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风服装的审美形态

2009-06-18秦雅静

流行色 2009年5期
关键词:式样面料服装

钱 欣 秦雅静

纵观2008年秋冬到09年春夏的国际时装伸展台,菱角分明的外套和裙子用比例合理化的立体造型制造出的建筑效果。Gareth Pugh夹克式上装,黑白的强烈对比,肩部加宽的坚硬造型增加了人体上半部分的比例,使穿着老犹如女战士般的力量感跃入人们的视线当中(图1);Fendi08秋冬的褐色灯笼袖上装,利用面料自身的厚重感塑造了袖山的轮廓穿上服装的模特像一件上身线条清晰而富于建筑的稳重之美(图2):Jil Sander的极简设计,夸张层次分明的衣领,塑造了强硬又富有诗意的轮廓(图3)。

在今天多元化的服装设计领域中,为什么建筑的形态吸引了众多善变的设计师,得以走进时装的灵魂'这不单是服装设计师从建筑设计师那里获得对其建筑结构美的共鸣。也迎合了大众对建筑风服装的审美形态的认同。具有实用功能的服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已经超越了服装的实用化结构的约束。建筑结构在服装结构上的应用开拓了服装结构上的借鉴领域,推进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革新。

建筑风服装的定义

包铭新教授在他的《服装设计概论》中对建筑风服装这样概述:“‘建筑风服装是注重服装的结构一种流派,在人体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的设计理念而诞生的服装式样。”麻省理工学院海坎画廊的锡德劳卡丝在《Vogue》杂志中对建筑风服装的描述为:“这种建筑风的佳作具有一些反复出现的特征,那就是线条的明快简洁。鲜明的轮廓和分离而不连贯的形状,并能给人以一种这样的印象,即服装本身具有的建筑性结构可以使之脱离穿着者的身体而独立。”由此可见,建筑风服装是将建筑结构设计借鉴运用于服装的服装结构的一种流派,其特征是廓形清晰和线条简洁,将服装整体显现出建筑感。

建筑风服装的过去

追溯西方服装发展史,最早与建筑式样发生关联的是11、12世纪的“罗马式”服装,它原指建筑式样,在基督教和罗马文化的传播下,欧洲的日耳曼人形成的不显露体型,从头垂下面纱的封闭式服装造型(图4)正与罗马式建筑(如图5朗恩大教堂)一脉相承;受13、14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如图7德国科隆主教堂)的影响,女服中出现的收紧腰身、显露体型曲线的款式与圆锥形的“汉宁”高帽(图6),如德国的科隆主教堂,这时期的服饰在整体上强调纵向的垂直线,并有意延长帽式,加大人体的视觉效果,造成轻盈向上的挺拔感。同时男女服饰的材料与配色正如教堂中的彩色窗花,华丽多彩。

到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整体面貌也受到建筑风格的发展呈现新的面貌。同建筑一样反哥特式时期强调纵向和尖顶端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强调横向线和厚重感、面料和装饰更加华丽的服装式样。男装在中世纪两段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上重下轻的V字体形;女装出现紧身胸衣和裙撑,上身多为V形、下身为A形,整体轮廓呈现X形。这些服装轮廓都为表现男女体型的性感并提倡两性的对立,并一直影响了西洋服饰近500年。

