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深化《尚书》学研究体系的新著

2009-06-13钱加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尚书学史文献

与近百年来流传的一些以《尚书》学为题的通论性著作和以《尚书》真伪之辩为话题的专书相比,马士远教授新出的《周秦<尚书>学研究》(中华书局)是一部颇有特色的开拓性之书。作者在对《尚书》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宏观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尚书》学研究的困境加以反思,提出了“继续纠缠于那些一时难以形成共识的传《书》之学中的老问题不放,倒不如着眼于《尚书》学史中的释《书》之学、用《书》之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各时期《尚书》诠释活动对中华民族精神定型、文化传统嬗变以及学术延承等方面所发挥的或促进或阻碍之作用,并从中探寻出有利于当今社会发展与人类和谐生存的规律以资借鉴”的观点,并创造性地以《尚书》学的源头时期“周秦”为断限,以诠释学、编撰学等多层视角为切入点,完成了其首部断代《尚书》学研究专著,为继续深化《尚书》学研究、完善《尚书》学研究体系提供了较为成功的研究范式。这是一项很有学术史意义的拓新工作。

近百年来,《尚书》学史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如陈梦家的《尚书通论》、马雍的《尚书史话》以及刘起釪的《尚书学史》等均为影响深远的专项成果,但对深化该研究领域有着重要意义的断代研究体系却始终未能展开。断代专书学术研究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伽达默尔认为:“每一时代都必须按照它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文本,因为这文本是属于整个传统的一部分,而每一时代则是对整个传统有一种实际的兴趣,并在这传统中理解自身。”《尚书》作为记载中华文明源头时期的核心历史文献,对其重行编纂整理、解读阐释、多向使用的行为,在历史上始终没有间断过,但不同时期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周秦<尚书>学研究》的作者巧妙地将宏观、中观、微观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审视一代《书》学的流变面貌及其所曾发挥的历史作用,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断代《书》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对汉代《尚书》学、宋代《尚书》学、清代《尚书》学以及近代《尚书》学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尚书》学研究的学术认同度,为解决《尚书》在学术史中诸多纠纷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撑、更系统的文献支撑。

该著在研究内容层面上包括了以下三点:一是《尚书》文本的流变,包括史官的采编、汇为《书》及其增益改订;二是《尚书》的传播及其社会功用的流变,包括以《书》赞治、以《书》为教、以《书》为史等;三是《尚书》的诠释的流变,包括儒、墨诸家的诠释等。这三个层面是相互倚扶、相互交叉、相互发明的。因此,该著所做出的研讨、论述,内容丰厚,集编纂、传播、诠释于一炉,《尚书》文本的编纂、变化,在周秦政治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社会文化观念之构成原因等,都显现于其中了。一些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如《尚书》文本的编纂情况、成书年代、篇目的分歧等,也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确认。

该著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文献学方面用力最勤,尽力掌握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近世研究文献,又用心甚细,对周秦史书、子集、出土文献、汉人《尚书》传注等引《书》、论《书》、释《书》均列举出来,并做了辨析、解说,凡所论述大都是在翔实文献的基础上做出来的。此类文献的发掘,固然以前的学者做过,但此著多所增益,更加完备,仅此一项便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有学术价值。该著最后论述了《尚书》在周秦文学史的历史地位问题以及儒家《书》教文艺思想问题,这是就近世文学史研究和文艺学著作中忽视、轻视《尚书》在周秦文学中的“主流地位”,无视《尚书》是中国早期散文成熟的标志及其对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的重要影响,无视《尚书》中所表述的文艺思想而发的,所论极是。

总之,马士远教授的《周秦<尚书>学研究》在《尚书》学史研究体系与断代《尚书》学研究途径、研究方法方面,确实是出新之作。书中对时下《尚书》学研究现状的辩证审视也是中肯的,值得《尚书》学研究工作者们深思,读者在通读此书之后一定也会有同样的感触。

(钱加清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

猜你喜欢

尚书学史文献
学史力行的“三力”与“三行”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跟着习近平学党史
百年大党再出发
知史力行,打开人大履职新局面
谦虚
自大的马谡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尚书》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