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传统结构模式的超越——传统与现代的兼容

2009-06-15

学理论·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江 英

摘要:《金色笔记》作为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主代表作,以它独特的形式记录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在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下的真实生存状态。《金色笔记》形式的独特性表现在:它的形式突破了既定的范畴,发挥出内容的功能。它在形式上的创新让它在小说文体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模式超越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141—02

《金色笔记》诞生前后正值西方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兴起之际,国际社会政治生活复杂而多变,引起了人们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和担忧,同时,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步,核能、航空航天等技术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于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增长、物质日益繁荣的氛围中,人们却产生了一种忧虑、恐惧的情绪和心理,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二十世纪西方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更加关注社会现状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萨特存在主义理论是影响人们思想的两大主要思潮,此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学说,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众多思潮和学说,因此,人们的思想更加被复杂化,人们的生存状态变得难以把握,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结构模式已经不能够表达现代人的复杂的思想。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对小说的叙事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创新。在《金色笔记》中,多丽丝·莱辛既使用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线性结构,也使用了现代主义式的空间并置方式,从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场景图。

一、房子式的结构

《金色笔记》的结构可以说是对以前各种小说结构的颠覆性突破。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构建了一个非常立体化的叙事空间。它的主体故事“自由女性”如同一主柱支撑起整部小说的架构,如果将“自由女性”单独从文本中提取出来,将各章连缀起来,其自身就可以成为一部独立成章的传统短篇小说。正如莱辛所指出的:“‘自由女性是作品的纲要,或者说是框架,它是一部传统短篇小说,大约60000字的长度,它是可以自成体系的。”[1]“自由女性”部分本身即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不仅构成了作品的部分情节脉络,同时,它以遵循事件的历时叙述为线索,在整部作品中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具有结构意义的故事发展脉络,并构成文本的总体框架。

黑、红、黄、蓝四本不同颜色的笔记如同四根柱子支撑起房子的四角,这四部笔记则采用了现代主义式的空间并置方式分别叙述了安娜的作家生活、政治生活、爱情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使小说的叙述结构显得分明、立体而有序,这样的编排使作品中的空间场景还有着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它们不单单是故事情节发生展开的空间背景,还参与作品的结构布局,与人物形象发生联系,对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和生存处境也有深刻的意义。莱辛每次叙述五根柱子中的每一根的一小节,在每根柱子之间的转换没有任何的过渡和暗示,每根柱子都有自己的内容和特色形式,莱辛用这种独特的叙事表现了那时代女性的真实现状,如同莱辛在1973年《金色笔记》再版序言中说到:“我的主要目的是写一部这样的书,让它自己说话,让它通过自身的结构作一个无言的说明。”[2]最后,一部金色笔记像是房子的顶部,它并不是像其他四部“笔记”一样具有独立的叙述线索与主题,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叙述板块。“金色笔记”紧随“蓝色笔记”之后,在时间与内容上是“蓝色笔记”情节的延续,也是四部“笔记”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一个象征性总结。