建筑风服装的现在

受20世纪社会迅猛变化的冲击,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催化,西方女性完成了传统形态到真正实现和全面普及现代形态的进程。这些转变一方面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要求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改变世界大战的爆发,适应战时需要的趋于功能化和轻便化的女装达到发展,历史的变革为女性服装由繁冗走向简洁铺设道路,在这样的转变中建筑风服装也由从前借鉴有限的宗教建筑的结构元素发展成为多元建筑风格的借鉴,并应用的在服装结构的设计与尝试。如20世纪30年代、四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建筑风服装的设计师均采用了建筑结构,皮尔·巴尔曼(Pierre Balmain 1914—1983)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大学建筑系,被誉为建筑原理设计服装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讲究服装结构的变化及造型力度,完美结合了服装与建筑,他把在建筑设计中得到的灵感应用到了服装设计上,从而使Balmain服装享有“活动的建筑”之美誉(图8):40年代被称为“剪子魔术师”的巴伦 夏加尔,则是运用立体的裁剪享誉时装界,他潜心钻研女装设计,常常像建筑设计师般地研究曲线的力度、结构的变化,这使他的设计具有雕塑一样的立体效果(图9)。他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加倍着迷于探索新设计,甚至不顾市场动向和舆论要求,沉醉于完美境界的求索中;60年代有“时装界赖特”之称的意大利时装设计师詹弗兰克·费雷(Gianfranco Ferre)在米兰技术学府获得建筑系学位,然而对服装兴趣与日俱增,使得他踏上设计服装之路,将建筑中的设计理念完美的运用到了服装之中(图10)

建筑风服装的过去与现在的式样比较

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服装的式样偏重各异,他们主要表现在服装造型结构和色彩方面。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局限于宗教建筑风格影响服装设计的时期发展成为汲取多元建筑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

服装造型结构

在服装造型式样方面,过去从汲取哥特式、洛可可式和罗马式等建筑式样发展成具有建筑质感的服装,以宣扬宗教精神。故从其分割线、鲸骨胸衣和裙撑骨架的形式和服装整体造型单一。而现代建筑风服装对服装与建筑的关系从宗教走了出来,借鉴各类风格的建筑结构。从外化的建筑形式有机转化为内化的现代设计精神,从单一哥特教堂式严肃封闭的外观转化为线条感和几何化的开朗的建筑风服装。不再仅对胸、腰和臀夸张的比例,转而注重服装结构的微妙设计和服装的塑型与轮廓。

服装色彩与装饰

过去的建筑风服装的色彩取之于当时建筑的色彩。如强调像教堂玻璃窗花般绚丽的色彩拼接的哥特式服装,以及反映洛可可建筑明快的柔和色彩的洛可可服装就是缤纷与女性化色彩运用的例证。而装饰的手法上,是由以前的繁复变为简单。过去建筑风服装是在强调女性特征和宗教文化的前提下发展起来,所以像拜占庭式服装中珠宝的镶嵌和刺绣的装饰一方面是表现封建阶级的权责,另一方面是强化女性的性别特征。而如今的建筑风服装在建筑式样走向多元化,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建筑风服装的色彩与装饰性较过去弱化,则更注重精致的局部结构细节的装饰性表现。走整体建筑风的强调。

服装设计的设计倾向

建筑风服装发展起源中世纪是以宣扬宗教为中心,设计师围绕教会建筑发展起来。经过文艺复兴的发展,服装不再是受宗教建筑式样所束缚,转而在各种建筑风格中汲取灵感。而服装设计凸显干练与硬朗的结构为主装饰为辅的建筑风式样。

建筑风服装的审美形态

建筑风服装的流行必然是其审美形态不但迎合了现在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其中表现的强势轮廓、中性风貌、极简主义和未来感都是其审美形态的特点。突出服装的体积感、规划服装的秩序感、对线条和面对把握都是建筑风服装所呈现的美感。对如今国际服装品牌对建筑风服装的诠释不难分析出建筑风服装的审美形态。

建筑风服装的结构美

服装的内在结构,也就是服装内部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服装的功能之美,功能美理论源于20世纪初期俄罗斯的“功能-结构形式”的艺术家们。他们认为纺织品中的理性设计与服装原理紧密结合,服装不单纯是外化的形式、装饰的加减和面料的拼接,服装也应包含符合人体

功能需要的内在形式。在以功能为主要设计原理的冲击下,服装审美被视为实用性、技术性、意识形态和服装式样的完美结合。

由服装内空间所表现出来的服装形态,因为内空间的大小而表现迥然不同的形式,而服装静止状态与人体运动状态下的同款服装也因内空间的大小存在巨大区别。在服装“飘动“与“静止”间的差别便是服装与人体支点的多少与支撑点所能承载的服装力量大小的差别。建筑风度服装因为与人体接触的支点的多少,而表象出服装动态的减弱。有的是接触点增多,使服装折痕减少,有的是接触点减少增加服装内部的空间感,也由于面料材质的关系,支点之间的承载力度加强,使不接触人体部分的面料随人体的摆动幅度减弱。

