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书香 快乐成长

2009-06-19

中小学德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书香导图校园

周 洁 张 红

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让书香浸润孩子稚嫩的心田,广州市石牌小学以“书香羊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为契机,坚持以经典诵读为引领,以“学校、家庭、社区” 三结合德育网络为依托,以“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活动为载体,走出了一条打造书香校园,带动书香家庭、书香社区建设,推动学校发展的特色育人之路。

一、立足学校,引入诵读,找准书香校园门径

由于学校地处城中村,学校教育所呈现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把握发展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学校根据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确立了“书香进校园”的工作重点,并进行了积极尝试。

1.确定目标,明确重点

根据学校周边缺乏书香氛围这一状况,学校明确了建设书香校园的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确定了“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工作目标,联合石牌幼儿园和113中学,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积极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活动。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关方案,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筹备和启动阶段——成立工作小组,进行教师培训和资料准备;初级阶段——开展班级诵读,建立学习资源包,开展系列专题活动;深化阶段——巩固成果,向家庭、社区拓展延伸。

2004年2月,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所在地的街道和企业集团领导及家长代表都到会热烈庆贺,并纷纷表示将竭力支持学校,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共同擦亮石牌教育的品牌。

2.营造氛围,渲染书香

为了营造书香氛围,学校进行了大量宣传活动。无论是宣传栏,还是宣传小标语,一草一木尽显诗书之气。多姿多彩的宣传栏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观赏,走廊墙的国画、书法、剪纸,即使是稚嫩之笔也洋溢着浓浓书香。

为了进一步体现“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石牌”的书香校园建设的宗旨,学校专门设置了永久性的读书阁:品德阁和品诗阁。长长读书阁的设置从大厅到走廊及至风雨操场,孩子们每天穿行其中,如同穿行于经典文化时空,畅游于经典美文海洋,沐浴在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中。

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学校不仅在每个班设置了图书角、图书交换站,还将固定的图书馆变为流动的图书站,在每层教学楼拐角处设置了五个图书角,形同流动的“图书驿站”。“驿站”造型亮丽,色彩纷呈,阳光朝气。孩子们课间或站或坐,自如取阅。这种时时与书为伴,处处与书为友的场景,让学生浸润书香,快乐成长,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3.班级诵读,开启门扉

学校一直坚持利用每天下午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目前学生都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笠翁对韵》(选读)和经典名言警句,甚至已开始阅读《论语》《大学》等。这些经典著作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蕴含深刻,我们选择其精华部分让孩子们每天坚持诵读,孩子们识字量加大了,理解力增强了,普通话的水平也提高了。每天上、下午及上课前,同学们都自觉地进行诵读,神情专

注,态度恭和,愉悦之情洋溢在脸上,时间一长,孩子们的气质也在慢慢改变。

二、课题引路,载体创新,丰富书香校园内涵

为了赋予书香校园更丰富的内涵,学校借助开展课题《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思维导图学科应用研究》的机会,推行分层阅读指导,创设各种平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分层阅读,科学引导

为了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校语文科组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了课外阅读、课内指导,及以课本为载体有效拓展课外阅读的探索:首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书籍,其次建立了科学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同时学校把课外阅读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总结经验、推出典型、解决困惑,以保证学生读书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播撒读书的种子,共同欣赏读书的风景,共同收获读书的成果。

2.思维导图,深化阅读

为了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学校各科组借助思维导图的课题研究,设计了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先学卡”“阅读卡”“复习卡”“整理卡”。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和发展,从而开发人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帮助大脑进行全方位思考的图形技术,被称为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对加强阅读时的条理性甚为有效。激发学生无限遐想的各类思维导图卡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学校、年级、班级还定期适时组织“阅读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思维导图打开阅读之窗”“书海遨游图作舟”等系列读书成果展,借助思维导图的课题研究有效深化了阅读活动,使思维导图成为孩子们遨游书海的快乐之舟。

三、三位一体,诗书传家,拓展书香校园平台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优势,携手家庭、社区,共同打造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的新型书香校园,学校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积极推进“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活动,通过诗书传家,带动书香家庭、书香社区的建设。

1.多方携手,共育书香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优势,学校还积极与石牌街道党工委、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公司联系,建立了“协调统一、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为此,石牌三骏企业集团每年投资数十万元为学校购买图书,培育校园文化,举办“相约石牌,唱响和谐”等大型活动,展示书香校园成果,表彰在书香校园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家庭。石牌街道也长期搭建平台,展示书香校园成果,邀请社区所在高校大学生指导孩子阅读方法,还在附近小区无偿提供一百多平方米的办公用地,作为学校向社区拓展读书活动的场所,更长期开放街道文化站图书馆义务,使其在节假日成为石牌小学孩子们的精神乐园。

2.诗书传家,孕育书香家庭、书香社区

几年来,学校遵循“以点带面、统筹安排、逐步推进”的原则,以诗书传家的形式,推动书香家庭、书香社区的建设,使班级诵读、家庭诵读、社区诵读蔚然成风。孩子的气质在发生变化,家长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家长从开始时的“陪太子读书”到喜欢上诵读,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提高了;有的家长放弃了打麻将,专心参加诵读。许多家庭出现“让朗朗的读书声赶走哗啦啦的麻将声”的喜人局面。

为扩大诵读规模,提高诵读成效,学校将这一活动推向社区,在家长委员会成员的组织下,家庭诵读小组向社区延伸开展活动。他们利用双休日时间,在宽敞的祠堂、社区文化站开展诵读,并将内容进行拓展。诵读之风悄然兴起,书香之气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荡漾。

四、成效显著,辐射延伸,形成书香校园特色

通过开展诵读活动,营造书香氛围,学生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涌现了大批“金童子”“诵读之星”和“诗书传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达到了孩子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区的良好效果,形成了浓厚的书香氛围,丰富了学校内涵,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1.特色鲜明,交流互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学校书香校园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同行的交流和互动。在天河区、广州市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及在江苏镇江举办的全国“营造书香校园”研讨交流会上,学校通过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推动书香家庭、书香社区建设的做法得到了与会者的极大肯定。

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暨全国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上,学校的这一实践探索不仅受到与会代表好评,还得到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及夫人吴小南女士的充分肯定及赞赏。

2008年3月,香港教育代表团的70多位老师、家长及孩子们慕名而来,与石牌小学师生、家长共同分享书香校园建设的成果。6月,学校迎来了美国校长考察团的参观,通过与师生、家长的互动交流,他们对学校给予很高的评价:“像家一样的学校”“妙不可言的学校”“来石牌参观是中国之行最美好的礼物”。

2.书香弥漫,成果显著

学校通过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家长的精神内涵,营造了家庭、社区和谐的氛围,提高了家长的综合素质,如今学校家长关注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由原来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参与实践者。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家长们定期举办家长论坛,探讨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心得,并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了“诵读之家”栏目,为家庭诵读活动的拓展深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为进一步分享书香校园建设的成果,学校诵读小组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及比赛,并成为其中一道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书香校园的建设同样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两年来,学校特色学生团体如科技、龙狮、武术、合唱、诵读等在全国省市区各项比赛中屡获殊荣。《诵经典美文 作少年君子》等3本校本教材与定期编印的校刊《春塘小荷》一道,充分展示了书香校园建设的成果。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社区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2008年被评为区、市、省“书香校园”,为建设广东省“首善之区”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开展家、校、社区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社区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少年报》《共鸣》及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此进行了报道。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

责任编辑 余志全

猜你喜欢

书香导图校园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墨韵书香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墨韵书香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第6章 一次函数
书香海报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