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言连接成分类型研究

2009-06-15

学理论·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篇

徐 静 叶 慧

摘要:笔者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发现语篇中的换言连接成分并不单是廖秋忠先生所言:“将通俗易懂或较为具体的描述与前面较为抽象或较为难懂的描述连接起来”。根据换言连接成分自身的语义特点,我们将其分为四个类型,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它们的语篇实现的方式。

关键词:连接成分;语篇;主位;述位

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147—02

一、换言连接成分的类型

廖秋忠(1986)认为“换言连接成分将通俗易懂的或较为具体的描述与前面较为抽象或较为难懂的描述连接起来,表明它们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却是同义或同指。”然而我们在考察大量汉语语料(语料来源主要是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发现换言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前、后项之间不仅仅是抽象难懂与通俗易懂的简单关系。

(一)换言连接成分的结构类型

1.从换言连接成分自身的语义特点来看,它们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形式:

(1)“X+说”或“说+X”类。这一类的词语包括“具体地说”、“准确地说”、“详细地说”、“用现在的话来说”;“说得不客气一点”、“说得直白一点”、“说得形象一点”等。总体看来,这类词语中的“X”自身的语义就明确表明了它们所连接的前后项的语义关联。也就是说后项与前项的关系就是“X”所表示的语义。

(2)“Y+说”类。这一类的词语包括“换句话说”、“也就是说”等,这类词语所连接的前后项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从连接词语本身的语义来概括,而应视使用的具体情况来讨论。

(3)“言”类。“换言之”、“简言之”、“简而言之”。

(4)“即”类。这一类相对简单,是唯一一个由词充当的换言连接成分。

2.虽然都是表示换言关系的连接成分,但是这四种类别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别。

(1)语体色彩的差别。根据语体上的差别,可以把上述四类换言成分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①“言”类和“即”类,②“说”类。其中①类中连接成分的语体特点比较单一,都属于书面色彩。而②类中无论是“X+说”还是“说+X”中的连接成分,其语体色彩很大程度上要受到“X”所表示语义的影响。

(2)主观性①程度方面的差异。我们说换言连接成分是表现语言主观性的一种典型形式,换言成分连接的后项总是带有言语组织者的主观态度。但是不同类型的换言成分在主观性程度上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具体地说,其中(1)类连接成分主观性程度更强,因为词语本身就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信息接受者甚至可以在没有看到后项连接成分的时候,通过这种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连接成分所表示的具体语义,就能了解到后项的内容。更确切地说,是这些词语本身的语义直接流露出言语主体的主观性。在这里我们把连接成分本身带有的这种主观性称为显性主观性。而其它类的连接成分的情况却不同,我们不能从“说”类换言成分本身了解到信息组织者的主观态度和想法是什么,只有通过它所连接的后项的具体内容才能有所了解。

(3)在篇章中出现的条件方面的差异。虽然都能表现换言关系,但是不同类型的换言成分在篇章中出现的条件是不一样的。首先我们考虑的是语体问题,正如在(1)中所说的那样,换言连接成分本身就有语体色彩的差异,所以在运用连接成分时必须根据它所连接的前后项的语体色彩来选择不同的连接词语。比如前后项如果都是口语色彩比较浓的内容,那么我们就不能选择带有书面色彩的连接成分,如“即”、“换言之”等。其次要考虑的是语义方面的差异。在前文中我们就是根据换言连接成分自身的语义来分类的,比如“说白了”、“说得难听点”“具体地说”、“详细地说”等等这些词语本身的语义就明确地标示了前后两项的语义联系。所以我们在具体运用换言连接词语的时候还要根据前后项的语义关系来选择。

(二)换言连接成分连接前后项的关系类别

换言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前后项关系比较复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有不同的关系类别。从搜索的实例来看,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从前后两项所表示概念的外延来看,总的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指的是前后两项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是重合的。它包括三种形式,即重合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

①重合关系。这种关系指的是换言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当然具有重合关系的前后两项虽然外延完全相同,但是它们的内涵却不尽相同,因为人作为思维的主体总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同一事物。从语用学角度来说,我们说前后两项也是有差别的,否则两项完全相同的内容势必造成冗余信息,有违语用原则,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因为他们发现今年10月18日的考题竟然和去年被宣布成绩作废的考题一样,换句话说,是同一套考题。

