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未来系于改革

2009-06-20李佐军

经济 2009年5期
关键词:分工公平民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对应于经济,“民主”对应于政治,“文明”对应于文化,“和谐”对应于社会。这一表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中国未来的目标和愿景。

目标既已定,问题是如何达到这些目标。达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无非是发展。而促进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三:一是制度改革;二是要素投入;三是分工深化。其中,制度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中国的未来系于改革。

为什么说制度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关键途径?原因是要素投入和分工深化的状况都取决于制度改革。这里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土地、水、原材料、区位、生态环境等)、资本资源(资金、房屋、设备、基础设施等)、知识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等)和人力资源等,分工包括市场分工(商品化、外包化等)、产业分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区域分工(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等)、国际分工(国际化、全球化等)等(参阅李佐军著:《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要素优化配置和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取决于制度改革形成好的制度,分工深化也取决于制度改革形成好的制度。同时,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人,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促进发展。

下面我们再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发展目标,来分别分析为什么说“中国的未来系于改革”。

先来看实现富强目标系于改革。富强包含富裕和强大两重含义,其中富裕可用经济发展来表示,具体又可用GDP或人均GDP、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外汇储备等指标来衡量,强大可理解为军事强大和国际地位高等。由于军事强大和国际地位高是由经济富裕来支撑的,因此可用经济发展来大致代表国家富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关键靠人、技术和分工,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或增加人力资本)、推进技术进步和促进分工深化又要靠制度改革。可以说,制度具有纲领性的作用,抓住了制度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再来看实现民主目标系于改革。实现民主也就是实现公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民主或当家做主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的基本内容。自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以来,就非常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而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必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就必须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实现民主目标。

接着来看实现文明目标系于改革。文明是指社会及其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等,代表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程度。文明主要由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成。文明的提高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取决于文化的发展,而教育发展和文化发展又取决于教育制度和文化制度是否合理。形成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制度要靠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只有抓住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这个关键,才能为提高国民文明素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实现文明目标也系于改革。

最后来看实现和谐目标系于改革。社会和谐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组织与组织之间及人与物之间的和谐,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是否公平和平等,而是否公平和平等又取决于是否建立起公平和平等的制度。形成公平和平等的制度要靠制度改革,主要要靠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公平和平等的制度,仅靠文化倡导和道德说教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只能在缩小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方面起一些作用,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作用有限。因此,要想实现社会和谐目标,就只有主要依靠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总之,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归因于改革,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则系于改革。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分工公平民主
公平对抗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