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军旅音乐的审美鉴赏

2009-06-15

电影文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欣赏审美文化

刘 凯

[摘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支成功的军队,它在推动历史的前进和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军旅音乐文化的发展,谱写了这个军队所依附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音乐文化篇章。优秀的军旅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战争的呼唤,义愤的情感,激越的音符、凝重的旋律。它浓缩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苦难和风流,它聚集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悲壮和惨烈。它是军队宗旨的载体,是军人品格的倾泻,是本阶级的曙光,是本民族的希望。

[关键词]审美;文化;欣赏

一、军旅音乐的审美特征

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时,武警官兵那昂首阔步的英姿,威武雄壮的国歌,总会让人驻足观看、赞美钦羡。人们被军人的阳刚美所征服,被《义勇军进行曲》所震撼,军队作为一个由特殊人物、特殊行为构成的特殊群体,有着特殊意义。军旅生活充满活力、风采,军旅音乐是军人精神、情感的集中反映。军队是执行战斗任务的武装集团,它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它所倡导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它所要求的是高昂的士气和严格的纪律。军队是一个伟大的群体,军人是一个伟大的称谓。一个人,当他参军入伍到部队之后,便融进了这个伟大的群体,要按照部队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包括感情。为什么说军人伟大呢?军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理解人世间一切丰富而美好的事物。军人何尝不知穿时装漂亮,军人何尝不知挣大钱潇洒,军人何尝不知花前月下的温馨;军人何尝不知天伦之乐的幸福。但是,正是为了这一切,他才有所割舍,把个人的价值、追求、情感乃至生命,熔铸于崇高的理想与境界之中。从而形成了军人独特而丰富的感情世界。音乐是表现感情的,因而形成了军旅音乐的审美特征——以崇高的革命精神为主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内涵、以增强部队战斗力为标准。

众所周知,不同的职业对人有着不同的品德与素质的要求。如科学家需要睿智的头脑和顽强的毅力;外科医生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医风;做教员的要有广博的学识,还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等等。而军人,作为特殊的职业,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决定了要比常人有着更多的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更严格的纪律观念、时效观念,更崇高的荣辱观念、生死观念等等优秀的品德素质。军人的这些优秀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部队长期的、多方面的培养。我们常常使用“养成”这个词,军人的养成需要方方面面的长期努力,当然也离不开感情的熏陶。当了解了音乐的特点,了解了感情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关系,了解了军人这一职业对军人思想品德的要求后,我们就找到了军队组织开展音乐欣赏的特殊性。在接受人类优秀的艺术与情感的熏陶的同时,要突出其鲜明的指向性。无论从作品的选择上,内容的开掘上,感情的启迪上,都应该围绕培养合格的革命军人这一特定目标。

二、军旅音乐的文化地位

1军旅音乐的传播主体

军旅音乐的传播主体是军队中的官兵。他们把民间音乐文化、外来音乐文化中的各种成分带到军队这个特殊群体中来。这些成分包括:民间音乐或外来音乐的形态成分、内容成分、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审美习惯等等。这些音乐成分来到了军旅中,它又将军旅中的泥土、硝烟、汗水、血泪、乡音乡情、刀光剑影等融合在一起,诞生出了中国各时代特殊的军旅音乐。而当这些将士们解甲还乡,放戈从农之时,这些音乐成分又回到了民间,在民间音乐中开始了它新的流动、传播。这些军旅音乐,饱含着戎马生涯的人生经历,隐伏着惊天动地的历史信息,以它们那不平凡的传说和顽强的生命,注入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洪流大波中。

在中国近、现、当代,我们将会直接体察到军旅音乐对社会音乐文化的推动。比如,20世纪初冲锋型歌唱音乐在非军旅的“学堂乐歌”中,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堂的学生唱军歌是“军国民教育”的重要手段。《新编唱歌教科书》(1913年)中有《从军乐》《海军》《女革命军》等。解放后的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是一个兵》等无数军歌,本身就在民间已成为脍炙人口、开放流行的歌唱曲目。而休整型歌唱音乐,因为它们表现军旅生活、军民关系、祖国之恋、、故乡情结、怀念战友、歌唱英雄,而且音乐的抒情性强、行腔婉转流畅,因此它们在非军队群体的民间生存更是如鱼得水、顺理成章。这种例子不胜枚举,20世纪后半叶在中国,有无数的军旅休整型歌唱音乐如《九九艳阳天》《英雄赞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打靶归来》《真是乐死人》《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三杯美酒敬亲人》《军港之夜》《再见吧,妈妈》《边疆是我温暖的家》《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咱当兵的人》等等,这些歌曲不仅扎根于军队,更扎根于民间。这类音乐能在民间直接地、立竿见影地流传,其直接原因是其中很多军旅情感与民间情感直接相通,血肉相连。

