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圣外王”论在日本的历史演变及对其的思考

2009-06-17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外王内圣内圣外王

周 荃

摘要:中国的儒学思想对日本思想史影响深远。然而,日本的学者在吸收了中国的儒学思想后并没有全盘接受。“内圣外王”论是中国儒学思想的代表观点之一,日本的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理解和演绎。

关键词:内圣外王荻生徂徠佐久间象山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 G64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91-01

《礼记》中的“内圣外王”思想属于儒家学派。它提倡“修己治人”,只有不断地修炼、完善自身,才能以礼、以德感化天下,教化百姓。

1 日本古学派对“内圣外王”论的演绎——以荻生徂徠为例

荻生徂徕是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者,是日本近世古学派的重要代表。徂徠重视礼乐刑政,常泯除“道德义”,肯定霸者的“事功义”。徂徠已弱化了“内圣”,着力强调“外王”。

徂徠说:“先王之道,安天下之道也。其道虽多端,要归于安天下。”[1]儒家正统的君子之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徂徕把先王之道理解为就是治国平天下之道,而不提修身齐家。徂徕所谓先王之道本质上是一个政治统治之道,而不是道德修养之道。丸山真男认为这种“圣人之道乃至先王之道的本质,首先在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性。” [2]直接把道规定为政治性的,与儒学通过内圣达到外王的道德化的政治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实为一种重“外王”的方略。

这种“政治的发现”和“政治优位”[3]的观念,正如吉川幸次郎所说,“价值基准存在于中国古代儒家的书籍中。但是他的演绎方法完全是独自的。与他之前的日本或中国的任何一个学者都不同。”[4]徂徕“去内圣而尊外王”学说,对日本幕末和明治时代的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 日本近代初期向“外王”的靠近——以佐久间象山为例

佐久间象山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徂徠的思想。他将目光集中到军事力量的强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规范,认为“同力度德,同德量义”。换言之,在残酷的国际较量之中,当双方的力量大体不相上下时,“德”才能成为决定两者优劣的重要因素。儒学历来强调“有道”与“无道”的巨大差别,佐久间象山在承认这一原则时增加了这一重要的前提,可见“内圣”已被放置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而注重从增强“力”的角度来思索和设计日本未来的“外王”之路。

佐久间象山关于国家关系的思想理论,完全将焦点集中于武力,并以此为原则描画了日本未来在国家关系中应该予以实践的基本道路,就导致了日本近代以后发展道路的偏离。回顾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国际政治方面的实际行动,本世纪前半期日本不断扩张军备,侵略邻国,最终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人们可以看到佐久间象山的国际政治理念的不少痕迹。

3 从“软实力”角度对“内圣外王”论的解读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包括一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吸引力、民族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国家形象的亲和力等。国家的文化实力它是吸引其他国家成为盟友或伙伴的“隐形资源”。孟子曾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道”就是“人心”,属于“软实力”的范畴。可见,“软实力”即“内圣”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现在多数国家的年轻人来说,提起日本最先想到就是机器猫等动画片或漫画作品中的主人公。近年来,日本的“软实力”在年轻人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然而,日本却似乎没有做到真正的“内圣”。日本政府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战争和殖民地统治的历史问题上没有坦然面对,导致日本的软实力得到弱化。在全球化和信息国际化的今天,包括“历史问题”在内,日本国内对亚洲各国的态度、政府的意见、社会上的舆论还有包括“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在内的首相言行等等,都会很快受到外界评论。无论对外界宣传的言辞如何动听,一旦内外言行不一致,就会很快被发现。这样一来,即使有动画片等各种载体在海外传播,但同样会影响到世界人民对日本的信任度,其软实力也会变弱。

4 “内圣外王”论的思考

日本和中国的儒学思想一衣带水,然而儒学思想在日本的演化过程中,其最本质的部分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日本化了的政治思想。如今,我们从中国儒学的本源上重新审视“内圣外王”论的精华部分,希望对中日关系甚至是现代国际体系有所启示。倘若中日两国人民都本着“内修以成圣”的思想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在提高本国的“软实力”上多下功夫,不是把目光局限于依靠军事力量称霸,那么双方将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

参考文献:

[1]《辨道》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徕[M].岩波书店,1973.4.

[2](日)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M].三联书店,2000.1. [3](日)源了圆.德川思想小史 [M]. 2000.4.

[4](日)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M].三联书店,2000.1.

[5]《徂徕学案》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徕[M].岩波书店,1973.4.

猜你喜欢

外王内圣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浅释
内圣外王与中庸之道
内圣外王
政治学视域中的“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