二、非连续性、多线条同时并进的叙事方式

在《金色笔记》中多丽丝·莱辛使用了五条线同时并进的方式来展开小说的叙事。在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小说中,也有许多作家采用多线条叙事,但这些多线条往往是穿插交替进行,这些线条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金色笔记》中多线条叙事是迥异于传统结构中的多线穿插交替进行的模式,它的每一条线和其它四条线之间保持相对独立,莱辛有意识地把连贯的线条切成一段一段的线段,她打破了连续的循序渐进的线性结构的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自由女性”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了安娜和莫莉在伦敦的生活。“自由女性”部分本身即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自由女性”与“笔记”之间的关系并不这么简单。与传统的框架故事不同,在《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与“笔记”在情节上其实是处于并置的关系,它们都是围绕各自的主题分别展开叙述的,有各自独立的情节线索。“自由女性”的叙写从1957年伦敦的夏天开始,情节围绕“安娜和她的朋友摩莉之间的友情,以及检视这两个独立的知识女性的生活自由程度”展开。安娜是一位单身的离异妇女,曾是一名共产党员,她还是一个作家,出版过一部以殖民地为背景的畅销小说《战争边缘》。安娜和女儿简纳特居住在伦敦的一套公寓里,依靠版税维持生计。她与好友摩莉以及其他人之间的人际互动是“自由女性”部分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黑、红、黄、蓝四部笔记构成了伦敦女作家安娜·伍尔夫一个不安灵魂的四道反光:黑色笔记代表了安娜的作家生活,写的作家安娜在非洲的一些经历,其中涉及到殖民问题和种族主义问题;红色笔记代表了安娜的政治生活,记录她如何对斯大林主义从憧憬到幻灭的思想过程;黄色笔记代表了安娜的爱情生活,创作了的一个爱情故事,题为《第三者的影子》;蓝色笔记代表了安娜的精神生活,记录着安娜精神危机的发展轨迹,其中相当多的篇幅是一些直接从报纸上剪下的时事新闻报道。以黑、红、黄、蓝所代表的这四条线在嘎然而止之后,统一到金色笔记这条线中,它以一种哲理性的表述暗示了一个生活的总结。莱辛以它多线条的叙述反映了主人公迷乱的、失重的灵魂。就如英国文学研究者陆建德先生对《金色笔记》这样评价:“小说的复式多重结构打破全知叙述、时间顺序叙事和单一视角模式,提供了一种复合视角的开放式叙述空间,使文本阅读充满了不稳定性和极强的诠释张力。”莱辛本人也对本书的形式颇感自豪,在给出版商的一封信中,她曾声称它是“一次突破形式的尝试,一次突破某些意识观念并予以超越的尝试。”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金色笔记》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主要体现在多种颜色象征、神话象征和梦的象征。首先,小说里有五本笔记,分别是黑、红、黄、蓝和金五种色彩。从色彩学上说,黑色(black)是一种压抑的色彩,代表不幸和痛苦;红色(red)是一种给人以热烈、奔放和生命的活力的感觉;明亮的黄色(yellow)是代表辉煌、明亮,但不是明亮的黄而是一种暗黄,暗黄(darkyellow)代表忧郁、寂寞、孤独;蓝色(blue)代表冷静和思考;金色(golden)代表光明和希望。多色彩象征着多人种、多主义的世界,世界是多元的,根据每种笔记具体内容,相应的黑色对应殖民主义(或种族主义),红色对应共产主义,黄色对应资本主义等等。不同色彩是主人公安娜生活不同层面的反应,黑色代表安娜作为作家在非洲的生活,红色代表安娜作为共产党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活,黄色代表欲说还休的爱情生活,蓝色代表需要思考的精神生活,最后的金色代表光明,代表希望。这样经过黑、红、黄、蓝四色分裂的安娜最后走向了金色统一。其次,在‘金色笔记部分,作者采用“众人推石上山”这样一个神话,它象征了“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这种推石上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中”。这种信念让安娜的写作障碍症不治而愈,并开始写作了,这一神话象征也深化了《金色笔记》的主题。最后,作者在小说中写了大量的梦,这些梦的象征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如莱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梦能说明人的整个一生,并预示未来”[3],评论家惠特克说:“莱辛小说中的梦是非常重要的。梦是用来表明人物的无意识和经常遭受压抑的思想和欲望。梦是预言,或者说,梦是大脑意识层还没有思考的行动的演练。”[4]小说中安娜的梦总是与人生的抉择相关,是未实现的未来。

四、历史意义

房子式的结构和多线条同时并进的叙事方式与早期作品的传统写作手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被认为是莱辛对文学与生活的一种再思索。作家在小说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叙述策略和文体形式,力求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色彩的有机统一,从而呈现出最佳的表现效果。因此,这部作品在文本形式上的复杂、深奥与纯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它恰好融合了英国二战后50、60年代小说创作中两股不同方向的写作思路,即“新现实主义”与“先锋派”。作品在形式上追求创新、试验的同时,依然沿用了19世纪现实主义的传统叙事方法作为结构支撑;此外,它虽然主要采用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叙述方式,但依然继承了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中的人文精神、人生价值的寻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而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看,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对莱辛的文学创作观影响深远。她欣赏传统文学中蕴含的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作家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于人的爱与关怀。莱辛在开始文学创作时,选择了现实主义作为第一部小说的写作风格,但莱辛又受到“先锋派”小说提出的反传统的艺术变革和实验精神、打破小说僵化的创作方式与写作理念的影响,开始吸纳先锋派的一些技巧,从早期的现实主义转向一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写作。作为一位成长于50年代,成熟于60、70年代的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创作也深深染上那个时代的小说创作的风气。她的创作发展轨迹,体现了二战后英国当代小说家在实验与革新的大语境下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对现实主义的传统难以割舍,仍力求通过文学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现实,但另一方面又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小说创作形式己不再能够胜任当代现实生活的表达,意识到小说形式必须有所变革与创新,并具有一种迫切感。因此,莱辛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另一方面,又大胆进行各种写作形式与技巧的实验,主要是对小说结构、叙事视角与文体的实验。但莱辛对小说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不像“先锋派”小说家的写作多沉溺于文体游戏、语言游戏、追求标新立异的形式、彻底抛弃了情节性和讲故事的传统、内容难以卒读,而是把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写作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DorisLessing,“Preface to the Golden Notebook”in A Small Personal Voice,ed.Paul Schlueter,New York:AlfredA.Knopf,1974,P.23.

[2]Doris Lessing,“Preface,”in The Golden Notebook,Frogmore:Panther,1973,P.14.

[3]Doris Lssing.Retreat to Innoeence[M]London:MichaelJosePh,1956.

[4]Doris Lessing.Under My Skin[M].NewYork:Harper Cellins Publishers,1994.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多丽丝莱辛
高贵的“伪证”
失散53年美国姐妹因疫情团聚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高贵的“伪证”
中国女留学生与意大利老奶奶的忘年交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身份探索之路
莱辛戏剧《智者纳旦》中的宗教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