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说窦娥是个悲剧人物

2009-06-16

学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张驴儿窦娥封建礼教

陈 惠

《窦娥冤》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杰作,比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还要早三百多年。的确如王国维所说,是“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大悲剧”。

窦娥具有非常善良的性格,同时又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但在元代“贪官横行宇内,冤狱遍于国中”的社会里,善良、正直和反抗的最后结局似乎只能是以悲剧收场。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正是窦娥的悲剧所在,但是加诸在这个悲剧人物身上的种种矛盾性,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赋有悲剧色彩,成为我国戏曲艺术悲剧的典型。分析窦娥悲剧形象的矛盾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矛盾

十七岁时,丈夫死了,她宁愿“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侍婆孝道,做个孝顺的媳妇来苦度时光。当张驴儿侍强逼亲时,到了紧要关头,蔡婆劝她随顺了张驴儿的时候,她还说:“我一马难将两鞍鞴”,坚决不从,不用说这都是“从一而终”的思想所影响、所支配的。奔丧处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浣沙时甘投大水的浣沙女、上山来便化顽石的望夫女这些烈女、贞女都是她所钦佩的,而和司马相如私奔、寻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卓文君则是她所不齿的,这都和她受“烈女不事二夫、从一而终”的封建意识有关。窦娥受封建礼教影响最突出的是对婆婆的批判。她从情理上劝说婆婆,并用了许多尖锐的话去讽刺、规劝她的婆婆说再婚是有辱先夫的,并谴责婆婆“岂不知羞”!可见她这是对封建道德进行宣扬和向他人说教。她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影响。

说她又想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是讲她青年守寡,有着少妇的思想感情,渴望幸福生活,对“俺婆妇们守空房”的境遇是不满的,“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唱出了“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的心声,想要摆脱这长期的苦痛生活,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向往幸福的生活。

二、甘于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抗争的矛盾

母丧、父离、夫亡,窦娥的命运非常悲苦,对于这些,她逆来顺受,甘于命运的摆布,她认为这些都是自己八字命苦,这都是自己“没时没运”,对鬼神天命的虔诚祈祷成为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今世的命运,窦娥认了,但又不甘心过着如此愁苦的生活,只希望“早将来世修”,连“侍婆守孝”她都认为是修自己来世的命运的,是个宿命论者。

然而,当张驴儿强娶她,狠毒陷害时,逼得她一个弱女子变得大胆、泼辣、无所畏惧,奋起和命运抗争,不甘心受命运摆布。这时,她把命运寄托在那个所谓“明如镜,清似水”的桃杌太守身上,谁知官不问青红皂白,“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遭到严刑拷打后,她从自己的惨痛经验里,认识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道理,但她仍不向命运屈服,“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怒斥贪官,她的反抗精神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逐渐高昂起来,也逐步使她失望、失败,最后不得不死,但死并没有限制住她,并不能阻止含冤者的反抗,她对自己的命运做死后的抗争──那就是发下三桩誓愿,求得死后的胜利,表示她对强暴、对官吏、对黑暗社会、对不公平的命运抗争到底、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窦娥终于从屈于命运的摆布走向觉醒,最终走向奋起抗争命运的不归路。

三、靠天与骂天的矛盾

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迫害,而且也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起初也受到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有靠天的思想,把幻想寄托在官吏身上。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窦娥时,她仍然相信官府,对桃杌太守有幻想,希望“官休”,相信“皇天也肯从人愿”,然而给她的却是“千般打拷,万种凌迫”。不过这个幻想还没完,她在不得不屈招的时候,还把一线希望放在“官吏们复勘上”,但最后一线希望也落了空。押赴刑场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逐渐觉醒,终于看清了黑暗社会的真面目,她对太守──最高统治者乃至上天发出了愤怒的责骂,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得到横行、善良横遭杀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大胆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社会里,天地鬼神是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不可侵犯的。窦娥敢于怒斥青天、顿足大地,对之进行了愤怒的谴责,从她那如岩浆迸射、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窦娥由靠天──骂天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在第三折里,窦娥这千古奇冤,又只能靠天地动容、人神共怒来昭示她冤深似海。这些都是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在作者身上的反映,作者不能从根本上找到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办法。

四、尽孝和守节的矛盾

窦娥死后冤魂和父亲窦天章见面,请其父为其昭雪,而她的父亲此时此刻还在用“儒教”教育女儿的鬼魂,在这样封建礼教的教化和熏陶下,当张驴儿侍强逼嫁时,窦娥坚决不从,只想守节,做个贞女;但又违背了婆婆的意愿,尽管蔡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保性命做出的主张,但窦娥坚决不改嫁,也不让婆婆改嫁,违背了四德中的不事公姑,这又不孝。尽孝不能,守节不能,忠孝不能双全,左右难做人,这是广大妇女在封建社会里的真实写照。

窦娥的善良,对婆婆的尽孝;窦娥的反抗,对敌人的仇恨和不屈,从这个人物由甘于命运的摆布到对抗命运,由靠天到骂天的矛盾性中,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多层次的、真实可信的。这也说明她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越深,她对封建罪恶的认识也越清楚,反抗也越强烈。

参考文献:

[1] 廖金京,《读〈窦娥冤〉》,武汉师院《中学语文》,1980年1期

[2] 顾学城,《读〈窦娥冤〉的一点体会》,华中师范学院《中学语文教学手册》

[3] 《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窦娥冤〉第三册试析》,南通师专《教学与研究》

[4] 钟林斌,《关汉卿和他的悲剧杰作〈窦娥冤〉》,《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简论》

猜你喜欢

张驴儿窦娥封建礼教
窦娥冤
玉琢圣手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谁杀死了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