而不翻挖土残膜的现象。有的农户甚至把从田间清理的地膜又随意丢弃到地头。遇到大风后被带回田间,造成二次污染。

1.4废旧菌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沈阳市食用菌产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废旧菌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路边、河边、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摆放的废弃菌袋,按16.5cm×33.0cm规格、1000个菌袋4kg计算,沈阳市2004年用量达到,1000多吨,如果得不到重视。不能回收利用,则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农用残膜污染的危害

2.1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

大量残留的农用地膜在土壤中很难自然分解,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活动,给土壤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的生态平衡。具体表现在:一是破坏土壤的通透性和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上下隔离。形成断层,造成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壤的吸水、保水能力,导致有水下不去、有浆上不来。使土壤的物理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地膜残留会使土壤胶体吸附能力降低。有些速效性养分易流失。三是残留农膜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迟效性养分转化率降低,影响施入土壤有机肥养分的分解和释放,使肥效降低。

2.2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

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使种子不能很好发芽,即使发芽,根系也因没有穿透地膜的能力而扎不下去,达不到根深蒂固的程度,使作物易遭受灾害。如果种子播到残膜下面,发芽后也长不出来,造成缺苗断条,使作物减产。据专家统计。减产幅度为玉米11%~13%,小麦9%~10%,水稻8%~14%。大豆5.5%~9%,蔬菜15%~59%。连续覆膜的时间越长,残留量越大,对作物产量影响越大,连续使用15年以后。耕地将颗粒无收。

2.3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膜生产过程中添加一些助剂,当农膜废弃在田间或土壤里时,其中的助剂会向土壤和水中渗透、迁移。污染大气、土质和水域等。特别是某些含铅、镉等重金属有毒添加剂,会先通过土壤富集于蔬菜、粮食及动物体中。人食用后直接影响健康。

2.4破坏环境,有碍观瞻

残膜被丢弃于田头地角,积存于排泄渠道,散落于湖泊水体或乱挂在树枝杆头,成为白色污染的重要标志,既不雅观,还可能缠绕犁头和播种机轮盘,影响田间作业。

3农用残膜污染的治理措施

要治理农用残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主要通过清理、回收和利用来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3.1加强宣传教育,提商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治理白色污染的受益者是农民,治理主体仍然是农民。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残膜对环境、农作物生长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把残膜清理回收工作与秋整地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全员发动,并组织农民在田头将废膜深埋、焚烧。以避免二次污染。

3.2完善制度,严格执法

将农用残膜清理回收工作纳入政府行为,加强各级领导重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县、乡、村要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农民要与养地制度挂钩。提出明确要求,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人。搞好检查监督。严格按着《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清除”的原则,对不清理的农民给予必要的处罚。

3.3提高农膜的质量

目前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为0.003~0.004mm,致使地膜强度小易破碎。产生的较小碎片不利于人工回收且大量残留于土壤中。建议使用0.012mm的地膜,这样地膜使用后碎片大,便于地里回收,可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同时。生产农用薄膜时,尽可能使用低毒添加剂以减少重金属污染。

3.4加强新型农膜的科研攻关和科技开发

沈阳市几年前试验并推广过生物降解膜,但效果不太理想。因为光降解受地理、气候制约大,很难达到较准的时空性。且不能完全降解。因此,要逐步完善光降解类型,提高技术指标。开发新型农膜代替塑料农膜,利用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秸杆类纤维生产农用薄膜,可部分取代农用塑料,这是一种根治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

3.5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因素,提高残膜回收率

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生产技术,各地自制和引进多种搂膜机械,并进行多项改进和更新,大大提高了沈阳市农用残膜回收率。目前沈阳市残膜回收机械达到220多台。

3.6搞好农膜的再生利用,防止污染转移

根据当地使用农用薄膜的状况和用量大小建立废膜加工企业,使废物加工变成工业原料,以利于建立废弃菌袋回收加工厂,将菌袋回收利用,填充物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也可以做机制木炭,变废为宝。在起步阶段,政府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回收加工、利用残膜的企业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污染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SOUNDS OF THE CITY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