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活动:让乡村德育充满生机

2009-06-19温秋银

中小学德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同学

温秋银

谢家庄小学地处广州市北部郊区,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纯朴善良的乡村孩子求知欲强,渴望探究外面的世界。跟城镇孩子相比,他们眼界虽然还不够开阔,但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生活、成长,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这是城镇孩子不能比拟的。针对这一实际,学校启动了“乡村小学生活化德育活动”课题研究。所谓“乡村小学生活化德育活动”,是指贴近乡村小学德育对象——乡村孩子的独特生活,符合乡村孩子兴趣特长的道德教育活动。在乡村小学开展生活化德育活动,就是从研究学生入手,把乡村孩子的品德培养植根于乡村生活环境中,充分利用乡村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环境及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特有的资源,通过活动这一教育载体培养乡村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及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和热爱社会的情操,进而实现德育价值的最大化。

一、生活化活动:课堂德育渗透如此精彩

不断拓展德育空间,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在实施生活化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尝试利用乡村孩子身边的人和事,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相机进行德育渗透,使乡村课堂异彩纷呈。

1.品德科

“生活即教育”,乡村孩子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成为品德课堂的鲜活教材。二(1)班吴敬龙同学告诉老师,他的爷爷因为年轻时常弯腰种田而驼背了。于是,品德老师在教学“孝敬长辈”时,在征得吴敬龙同学的同意后,请他向同学们讲述了他爷爷的故事。同学们听完故事后,纷纷举起小手:“你爷爷的背为什么会驼?”“你爷爷过马路要人扶吗?”“我们全班同学捐些钱给你爷爷治病,好吗?”“我们想买点水果去探望你爷爷,行吗?”“我要认真读书,以后当医生治好你爷爷的背。”由于教学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从心底涌现出对长辈真切关心的情感,本节课预设的目标也就在无形中达成了。

2.英语科

英语话题“My bedroom”(我的卧室)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老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了情趣。课前,老师把相机交给学生,要求他们先为自己的卧室照相,然后把照片带到课堂上。当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孩子们卧室的情景时,孩子们都乐了!银幕上,有的房间干净整洁,有的则略显凌乱;有的宽敞舒适,有的则稍嫌寒酸;有的单人单间,有的则是与家人合住。由于教学内容就来自自己的生活环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单词、句型等教学难点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老师的教学并没有就此止步,他随即开展了“最整洁美观的卧室”评比活动。活动结束时,老师用三言两语点拨孩子们:虽然乡村孩子的卧室比不上城市孩子的豪华,但也要讲究干净、整洁。

3.语文课

五年级上学期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花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教学中,语文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了唐强同学家的一块花生地里,先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拔花生,然后采访唐强的父亲,了解种花生的工序和要求等。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让同学们兴奋不已,通过采访,学生不仅知道了花生的种植和收获离不开辛勤的劳动,更为唐强同学父亲的勤劳和善良所感动,《落花生》一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不需老师多讲,就已经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除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人、事、物进行教育外,还经常采用乡村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如打陀螺、跳格子、抛石子等,这些都为各科课堂增添了无限的精彩。

二、生活化活动:学校德育实践如此丰富

传统德育只限于课堂和学校,这显然太狭小了。我们的德育必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农村环境独具特点,巧妙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同样可以让学校德育丰富多彩。

1.学校:“像农民种地那样读书”主题辩论会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于父辈劳动和生活的价值,常常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更向往城市里光彩炫目的华丽生活。认识上的偏差使他们看不到父辈身上朴实、善良等美德。为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认识,2008年上半年,学校开展了以“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读书吗”为主题的辩论会。辩论中,认为“不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读书”的观点占了上风,孩子们认为:“农民太老实了,老实人吃亏。”“光靠勤奋是不能致富的。”此时,任何说教都是无济于事的。要让孩子真正认识父辈的价值,首先得让他们走近父辈的生活,了解父辈的内心世界。为此,学校先组织学生来到农田里亲身收割水稻,之后再去采访两位农民。实践中,沉甸甸的果实让孩子们欣喜,劳动的汗水让孩子们感慨,而农民的淳朴和善良更让孩子们感动。返校后,老师启发学生再思考:“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读书吗?”这时孩子们的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活动后写的心得吧:“农民很善良、很实在。我们今天来,他们又送水又送吃的,真让人感动。我们也应像农民那样,实实在在地读好书。”“正如农民说的,人勤地不懒,因此他们每天都起早摸黑地干。我们读书也要像农民那样勤奋。”……亲身经历让孩子们对父辈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身体虽然很累,心灵却很富足。

2.社区:“我爱长辈”社区实践活动

近年来,学校坚持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份开展以“我爱长辈”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重阳节前的一个下午,六(1)班的同学们按惯例又去慰问村里的老人了,可直到4:30他们还没有返回学校。学校领导等不及了,就跑出去找,在离校门口约150米处,学生三五成群地回来了。走近一看,一个个学生的眼睛都是红红的,有三个学生还在哭,其中娇娇女谢依利哭得最厉害。老师们很紧张,拉着学生问原因,孩子们说:他们慰问的那位老婆婆太凄凉了,她有三个儿子,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照顾她。家里缺水,缺食物,病了只得自己爬出去喊人。老婆婆的遭遇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哭着帮老婆婆做完家务后才一路擦着眼泪回到学校。怎么帮助老婆婆呢?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联系老婆婆的儿子,向他们宣传孝敬父母的道理;有的则来到政府相关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和规定;还有的买菜买米,主动照顾老婆婆,帮她打扫卫生,为她做好饭菜。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们的行动感动了社会,也教育了老人的儿子,他们终于把老人接回去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发展了能力,陶冶了品格,体验到了帮助人的幸福。

3.家庭:“父母一天的生活”调查活动

为让孩子真正了解父母,学校开展了“父母一天的生活”调查活动。五(4)班的小勇同学在记录本上写到:父母每天凌晨3:00就要起床,然后摘菜运到市场卖,6:00吃早餐,7:00-12:00到农田干活,13:00午餐,14:00-15:00午休,15:00-18:00干农活或摘菜到市场卖,19:00晚餐,21:00休息。老师拿着调查表和蔼地问他,你父母一天睡多长时间?你父母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小勇回答的声音很小,眼睛也慢慢变湿润了。这位曾经的“小皇帝”在调查活动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到家里就主动干起了家务,周六还会到农田里帮忙。

生活化德育实践活动既培养了乡村孩子关爱自己,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高尚情操,更帮助孩子传承了农村人勤劳、朴实、热情的优良品质,促其学习城镇孩子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开拓了乡村孩子的视野,使乡村德育更具价值,更有实效。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谢家庄小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

猜你喜欢

生活化德育同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