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对话

2009-06-19吴仁霞

中小学德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柱子犯错误小林

吴仁霞

一天,王老师把一个高高的男孩带到我面前,对我说:“吴老师,请帮帮忙,我们班这位同学经常在班上和同学打闹,每一次找他谈话他态度都很好,可就是不改!今天下课他又把别人撞了,真拿他没办法!”

那个男生不安地望着我。我招呼他坐下来,他不动,我拉他,他也不肯。于是我把椅子搬到他身边,请他坐下后我问他:“怎么回事?”

他仍不说话。

王老师问他:“你为什么要撞别人?”

“我没有撞别人?”

“你没撞别人,那小林怎么会撞到柱子上,怎么会哭?”

他又不说话。看到这种情况,我请王老师先回去,我知道,我需要和他单独谈。

只剩下我们俩,我调整好位置,与他面对面坐着。

王老师走后他稍微放松了些。于是我重新询问事情的缘由:“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

“我上厕所时看到小林在跑,我也跟着跑,我不知怎么就撞到了他,他跌倒了,头撞到了柱子。”从他的叙述中我看不到他对被撞同学的一丝歉意,好像在说着别人的事,而且这事跟他毫无关系。

“不管是无意也好,有意也好,小林是被你撞倒后撞到柱子上的吧?”

“是的。”

“能告诉我小林撞到柱子后怎么样了?”我看着无动于衷的他问。

“他哭了。”他立刻回答。

“他怎么哭的?”

“他手捂着头,蹲在地上哭。”

“看到他这样哭,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好一会不说话,不停地舔着嘴唇。

“他头撞得很疼。”他想了想才说。

“你还想到什么?”

“我很害怕。”

“你怕什么?”

“我怕他撞出问题。”

“你这样想了,那你是怎么做的呢?”

“我说‘你没事吧?”

“他怎么说的?”

“他没说,在那儿哭。后来我们班很多同学搀着他回到教室,并报告了王老师,老师就批评了我。”他说这些的时候,仍是一副与他无关的样子。

“好,我们现在重新回到你撞到小林的那一刻。好,小林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跑,一不小心,你撞到他,他跌倒了,头撞到柱子上,捂着头,蹲下来哭,这时你怎么做?”我描述着当时的情境,请他重新来一遍。

“我会对他说,‘你没事吧?”他想了一会才这样说。

“我现在就是小林,你就直接对我说。”我立刻用手捂着头,扮演起小林。

“我会对他说,‘你没事吧?”他并不看我。

“直接对我说,我现在就是小林。”我捂着头痛苦地说:“哎呦,痛死了,痛死了。”

他立刻看着我说:“你没事吧?”

“当然有事,都怪你,我头痛死了。”我捂着头责怪他。

“……”他又是一阵沉默。

见他这样,我又变换角色,对他说:“看到他这么难受,你觉得你还应该怎样做?”

“我只好对他说去校医室了。”他无奈地说。

“那你就对他说。”于是我又痛苦地捂住头扮演小林。

“你没事吧?”

“我有事,都怪你,我头痛死了。”我捂着头责怪他。

“那我只好送你去校医室了。”他不情愿地说。

看到他这样没有同情心,我立刻调整了方向。

“现在我们来想像一下,如果你被人不小心撞倒了,疼得蹲在地上哭,那时候你最需要什么?”

“我需要安慰和道歉。”他反应很快,脱口就说。

“那小林被你撞倒后最需要什么?”

“需要安慰和道歉。”他忙说。

“你刚才给了他安慰和道歉了吗?”

“……”他咬着嘴唇,又不说话了,但从他的表情,我看出他在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

“你说的‘你没事吧我们可以理解成你在安慰他,但你道歉了吗?”

“没有。”他垂下眼睑,低低地说。

“那现在怎么办?”

“向他道歉。”他立刻说。

“好,我们重新回到刚才,现在我就是小林。”

“你没事吧?对不起。对不起。”他看着我说。

“就怪你,哎呦,痛死了。”

他愣着,不知怎么办才好。

“你把别人撞倒了,安慰和道歉是必要的,可是为什么别人不接受?”

“因为他被撞得很重。”

“那我们还应该怎样做,才能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真诚歉意?”

他看着我,脸上写着大大的“不知道”。

“小林头被撞得那么重,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这么多脑细胞需要多少营养品才能补好呀?你刚才的安慰和道歉是精神上的表示,那还需要什么表示?”

“买点营养品给他补补。”他脱口而出。

“这是物质上的补偿。”

“这我得请爸爸妈妈帮助,可是我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叫爷爷来学校。”

“你爷爷也没撞人,他凭什么来学校。”

“那我问爷爷要钱买东西。”

“你怎么对爷爷说?”

“我就说我把同学撞了,要买营养品慰问他。”

“爷爷要是不同意呢,说撞了人活该,为什么买东西。”我模仿爷爷的口气说。

“我跟爷爷讲清楚,是我的责任,给别人造成了伤害,我应该买的。”

“那这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事情什么时候完成?”

“我回去马上就向小林道歉,安慰他,请他原谅我。下午,我就买东西慰问他。”他不好意思地说。

“我相信你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相信你会按你所说去表示你的愧疚和真诚。下午,这两方面事情做好了,立刻来告诉我一声,好吗?”

他使劲点点头:“好!谢谢老师!”

我把他送出了门。

我把处理的结果告诉了王老师。他有点不相信这个孩子,说他肯定做不到。

下午,我刚到办公室,他就来了,说已经向小林道了歉,并买了东西送给小林,小林已经原谅了他。我为这个孩子高兴,他是诚实的,他是负责任的,他不像王老师想的那样,至少这件事他做得很好。得知消息,王老师也很高兴,这孩子能说到做到,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反思】

为什么王老师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呢?我想:

首先,犯错误的孩子也需要尊重和信任。自始至终,我没有批评这个孩子,没有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平等地看待他,尊重他,相信他不是故意的,给他辩解申诉的权利和机会,和他进行心灵对话,通过真诚对话了解他犯错的原因及犯错后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次,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在对话时,我一直在和他理清事情,引导他由事情外在的描述变为自己内心感受的描述,让他在描述的过程中反思事情发生后自己处理不当的地方。这样处理,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心口不一的情况发生。为什么以前他总是屡教不改呢?因为孩子的错误是老师告诉他的,他为了逃避老师的责罚,就顺着老师的意思说罢了,其实他只是嘴上说错,心里并不明白他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从最初我和孩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别人的痛苦他也没有体会到。因此,我们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设法让孩子由己及人,换位思考,我想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对他人的态度会有所改变的。让孩子认清自己错在哪里,比老师简单地告诉他问题的对与错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持久的。

第三,让孩子用行动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谁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做了错事后,如何用真诚的行动求得别人的谅解。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知道孩子犯错误后,首先考虑的是发泄自己内心对他做错事的不满与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这时指责、发火、抱怨无助于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反而会减轻他们对犯错的不安和内疚——因为,我犯错了,但我已经被你惩罚了,两清了。犯错之后纠缠于错误已于事无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如何善后,如何弥补错误的危害,减轻错误对他人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用他能做到的方式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这才是重要的。

孩子犯错是正常现象,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对待孩子犯错的不正常心态,以及处理孩子错误时的不尊重、不信任和语言暴力。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处理孩子所犯错误时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智慧,通过平等真诚的对话,让孩子自己真正懂得错在哪里,真正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王红曼

猜你喜欢

柱子犯错误小林
城里有朋友
完形乐园趣多多
希腊遗址
为梦孤独
观察:长廊和柱子
高考前与高考后
智珠二则
别来无恙
读句子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