建筑风服装的内空间中人与服装的接触关系,一是依靠面料来实现,一方面是依靠服装的造型样式来实现,另一方面也与服装的裁剪密不可分。在外轮廓上,减少人体运动时造成的褶皱,为强化服装自身的造型使服装线条固定以呈现雕塑般的永恒状态;在量感上,建筑风服装造型的夸张增加威严感,对人体型的延伸增加存在感;在整体造型上服装运用立体裁剪,使服装呈现三维的、挺拔的建筑之美;此外建筑风服装稳定性强,拥有明确的秩序感,在造型中寻求变化的统一性。例如08年秋冬6267的珍珠色外套着重领口和袖子褶与省的设计,因面料的造型扩大了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间,从而增强了服装的体积感,突出服装结构造型(图11)、Jil Sander的09秋冬的服装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服装的褶皱以达到结构清晰的效果(图12)。

建筑风服装的色彩美

色彩是服装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色彩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处理,并与其他造型手段相结合,从而引起观赏者的生理和心理感应,并触动其情绪,从而获得对美的共鸣。人对服装的直观认识便是色彩,所以服装色彩是服装设计审美效果的第一视觉要素,在考虑服装造型美时,服装色彩美对于最终服装的风格起着首要的所用。

色彩美属于形式美的范畴,不同的颜色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建筑风服装因其表现的建筑感在色彩方面趋于简单与明亮,要突出服装的结构设计,建筑风服装的颜色都比较单一,并多采用单调以反映建筑有别于服装的冷漠特质。像Calvin klein09春夏连身裙(图13),突出重点的结构造型,而淡化了色彩与装饰从而走向简洁与单一。Giambattista Valli 09春夏的花瓣袖上衣也为突出袖子和腰部设计而将色彩归于单纯(图14)。

建筑风服装的材料美

服装的材料是构成服装设计美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创造服装美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除了材料对于人体所体现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与要,在审美角度服装材料不同的质地在视觉与触觉上都呈现出不同的感受。

就建筑风服装而言其面料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是硬朗与挺拔,材料为服装的造型服务,所以厚重有体积感的面料被大量运用。随着服装面料的开发,为凸显服装与建筑的融合,金属面料或者像塑料一类的非纺织面料也被运用到服装当中。例如Balenciaga 08秋冬的枣红色连身裙,虽然采用暖色调但由于采用塑胶般的材料而显得冷漠感(图15)。又如areth Pugh 08秋冬系列(图16),服装面料虽然光泽感不强,但是强烈的存在感赋予服装厚重沉稳甚至诡异的感觉。

建筑风服装的流行美

流行是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区内,相当数量的人群受某种共同意识的驱使,以求异和模仿两种心理的交替作用为基础,而普遍采用某种行为所形成的社会现象。流行美受社会形态的制约,还受流行节奏、本民族(或地区)政治、经济、科技、宗教等因素有关。建筑风服装的流行不但是人们对美的接受程度的提高,也反映了在目前经济萧条之下人们对服装低调的美的追求。在女装中建筑风服装的强势感,是女性步入职场后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是女性对自我形象的认识的表现,例如Alexander McQueen09春夏套装(图17)和Louis Luiton09蝴蝶般秀山的束腰上装(图18),都表现出独立、干练和咄咄逗人的女性气息。

建筑风服装随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造型式样的进化,这不只是物质进步的结果,也是人审美发展与社会对美的追求趋势发展的结果。建筑风服装的审美形态可从服装的结构、色彩、材料和等角度看到是围绕着建筑风格和特征来借鉴应用的。建筑风服装的流行与发展是服装审美形态的具体表现,从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服装到现在的以现代多元花风格的建筑结构为重心的建筑风服装,设计的审美取向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猜你喜欢

式样面料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城市管理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式样标准
屯堡女子“尖头绣花鞋”探析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丰富作业种类,注重式样整合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