“考题一样”与“同一套考题”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等同的,但是两者也存在着差异。“考题一样”是从一道道试题角度来说的,或者说是从个体的微观角度而言,而“同一套考题”则是从试卷整体来分析的,可以说是从整体的宏观角度而言。

②从属关系。从属关系指的是前后两项中的两个概念,其中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概念的外延中,而且还只是另一概念外延的一部分,那么这时候我们说前后两项就具有从属关系。从属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前项包含后项,也就是说后项的情况包括在前项的情况里,属于前项的一个部分;第二种类型是后项包含前项,即前项的情况属于后项情况的一个部分。

(2)一,从已进行过的前6场实战看,中国队每场前边既能进球,后边也能丢球,说明前锋攻击力不俗,后防漏洞较大。一旦我们后防不失球或少失球,结局不是胜(如主场对沙特)就是平(如客场对卡塔尔)。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防守稳固,前锋又能攻破对手大门,那么就可能战胜实力强于我们的沙特队。

(3)其实,北京市场只是整个中国市场的缩影。换句话说,“八国联军”占领了全中国的手机市场。

例(2)中的前项提到了两种可能的情况,即胜局与平局,而在后项中只提到胜局这一种情况,所以说前项包含了后项。在例(3)中前项说的是北京市场上的情况,后项随之推至全中国的市场。而北京市场无疑是全国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③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指的是前、后两项中所涉及概念的外延有且仅有部分重合的情况。

(4)谈话的问题都是拐弯抹角的,不是系统的,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学术性对话。

例(4)中所提到的“拐弯抹角的,不成系统的”特点,只能说是“学术性对话”的部分特点,除此之外,“学术性对话”必定还有其它方面的特点。同时别的对话也许也具有“拐弯抹角的,不成系统的”这种特点,所以说“拐弯抹角”、“不成系统”与“学术性对话”的外延是交叉关系。

(2)不相容关系。这种关系指的是前后两项概念的外延之间没有任何部分是重合的情况。换言连接成分连接的前后项所具有的这种不相容关系主要是矛盾关系。这种关系指的是前后两项概念的外延完全不相同,而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与它们联系的属概念的外延。

(5)三,要看有机质是否已经生成了油和气,通常称为“有机质的成熟度”,当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机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成油以后,好比“生米煮成了熟饭”。换句话说,如果不具备生成石油的“火候”,有机质最多、最好也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

例(5)中“换句话说”连接的前、后两项就是从具备条件和不具备条件两个方面来说的,这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就构成了所谓的“有机质的成熟度”这一种概念。

二、换言关系的实现方式

前文中我们按语义的细微差别,把前后项分为了四种不同的关系类别。在此我们有必要强调的是在换言连接关系中连接的后项成分总是以前项为基点的,前后两项说的内容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码事,无论前后项属于哪种具体的关系类型,都改变不了它们之间的同义或同指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从篇章的角度分析这种同义、同指关系的实现方式,尝试着找出与这种语义关联相对应的形式依据。

通过对大量语料中前后项进行主、述位切分,我们发现换言连接成分连接的前后项在主、述位上有着很大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前后项的主位相同或相近、述位相近

(6)地理上,在过远古朝代,台湾岛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地壳的运动,与大陆连在一起的部分沉入海底,形成海峡,才出现了台湾岛。也就是说,台湾岛本是祖国大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近邻”。

例(6)中的“也就是说”连接的前后两项都是句子,其中前一个句子的主位属于多重主位,“台湾岛”是句子中的主题主位(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而后一个句子的主位是简式主位,主位是也是“台湾岛”,因为它在篇章中具备概念功能,所以也可以说它也是后项的主题主位。由此可以看出前后项中的主题主位相同,同时在述位部分,前项中“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与后项中的“本是祖国大陆的组成部分”意思非常相近。

(二)后项中的主位与前项中述位相近,后项中的述位与前项中的主位相近

(7)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转轨面临的一系列矛盾“逼”出来的,换句话说,是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难题的迫切需要,推动人们走上了农业产业化这条道路。

前项中的主题主位是“农业产业化”,述位是“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转轨面临的一系列矛盾‘逼出来的”,后项中的主位是“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难题的迫切需要”,述位是“推动人们走上了农业产业化这条路”。前、后两项中主位、述位的位置正好颠倒了。

注释:

①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第4期.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概念功能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语篇阅读研究
小学英语“语篇整体输入”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语篇在阅读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探讨
牛津英语Story Time板块中语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中考英语语篇及作文专项训练(四)
中考英语语篇及作文专项训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