2表演型军旅音乐

歌剧这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基础的音乐与戏剧的融合形式,在军队中已有成功和丰富的艺术实践和传播经验。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的晋察冀解放区,这种表演型的军旅音乐非常活跃。由各军区创作演出的如小歌剧《三方肉》、歌剧《参军》、歌剧《两个英雄》、秧歌剧《龙虎斗》、儿童歌剧《找八路》等,即是军队中广大官兵的精神支撑,也是广大老百姓的精神财富。1945年在延安公演的大型歌剧《白毛女》,则把当时的军队歌剧艺术推上了20世纪的顶峰。在中国广大民众间的社会震撼烈度更是巨大的,在中国新歌剧史、中国音乐史中的历史地位更是不可磨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音乐工作者向军队、社会推出了更多成功的表演型军旅音乐艺术。如1961年的九场歌剧《红珊瑚》(海军政治部歌剧团)、1964年的七场歌剧《江姐》(空军政治部歌剧团)、1964年的民族管弦乐曲《旭日东升》(前卫歌舞团)、1965年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1983年的歌剧《芳草心》(前线歌舞团)等。在新的艺术传播载体全面普及的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了,从此中国军旅电影音乐艺术得到大力发展。

3军旅音乐与官方音乐的交叉连接

周代王师大献所用的“恺乐”,就是周代的军乐,汉代的宫廷燕乐“食举乐”来源于军乐“黄门鼓吹”;汉、魏至南北朝间的“短箫铙歌”是鼓吹乐中一种最受重视的形式,是用于郊、庙的军乐,相当于先秦用于王师大献的“恺乐”;唐初的军中乐舞《秦王破阵乐》,“声闻百里,动荡山谷”,其后发展为唐宫廷歌舞大曲,后用于“雅乐”;宋代的“随军番部大乐”,是宫廷的鼓吹乐,用于贴近“御驾”的仪仗行列,多由禁军或内监掌握,而不属鼓吹署。在当代中国,礼仪型军旅音乐,已成为政府音乐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一直承担着国家的外事礼宾、党政盛会、节日庆典、宴会游乐等

重要的乐奏任务。天安门的国旗升降仪式也是由专职的武警军乐队奏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军旅音乐的另一种高级形式已经作为政府的职能和国家形象的代表。音乐文化体系环节相互吸引、排斥的过程就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在军旅音乐文化中,这种相交互动现象表现为军旅音乐系统与其他音乐系统的交叉叠合。从本质上来看,军旅音乐就是经历着这样的一个运动轨迹:军旅音乐来源于民间,形成于军旅,流行于全社会。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成功的军队,当它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和发展之时,也在推动军旅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谱写这个军队所依附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音乐文化篇章。“胜利之师者,盛世之音也”。胜利之师,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有奋进之音。响亮的冲锋号鼓舞将士们夺取胜利,巩固江山。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如果有盛世之音的话,那么它一定与军旅音乐文化血脉相承。

三、军旅歌曲的欣赏要点

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的创作过程,正是用人情人理的情节、语言,揭示了军队音乐最内在、深刻的本质与特征。它所打动人的,是军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所释放出来的壮美之情!这正是军队音乐最具魅力的地方。在剧中,王成牺牲以后,王芳接受了歌颂英雄王成的创作任务。一开始,王芳饱含热泪写她的哥哥,而她认为写得好的地方,通讯员小刘却说“软不拉蹋的,鼓不起劲儿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她写得是悲痛。而当政治部王主任启发她,“你是为了让同志们和你一起流眼泪吗?”一语中的!于是,才有了《英雄赞歌》这经久不衰的插曲。“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歌中所洋溢着的,不是感伤,不是悲痛,而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感情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源和推进器。越是特殊的职业,越是特殊的行为,越需要特殊的感情去推动。面对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情。作为一个老百姓,面对亲人的死亡,他怎样悲痛都不过分,有的艺术作品甚至会去着力渲染这种悲痛。但是军队、军人是要打仗的,它需要高昂的士气,需要把军人优秀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调动到最激情的状态,去迎接最残酷的战争考验。通过昂扬豪放的音乐去理解军人或许是容易的。可也许有人会想,难道军人就没有人之常情吗?当然有!军人也是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军人也有爱,军人也有情,军人也有父母,军人也为人父母……然而军人这一切一切的人之常情在高尚的思想情操与高度的使命感的浸润下,却又是如此的动人心魄,与众不同!

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再见吧妈妈》《血染的风采》这些歌曲我们都耳熟能详,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好听,更主要的是它们抒发和牵动了无数军人崇高的内心感情。军人并不只会唱高昂的调子,他们也有深情,也有柔情,也有衷情。可正因为他们的动情之处始终联系着奉献,联系着祖国,联系着军人的职责,联系着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一句话,联结着崇高。所以,尽管他们浅唱低吟,可依然有如黄钟大吕般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这便是军旅音乐的特点所在,神韵所在。在和平年代,音乐更多地是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对人的道德、精神、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而在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战争年代,音乐常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

纵观古今中外,优秀的军旅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战争的呼唤、义愤的情感,激越的音符、凝重的旋律。它浓缩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苦难和风流,它聚集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悲壮和惨烈。它是军队宗旨的载体,是军人品格的倾泻,是本阶级的曙光,是本民族的希望。许多人是通过军歌了解军人的,许多人是听到军歌才投身到火热的军营中来的。

让我们共同聆听军旅音乐。让我们一起感受军旅岁月的刚烈和凝重吧!

猜你喜欢

欣赏审美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