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新认识

2009-06-15

学理论·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

范 宇

摘要:本文从多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内涵做了完整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在物质财富更加富足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将它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赢得人们的支持,并用它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提醒人们对所处的境遇的认识,进而触及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质。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031—0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全面的解放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终极关怀。马克思认为衡量人类进步的根本标准归根到底在于人类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于人的自由和解放。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内涵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我们必须着眼于多个视角,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

(一)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

这个视角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认识、把握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全面审视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居于核心地位的最高理念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到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2]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

(二)就作为个体的人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三个方面

所谓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创造力、社会能力、现实能力及各种潜能。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和展示。恩格斯也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3]“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4]

关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6]

关于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这可具体表述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自由个性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素质的自由个性发展;人格、意志、情趣、爱好、特长的个性化发展。在马克思看来自由个性就是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性。

(三)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或者说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马克思讲的人的发展,其实质是指“个人的发展”。这里“个人的发展”,不是“某一个人”的发展,而是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不是少数人的发展而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遍发展”。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构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而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条件。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依靠人们长期的努力去创造。

(四)人的全面发展也指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含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解,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而忽略了人的发展的自由性。实际上,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在地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的含义。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在今天,我国生产力水平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提高,为社会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这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只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才能最终把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们有时间去从事其他的事情,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进而使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得到有效的培育和最大的发挥,有机会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克服自身发展的片面性和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单一化和固定化。要切实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像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首先要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今天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开化和繁荣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到:“他们不是作为纯粹的我,而是作为处在他们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因而正是个人间的这种私人的、个人的关系,他们作为个人的相互关系,创造了并且每天都在重新创造着存在关系。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7]这说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是建立在人与人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在世界联系基础上形成的人的全面关系、多方面需求及全面能力的体系,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只能是一种幻想。而现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使人们之间形成全面的相互依赖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不可或缺,这就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同样使得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人们当前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

在我国,特殊的所有制结构也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有利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8]马克思所谓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给每一个人都提供同样的“各尽所能”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这样的基础和条件,人的活动就必然要受到限制,自由和全面发展也就成为了镜中之花。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的所有制基础,以至于能够真的实现“个人所有制”。而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些所有制关系的改革,更接近于马克思所阐述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同样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今天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所创造的物质基础;还是社会关系的发展所形成的交往基础;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都向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向迈进。在这种形势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自然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及其巨大的当代价值。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时候,人的全面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在深化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础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追求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与社会生产力及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标志着中国化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一步成熟和科学化。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弊端在其早期,也就是马克思所生活于其中的时期,也暴露得异常尖锐、异常充分。作为一个具有深厚人文主义情怀和严谨科学态度、深切关注着人类前途命运的冷峻学者,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他认为,从历史的眼光看,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它拉开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序幕。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尖锐的内在矛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的灵与肉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严重的不和谐。具体而言,这些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生产力方面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并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又使生产力的发展套上了新的枷锁。

第二、在人的自身发展方面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促进人发展的方面与阻碍乃至摧残人发展的方面共生。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做过高度的评价,一方面促使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另一方面,也阻碍甚至摧残了人的发展。

第三、在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积极的进步意义与消极的颓废倾向相伴。

因此,要使生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真正认识到了种种不和谐,掩盖着人的本性的扭曲以及与此相伴的精神上的痛苦,只有将资本主义制度推翻后建立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制度,从而将解放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后才能得以实现。只有把对于当代资本主义这种本质的认识与评价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相对照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