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的现代化

2009-06-15

学理论·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药医学

冯 华

摘要:针对中医为什么要现代化以及中医应该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从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对中医现代化进行思考,并对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使中医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中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093—0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挑战。西医学的迅速发展逐步影响着、改变着中医界人员的思维方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并导致了中医发展的缓慢。中医院内部中医自身的特色正在悄然削弱,中医应有的疗效也在持续下降。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医界有识之士,提出了“中医现代化”的口号,旨在促进中医的振兴和发展。在此,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谈谈对中医现代化的认识:

一、中医现状的科学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作为一种与西医互补的医学,它的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虽然有社会的、经济的、管理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也有中医科学自身方面的原因。作为一门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科学,中医是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的,如诊断方法的精密性、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够,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有待加强,基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等。这些缺点和不足制约了中医的应用,羁绊着中医的发展,自然也影响了人们对中医的评价。

中医学当今所遭遇的尴尬,主要源自两点:中医学自身尚有价值、有特点、有潜在意义,却一时难在更广泛范围内(指世界范围)被认同、被接受;她不仅远非主流或“显学”,且有可能因自身停步不前无可奈何地被边缘化。我们说,中医学是个整体,是个系统,但在具体操作时,人们却常常忽略这一点,而只是注重中医学中的某一部分、某一枝节。一方面在高唱中医学整体优势,批评西医学的局部论、枝节论;另一方面现实中却只是重蹈西医学的覆辙,只注重一方、一技、一药一病之枝节,这就是中医学术界矛盾的现实。中医的发展本身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完善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框架之内的,这种发展可以是无限的,如果任意想突破这个框架,必然容易导致违背客观规律。现在的大多数现代化研究只不过是对中医药的量化、标准化、客观化的研究,进行微观的分析,而这种研究成果实际上只不过是对中医药进行一次逻辑语言、数学语言的解释而已,对中医的实际内容没有任何触动,中医药的思维方式仍然没有变化,只是某些形式和外在的东西有所变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变动可能对中医的发展造成致命的打击。

二、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

今日的中医虽然还保持有传统的躯体、精髓和灵魂,但它早已不再是古老的中医;中医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现代科学新的内涵。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界很早就已经提出来了的一个口号。应该说中医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也早已走出了很长的里程。如将各种现代技术引入中药制剂,引入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运用现代方法和技术研究单味及复方中药的药效、药理、毒性,运用现代方法和技术研究中药临床疗效及其机理,运用现代方法和技术从中医的角度研究各种病症。可以说,中医一直是与时代同行的。

世界在人类的思索中不断前进,医学在与疾病的不断斗争中逐步发展。任何新的发现,新的学说、理论,都是人类自己面对现实困难反复检验得出的。“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人类总是在现实中不断追求、创新、突破。现代化是人类生活和生命的内在需求。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笔者认为:一个事物要想现代化就必须立足于现实,适应时代的变化。有“东方文明瑰宝”美誉的中医学就是在与残酷现实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发展的。“中医无法现代化”的观点是静止的,是根本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以历史来看,中医学说、理论的不断创建、丰富、完善,都是面对现实、改造现实、适应现实的结果。几千年来中医得以传承不衰,恰恰说明中医与时俱进的特点。六经辨证理论、金元各家学说、温热疾病学说的逐步发展,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等中医名家的出现就是明证。

世界在发展,万事万物都在变化,这是规律,也是准则。中医现代化是符合事物发展逻辑规律的。因此中医非但可以现代化,而且可以很好地现代化,

三、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和内容

中医现代化一定要以继承为基础。没有继承作为基础,中医现代化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要现代化但不能西化。中医学应该而且必须“与时俱进”,使之在不失原本优势的前提下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因此,“中医现代化”是发展,而不是改造;是整体(系统)的进步,而不是中医主体沦丧;这种进步与发展,其核心表现为在守住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基础上开放性的、扬与弃并存的,弘扬、吸收、创新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一)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药人员思想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思想的现代化。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能源、知识快速整合的时代,中医现代化成了时代的召唤,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之一。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趋势,看到它的远大前景,中医学也应该在信息的高度整合中,逐步由相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中医人要有这样的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广泛借鉴、深入探讨,中医才可能在理论上逐步发展,但绝不是简单的照搬和模仿,照搬和模仿只是学习的开始,只有形式和内容达到真正的统一,才可能从内到外推陈出新。但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牢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涵,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承认这样的前提,才能谈得上升华认识。万变不离其宗,现代化要有根,不能丢掉自身价值来谈变、谈新;没有根基谈变,只有变质,谈不上超越。总之,中医人思想的现代化其实就是抛除成见,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统帅思想,既要认清本质,又要敢于前进。

此外,在第三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医人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快思想转变,树立服务意识。

(二)中医现代化必须尊重传统

现代化是保持源头的自然演进。中医学,赞天地之化育,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善的医学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学含融了广博的实证内涵,而且浸透了传统的文化气息。脏腑经络论和气化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成了阴阳、五行学说思辩的平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中医学在天人合一、天人同构的框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传统——象数思维、内证实践。中医现代化只有在充分把握住自己的这一本质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放开视野,充分借鉴其它学科来阐明、论证、启发自我。

(三)社会化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笔者认为,现代化的首要内涵就是社会化,更准确地说,社会化是现代化的一个基础。中医要现代化,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要走社会化的道路。中医需要适应广大老百姓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应该符合老百姓的口味,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如果民曰“不便”,那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现代化。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需要比任何一所大学都更能创造财富。”诚然如此。新时代的中医需要的就是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与深入磨合。新中国成立已经50多年了,医学在全面飞速发展,社区医疗已经深入人心,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已由原先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防病与保健。中医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向世人讨一个公道的说法”,而是如何多快好省地让传统医学更为方便地造福老百姓。中医在新型的医疗模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情志疗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充满智慧又体贴入微的思维特色,不是能够使自己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吗?关键看我们中医人怎样来把握,是在无谓的争执中错失良机,还是踏踏实实在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呢?时代在变化,医学学术在发展,作为一个日臻完善的医学体系,现代化就意味着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思路来发掘中医的现代价值。

现代化的本质,其实就是在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中医的现代化就是在中医人思想现代化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中医传统,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借鉴,不断印证、发展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只要真正地走群众路线,中医的现代化必将实现。因为,中医现代化,宗旨只有一个——让古老的中医药更加方便地为老百姓服务。

归根结底,中医现代化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应先理解中医、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才能谈发展。本质上,中医学的方法体系具有系统方法、整体方法等的特色,今天学术界须做的是以开放心态,对原有方法的保留与改造,对各种适宜方法的大力引进与创新。

总之,欲发展中医学,须在反思中确定自己(中医)的定位,在裂隙中寻找(中医学发展的)机会。中医现代化不能套用某些模式,只能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来。

参考文献:

[1]孙洁.论中医的科学问题[J].中医研究,2005,(04).

[2]白长川.中医人文文化特点与中医现代化[J].医学与哲学, 1998,(04):41-42.

[3]杨玉辉.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与现代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4.[4]王一方,邱鸿钟.百年中医甄变:人文传统与科学建构[J].医学与哲学,1999,(03):48-51.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中医药医学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介入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